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内蒙古 » 正文

全球报道:【内蒙古历史上的今天】6月25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25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2010年6月25日,乌拉特民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拉特民歌作为蒙古民族的地方民歌,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

2010年6月25日,乌拉特民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乌拉特民歌作为蒙古民族的地方民歌,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于内蒙古的乌拉特前、中、后三个旗和包头市西部的蒙古族居住区。

乌拉特民歌有长、短调之分,以长调民歌为主,歌曲高亢嘹亮,热情洋溢,节奏缓慢,抒情味浓,在内容、唱腔、风格方面与其他蒙古民歌截然不同,完整地保留着古老乌拉特原生态民歌独特的风韵。现在广泛传唱的《鸿雁》,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长调民歌(诗歌)在酒席场合很受尊重,如婚礼、祝寿、过节等酒席上什么时候唱什么歌都有很严格的规定,开头歌曲《三福》长调,五组轮回,一组三首,每首歌曲后面加唱“衬歌”,延续整体歌曲的完整性,结尾歌曲《阿拉腾杭盖》诗歌,这也是原汁原味的乌拉特民歌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2009年6月,乌拉特民歌入选自治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1年5月23日,乌拉特民歌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乌拉特长调民歌至今深深熔铸在民间百姓的生活之中,成为乌拉特民间大小酒席场合的规矩和特定模式。挖掘、传承乌拉特原生态民歌,对研究乌拉特历史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王占义 王文轩)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