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辽宁 » 正文

2017年度辽宁省“最美家庭”户、最美“慈母贤妻孝女”公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17  来源:东北新闻网
核心提示:2017年度辽宁省“最美家庭”标兵户、辽宁省最美“慈母贤妻孝女”公示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李希书记在全省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会议上讲话精神,推进省委《关于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意见》实施,今年,省妇联继续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和“当慈母做贤妻为孝女”活动。通过组织推荐和网络推荐,截至目前,全省涌现出崇德向善、事迹感人、影响广泛的“最美家庭”典型367户、“慈母贤妻孝女”典型440人。省妇联优中选优,评选出辽宁省“最美家庭”标兵户15户,辽宁省最美“慈母贤妻孝女”15人,现向社会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时间2017年8月16-22日。

如有异议,请与省妇联宣传部联系,电话:024-23250122,电子邮箱:sflxcb3@163.com,地址:沈阳市和平区中兴街20号,邮编:110006。

辽宁省妇女联合会

2017年8月16日

辽宁省“最美家庭”标兵户(15户)

       1、沈阳金波家庭,四代航空报国之家。家庭居住在沈阳市皇姑区沈飞宿舍,家庭成员3人。这是一个有着传奇色彩的“航空世家”,金家四代26人加入沈飞建设队伍当中,献身于我国的航空事业,在沈飞的工龄累积长达667年,可以说沈飞公司各个阶段的职工中都有金家人的身影。1949年,金连佐老人进厂工作成为骄傲的第一代沈飞人,车间遇到什么难题,到他手里大多迎刃而解。老人共有八个子女,其中五人都在沈飞工作,沿着父辈的脚印为沈飞贡献青春和力量。孙女金波传承航天家族的报国使命,负责组织开展41厂6S管理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兢兢业业,多次获得厂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如今,金家第四代、90后的金丽娜也成为了沈飞的一员,负责某机型飞机的检验工作。667年丈量出的不仅仅是一家人累计的工龄,更多的是四代人忠诚报国的家国情怀,全家人用世代相承的奉献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和辽宁振兴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2、大连曲晶家庭,促进社区和谐之家。家庭居住在大连市中山区双全街,家庭成员3人。曲晶一家常年坚持良好家庭习惯,记录家庭日记、制作家庭影集。2012年,曲晶一家整理了两本家谱,用9个月的时间编辑成册,自费2万元制作家谱并赠给50户族亲,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得到亲属的一致好评。在自家好的家风建设基础上,曲晶一家还坚持为楼院居民无私奉献、贴心服务,自掏腰包11万元建立起楼院电子设备、楼院档案、楼院宣传栏,组织居民召开“馨花叶舞”“邻畅家园”联欢会、“居民迎新年大会”、“保暖工程说明会”、“党员两学一做说明会”等活动,建立了全楼28户居民基本情况统计表,为全楼建立统一醒目的门牌、红色地毯和住户便利贴,还给楼里每户发放了家庭消费记录本,建立各项文件档案管理百余项,以实际行动促进邻里和睦、社区和美、社会和谐。

        3、鞍山杨志安家庭,勤俭环保公益之家。家庭居住在鞍山市铁东区中华南路,家庭成员4人。杨志安一家传承绿色环保的良好家风,教育子孙生活中做到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在杨志安的带领下,全家人14年如一日参加社区巡逻、服务空巢老人、环保公益活动。夫妻俩组建老年环保志愿协会,目前已有会员1550名。几年来,共回收废电池20余吨,培育芙蓉树苗1500株,无偿送给部队、学校、街道,栽植木槿树200株,刺五加树300株,五味子树100株。今年,杨志安夫妻组织200余名环保志愿者参加环保活动,共铲除杂草56万平方米,消灭白蛾数十亿只,基本实现市内四大公园无豚草目标。

        4、抚顺唐玉超家庭,全心服务百姓之家。家庭居住在抚顺县石文镇,家庭成员6人。唐玉超是石文镇八家子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以来确定了葡萄、榛子、柞蚕、蛋鸡、绒山羊、储藏柞蚕六大支柱产业,带动村民转变理念、创业致富,经过几年的发展,八家子村多次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他个人获得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妻子赵桂艳是村里的妇女致富带头人,她挨家挨户走访,进行详细调研,带领乡亲们养鸡,没有资金就主动为村民垫付,自己出钱带大家外出参观学习。这些年她帮助了多少人、花了多少钱,自己都记不清楚。几年来,经赵桂艳亲自带起来的养鸡户发展到480多户,夫妻俩为带领百姓致富奔小康付出了全部的心血,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5、本溪侯德英家庭,五代同堂幸福之家。家庭居住在本溪市桓仁县普乐堡镇,家庭成员3人。现年105岁的侯德英老人有6个子女,五代同堂、和谐美满,儿女及孙辈有50多人,目前和小儿子儿媳共同生活。侯德英老人生活清贫却始终传承良好家风,经常接济比自己更困难的邻居甚至讨饭的陌生人,叮嘱子女要为人厚道、不做坏事。全家移风易俗,婚丧简办。在母亲的教导和影响下,家庭和谐幸福,三个儿媳非常孝顺。为了让老人高兴,儿女们每年都给她过大寿,在外地生活和工作的小辈们纷纷赶来,全家和乐融融。如今老人在晚辈的精心照料下,依然过着幸福、舒心的日子。

        6、顾伟家庭,创办家庭周报的书香之家。家庭居住在丹东市振兴区振八街,家庭成员6人。顾伟家族四代是教师,具有百年读书家风,他和妻子省吃俭用,家庭藏书达到1.2万册。顾伟坚持40年每天不间断地写读书笔记1600多万字,全家还坚持28年创办《家庭周报》,迄今已有1407期。这份周报设有“家庭新闻”、“亲友消息”、“绘画园地”、“算数天地”“外语角”等栏目,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家庭周报》已经成为顾伟家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精神财富,全家人在书香熏陶下,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培养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儿子、儿媳均事业有成,在各自的岗位上奉献社会。

        7、锦州于洋家庭,母子从警奉献之家。家庭居住在锦州市凌河区,家庭成员3人。1991年,仅24岁的于晓东在逮捕歹徒的过程中英勇牺牲,那时儿子于洋尚未出生。丈夫牺牲后,于洋的妈妈陈娉婷立志继承丈夫遗志,于1992年参加公安工作,任刑侦支队追逃大队科员。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她总结出了一整套“信息比对追逃技法”,目前已经成为“信息追逃”最高效的技战法之一。几年来,通过此“技法”直接抓获各类网上逃犯127人,创造了锦州追逃工作的神话。在母亲的影响下,于洋于2014年进入公安战线,三年来参与破获各类案件2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0余名。这个警察之家用无悔的付出诠释着保护百姓安全的责任与担当。

      8、营口郭洪梅家庭,孝老爱亲乐观之家。家庭居住在营口市鲅鱼圈区,家庭成员4人。郭洪梅从小家境贫寒,母亲的继父——她的姥爷一直关爱着她,视她如己出。2009年,在姥爷83岁高龄时,郭洪梅的母亲去世了,看到悲痛欲绝、无依无靠的老人,她和爱人决定把这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姥爷接到家中赡养,精心照顾。2013年,郭洪梅被查出乳腺癌,此时的她才38岁,孩子刚6岁,姥爷已经89岁,亲戚朋友都劝她把五保户的姥爷送进养老院,但她和丈夫拒绝了,如今93岁的姥爷仍在她家中安享晚年。不仅在家庭中甘于奉献,她还爱岗敬业,在小学教师岗位上耕耘近二十载,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用真心为学生付出。

       9、阜新张旭家庭,共同致富创业之家。家庭居住在彰武县兴隆山镇,家庭成员8人。张旭家庭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结婚后,张旭和庄香菊夫妻俩凭借着年轻人的干劲,开始养殖绵羊、生猪。在规模逐渐扩大的基础上,2009年夫妻俩投资300万元建成占地3.3万平方米的彰武长青牧业有限公司,安排16人就业,主要进行肉牛养殖和优良品种繁育工作。在实现自己富裕的同时,夫妻不忘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经过几年的发展。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150户,年出栏肉牛8000余头,实现经济效益1600万元以上,带动周边14个乡镇,300农户养牛致富。今年,通过“公司+农户+农村土地使用证”的担保方式,夫妻俩还积极帮助1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协调并担保妇女小额贷款96万元。2012年丈夫张旭被评为省劳动模范,2015年又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0、辽阳李平家庭,爱岗敬业和睦之家。家庭居住在辽阳市宏伟区辽化小区,家庭成员5人。刘立平、李平夫妻二人是辽阳石化公司的一线工作者,妻子李平是芳烃厂仪表车间高级工程师,丈夫刘立平是芳烃厂油品车间生产技术主任。工作中,夫妻刻苦钻研,勇挑重担,积极参加生产瓶颈和技术难题的献计攻关项目,解决了生产中许多重大疑难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生活中,他们相濡以沫,主动将患病小姑子接到家中一起生活,并拿出10万元积蓄为其治病。夫妻带着孩子三口人住在一室房子里,却给公公、婆婆和小姑子租了间两室的房子,这一住就是十年,互帮互爱、相互扶持让这个大家庭充满了幸福和温暖。

      11、铁岭付玉枝家庭,奉献社会志愿之家。家庭居住在调兵山市调兵山街道,家庭成员7人。2003年,退休教师付玉枝和老伴、孙子成立了爱心团队——“心连心”志愿团,进行慈善公益活动。14年来,爱心团队由最初3人发展到5000多人。她带领团队致力扶贫济困,十多年来,付玉枝的爱心志愿者团队累计向社会捐款数十万元,上百名空巢老人得到了关爱,先后5名大病患者重获新生,200多名贫困学生重返课堂,300多个困难家庭燃起生活的希望。付玉枝每月都要拿出大半工资资助困难学生,还把自家60多平方米的房子变成了孩子们的“读书屋”,累计花费2万多元置办书籍,现在“读书屋”有5000多册图书,吸引周边很多学生前来阅读学习。

       12、朝阳曲桂英家庭,诚信经商爱心之家。家庭居住在建平县热水畜牧农场,家庭成员4人。耿志军从小家庭贫困,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吃百家饭、穿百家衣长大。1993年,耿志军开始做葵花子生意,他早出晚归收货,妻子曲桂英在家负责晾晒、卖货。由于待人实在、生意诚信,夫妻俩的买卖越做越大。2000年他创建了葵花子市场,并且成为葵花子市场的第一个经济人,但是生意越大风险就越高。2010年冬,发往南方的一车葵花子翻入山崖,造成车毁人亡,直接经济损失达150万余元。事发后耿志军向村民承诺:“我不会跑,更不会不给钱,你们的货款我会一分不少还给你们。”正因为耿志军的诚实守信,现在他的葵花子市场带动了300余户村民共同致富,每年销量达3000吨,为广大农户创造效益600万元。

     13、盘锦刘素秋家庭,爱心助困孝善之家。家庭居住在盘锦市双台子区陆家镇,家庭成员4人。刘素秋常年精心照顾患病公婆,亲友乡邻无不夸赞。面对重病的父亲和患有癫痫的弟弟,她坚持奔波8公里送去可口饭菜,白天没时间,就晚上送,十多年来,风雨无阻,从没间断。她科学教子,将一双儿女培养成大学生,如今姐姐已经成为一名公务员。她乐于助人,14年照顾盲人邻居刘红和困难村民,甚至为了照顾方便,在自家西墙开了个门。作为基层妇联干部,她一心服务妇女儿童,连续11年为特困儿童筹集善款12万余元,帮助特困学生300余名。刘素秋用爱心谱写了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的动人乐章。

      14、葫芦岛杨玉祥家庭,弘扬红色文化之家。家庭居住在葫芦岛市龙港区双龙街道,家庭成员3人。杨玉祥是一个“红色收藏”爱好者,对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革命史有着深厚的感情,40年来先后编辑《人民的领袖光辉的历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华魂》等红色系列图片专辑15部,制作贴片4000余幅。在妻子支持下,1997年,“杨玉祥红色图片展”走进学校、社区、企业、机关、部队,夫妻20年如一日,义务宣讲“红色故事”,弘扬“红色精神”,举办党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各种专题图片展、报告会200余场次。杨玉祥先后获得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省国防教育贡献奖等荣誉。夫妻相互支持、勤俭持家,得到了邻里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15、沈阳梁忠阳家庭,育女成才的坚强之家(网络推荐)。家庭居住在沈阳市沈河区会武街,家庭成员3人。1996年一场车祸改变了这个幸福家庭的命运。夫妻均受伤,女儿梁帅更是87%深III度烧伤,手指、脚趾全部烧断,右小腿截肢。夫妇俩倾家荡产,业余时做各种兼职赚钱给女儿治病。梁帅总共进行了27次手术,身上被缝了1万多针,被“世界吉尼斯记录”确认为世界上“身体缝合针数最多的人”。为了鼓励女儿自立自强、从容面对生活的挑战,他们让梁帅学习书法,女儿用嘴衔笔练习书法,经过不懈努力,多次获得国际国内书法大奖,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中国当代书法家”称号。在父母的乐观影响下,梁帅和别的孩子一样,在学校就读,她阳光向上,大学期间到沈阳广播电视台主持《残联之声》节目。如今,梁忠阳和梁帅父女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成立梁帅心理法律工作室为盲人讲电影,一家人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等30多家媒体及百余家报纸所报道。

辽宁省最美“慈母贤妻孝女”(15人)

       1、沈阳王秀丽,将残疾女儿培养为田径冠军的残疾慈母。沈阳新民市新城街道居民,王秀丽和女儿郑金都是视力残疾人,全家为了给女儿治病花光了所有的积蓄。一次偶然的机会,王秀丽发现女儿有运动天赋,于是从女儿13岁开始,王秀丽坚持每天陪着女儿在家附近的马路跑步,先是200米,然后400米、800米,后来增至3000米、5000米。女儿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跑,王秀丽忍着泪鼓励她,告诉她不要灰心,坚持就是胜利,使得郑金逐渐养成了坚强的意志品质。16岁时,郑金参加辽宁省残疾人运动会,从此开始了她的体育生涯。在母亲的教育关怀下,女儿在国际田径大奖赛、韩国仁川亚运会等国际、全国、省、市比赛中共获得金牌23块、银牌3块、铜牌5块和2块荣誉奖章。郑金也先后获得省五一劳动奖章、省自强模范等荣誉称号。

      2、本溪孟丽君,科学教子的环卫慈母。孟丽君是本溪县环卫处一名普通的环卫工人。对待孩子,她既是一位慈祥的妈妈,又是一位严格的老师,还是一位亲切的“大朋友”。孩子每天回家做作业时,她从不外出、看电视,而是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日常生活中,她悉心照顾公婆和智障大伯哥,以身作则引导儿子用爱心去善待别人,用自己勤劳朴实的人格影响儿子的言行。儿子魏相博在孟丽君的精心培养下,中考以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本溪市高级中学录取,高考时又以677分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录取,立志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2012年孟丽君被评为“感动本溪十大杰出母亲”,2014年获得“辽宁好人”荣誉称号。

      3、辽阳朱清新,关爱农民工子女的大爱慈母。朱清新是辽阳市白塔区北哨小学退休教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关爱帮助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等贫困孩子。她爱洒农民工子女,每周四下午义务为白塔小学“农民工子女班”的学生们上作文课,还在晚上和节假日为社区农民工子女义务辅导,13年来辅导了百余民农民工子女。她情牵贫困学生,经常给贫困孩子买书包、书本等学习用品,给他们交纳学杂费,15年来为58名打工子女、留守儿童、特困生捐款捐物累计达十万余元,还帮扶了29名大学生。她关注迷途青少年,为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她积极联系,办理了网吧社会监督员证件,向青少年义务宣传沉迷网吧的危害。

      4、朝阳刘丽华,将四个子女送入大学的自强慈母。刘丽华是朝阳县黑牛营子乡村民,丈夫14年前因病去世,当时四个孩子中最小的才7岁。她又当妈又当爹,干农活、打零工,历尽艰辛把四个儿女抚养长大,并一直叮嘱他们好好读书学习。在她的影响下,四个孩子勤奋努力,都考入了理想大学。大女儿张兴丽毕业于沈阳医学院大学,二儿子张兴远就读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三女儿张兴波就读于辽宁大学,四女儿张兴慧就读于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刘丽华不向命运低头,用坚强的母爱将子女培养成人,为社会输送了人才。

        5、鞍山张小秋,热心公益创建军嫂爱心小屋的贤妻。张小秋的丈夫是一名军人,2003年,她随军来到部队,家就安在一间20多平米的小公寓房内,丈夫经常不在家,自己带着3岁的女儿生活。她全力支持丈夫工作,承担起照顾、教育女儿的重任。她深知作为一名军嫂的艰辛,也十分愿意帮助其他的军嫂。久而久之,家属区内谁家遇到难事愁事,都会找她帮忙。2009年,在张小秋的倡议下,军嫂爱心小屋公益团队成立了,初衷是帮助军人家庭解决后顾之忧,小屋现有成员百余人,志愿者近千人。军嫂爱心小屋的服务项目渐渐从关爱军嫂发展到关爱自闭症儿童、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到帮扶贫困家庭,多年来累计为社会捐赠物资超过百万元。

       6、丹东姜芳,义无反顾照顾年迈公婆和弱智大伯哥的贤妻。姜芳是丹东市元宝区金山镇砲守营村村民。1987年,从嫁给丈夫那一刻起,姜芳便挑起了这个贫寒家庭的全部重担,年复一年照顾年迈的公婆和四个智力有问题的大伯哥。公婆去世后,村里人都劝她把四个大伯哥送进养老院,但她和丈夫并没有放弃,而是更加尽心照顾他们,还放弃了到城里住楼房的机会,至今仍在农村居住。在姜芳夫妻俩的言传身教下,儿子、儿媳也非常孝顺,共同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现在,一家人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7、阜新柴荣芬,捐肾救夫的贤妻。柴荣芬是阜新县务欢池镇村民。柴荣芬与丈夫婚后有了一双儿女,虽然并不富裕,但靠20多亩土地维持生活,一家四口还是过得其乐融融。但是好景不长,2012年丈夫查出尿毒症,已经到了晚期,而且病情很严重,只能换肾。此时,柴荣芬毫不犹豫地表示要捐肾,而配型结果正合适。面对高额的手术费,她四处借钱,筹措费用,也曾经偷偷去医院想捐肝挣钱,医生劝她:人的器官是不能再生的,你把肝捐了自己怎么活?她的事感动了很多人,医院决定减免部分医药费,镇政府和村里的乡亲共同筹钱,终于凑够了手术费。手术非常成功,如今4年多过去了,丈夫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柴荣芬捐肾救夫的感人事迹却传遍了乡里,为百姓所称道。

      8、铁岭张春玲,14年替夫还债的诚信贤妻。张春玲是开原市金沟子镇一名普通的农村妇女,1995年与家境贫寒的肖宏明结婚,两个年轻人十分肯干,办起了家庭养牛场,很快成了村里的富裕户。但好日子没过多久,丈夫发生严重车祸,治疗了8个月,花掉近40万元,最后还是去世了,家里欠下了14万的外债。在丈夫的遗像前张春玲作出承诺:“你放心,我一定把欠的钱都还上”。当时的张春玲只有26岁,年轻的她硬是扛起了这个家,照顾年迈的婆婆和年幼的儿子,四处打工。2007年,张春玲在一家店当服务员,由于勤劳认真、善良正直,店老板夫妇被她感动,出国之前没要一分钱把店转让给了张春玲。2016年,14万欠债终于还清,还钱时有的人家说什么都不要。张春玲用了整整14年时间,践行了一位贤妻忠贞的爱情和对丈夫的承诺。

       9、盘锦程玉梅,帮助罕见病丈夫创造医学奇迹的贤妻。程玉梅是盘锦市兴隆台区渤海街道的一名普通居民,与丈夫非常恩爱。2000年,丈夫下岗,在程玉梅的鼓励和支持下开始了二次创业,一家人生活的清贫而幸福。2006年,不幸降临到这个家庭,丈夫患上世界罕见病“郎格罕斯细胞增生症”,肌肉一层层腐烂脱落,丧失所有免疫力。这个病目前世界上没有攻破,任何药物都起不到作用,医生劝她回家准备后事。不认命的她带着丈夫到北京求医,在她的再三央求下,医院同意让丈夫作为一名实验者尝试新药。在程玉梅的悉心照顾和不断鼓励下,奇迹出现了,丈夫腐烂的肉长出新芽,免疫系统指标开始慢慢恢复,医生说程玉梅和她的家庭创造了世界奇迹。如今11年过去了,丈夫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一家人生活的幸福和睦。

       10、大连孙雪燕,20多年照顾多病奶奶和父亲的孝女。孙雪燕居住在长海县小长山乡,今年31岁。在她6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只剩他和父亲相依为命,父亲因受不了刺激被确诊为精神残疾。从6岁起,孙雪燕就开始料理家务事,洗衣、做饭、种地,16岁开始出海打渔养家。孙雪燕把挣来的钱大部分都用来给父亲看病,剩下的还要赡养奶奶,自己从不乱花一分钱。经过10年的精心照顾,爸爸的病情有了好转。继母来到了这个家,可是好景不长,继母又患上了脑瘤,孙雪燕筹钱为继母治病,手术后寸步不离地护理,直到继母含笑离去。她坚持带着父亲出嫁,一起生活,如今父亲已经能工作了,日子也越来越好。

        11、抚顺丁秀梅,照顾多位长辈记录1200篇护理日记的孝女。丁秀梅是抚顺市望花区朴屯街道的居民,父亲生病后,丁秀梅无怨无悔日夜照顾,600次翻身,6000次拍背,9次打饭,中间打药打水、清洁口腔、擦洗按摩身体、换尿袋,组成了丁秀梅每日忙碌紧凑生活。在照顾的同时,她每天还会写一篇护理日记,记录父亲的生活,直到父亲去世,她记录的日记达到1200余篇。父亲去世后,她又开始照顾患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又把93岁的大妈、85岁的婆婆接到家中来一起照顾。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百善孝为先,尽孝不能等”。丁秀梅还热心帮助周围的老年邻居,待她们像对自家老人一样无微不至,她们都称丁秀梅为“俺闺女”。丁秀梅用满满的正能量诠释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真正涵义。

        12、锦州赵璐,带着年迈奶奶出嫁的90后孝女。家庭赵璐是锦州市古塔区重庆路居民,从小父母离异,跟随爸爸和爷爷奶奶生活。后奶奶突发脑出血,因治疗及时身体逐渐恢复。从那以后,年幼的赵璐就开始无微不至地照顾奶奶的衣食起居,安顿好一切再开始学习。后来爷爷和爸爸相继病故,生活的重担便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忍痛辍学,一边打工一边照顾奶奶。如今,她带着奶奶出嫁了,婆婆和丈夫很体谅她的孝心,共同承担起了照顾奶奶的重担。赵璐用孝心和爱心为老人营造了一个安享晚年的生活环境。

       13、营口吴金凤,反哺身患重病养父母的孝女。吴金凤是营口市鲅鱼圈区芦屯镇村民。吴金凤刚出生时被亲生父母遗弃,收养她的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妻子还患有精神疾病,一家人仅靠养父种地的微薄收入度日。懂事的她早早就帮助养父承担起了家庭重担。24岁那年,她出嫁了,仍坚持每天回家照顾父母。婚后不久,养父被查出癌症,她顾不得自己家里的活,日日陪伴,精心照顾,晚上父亲疼痛难忍,她就陪父亲说话,经常整夜不合眼。为了给父亲治病,她把家里的房子卖了。在养父生病期间,亲生父母来认领她,要接她回家享福,被她拒绝。养父去世后,她把有精神疾病的养母接到了自己家中悉心照顾,用实际行动回报养父母的恩情。

      14、葫芦岛都小雨:照顾患病父母每天陪伴父亲做康复的孝女。都小雨是葫芦岛市龙港区西街道居民。小的时候母亲患有癫痫病,后来变成了精神障碍,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她变得独立坚强,帮助父亲照顾母亲。临近高考时,父亲被诊断肺癌,她每天一边上学,一边在家和医院之间奔波,“父女同心,其利断金”成为了她和父亲相互鼓励的口头语。大学毕业后,由于表现突出,她应聘到一份高薪职业,然而正当她沉浸在美好憧憬中时,父亲接连得了精神分裂症、脑出血、心梗。她辞去了工作,回到父亲身边,花光了所有积蓄为父亲治病,每天陪着父亲做康复。如今,父亲的病情有所好转,她也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

     15、沈阳李秀风,科学育女记录《姥姥日记》的慈母(网络推荐)。李秀风是沈阳市铁西区锦工街居民。结婚37年始终坚持“家庭是孩子的终身学校,母亲是孩子一生的老师”信条,在怀孕时就为孩子买了第一套书《家庭育儿百科全书》。女儿出生后,她为女儿买3000多册各种学习用书,在她的精心培养下,女儿从小就非常优秀,作为优秀学生干部代表出席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纪念建团85周年大会,2007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国家图书馆工作。在母亲和家庭的教育影响下,积极向上,结合工作搞了多项发明,目前已经获国家专利20多项。2014年李秀风当上了姥姥,她继续以慈母之爱,协助女儿培养外孙女,对培养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形成了1000多篇饱涵深情的《姥姥日记》,她计划对这些日记进行认真的归纳整理,出版发行,为更多姥姥提供借鉴。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