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湖南 » 正文

全球报道:三个着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三个着力:开拓发展新境界——“牢记嘱托,奋进潇湘”系列述评之四2016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

三个着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牢记嘱托,奋进潇湘”系列述评之四

2016年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的审议。 新华社发

“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

一元复始春为首,伟大的征程从春天出发。

2016年3月8日,春的气息格外浓郁。北京,春风拂面,新蕾绽放。

人民大会堂东大厅的巨幅国画《报春图》前,掌声、笑声、讨论声,声声入耳。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分组审议。

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经济“把脉定向”,为湖南工作指点擘画——

“要创造性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寄望之重、关怀之殷,如春风化雨,沁人心扉。

省委、省政府深刻领会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着力”指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团结带领全省人民砥砺奋进,奋力开拓发展新境界。

发力供给侧改革

培育发展新动能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习近平

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出口和投资增速放缓,消费需求“外溢”,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环境正悄然改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

发展速度变挡调速,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动能因势转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思熟虑,从容应对。

引领新常态,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清晰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时代的破局之声——

“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彼时的湖南,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关口。

外贸总额罕见出现负增长的同时,境外代购风生水起;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高端产品却供给不足。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破局?2015年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湖南决策层深刻思考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经济发展的重大命题。

冬去春来。2016年3月8日,北京。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湖南代表团,寄语湖南——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场硬仗,要把握好‘加法’和‘减法’、当前和长远、力度和节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以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打赢这场硬仗。”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紧迫性和方法论,湖南改革前行之路豁然开朗。

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形象地概括为:“去粗取精”去产能,“旁敲侧击”去库存,“化险为夷”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扬长避短”补短板。

一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硬仗在三湘大地迅速打响——

2016年3月底,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审议通过了《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意见》;

4月,省政府工作会议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揽经济发展全局;

8月,《湖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规划(2016-2020年)》出炉;

9月,省委常委会会议逐一检查落实“三个着力”工作,要求“持续用力,逐项对照抓好落实落地,确保取得实效”。

12月,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主持召开省市州长工作调度会强调,围绕“三个着力”要求,盘点和谋划好各项工作。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湖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分外清晰。

“三去”做“减法”,补短板做“加法”,释放新空间

2016年8月12日,湘潭。一纸冰冷的关停封条,牢牢地贴在华菱旗下中冶湘重的电炉操作系统上。这个年产钢锭50万吨却高额负债的“僵尸企业”就此退出历史舞台,湖南钢铁去产能任务提前完成。

煤炭去产能,政府挥动“有形之手”:规定期间内退出的煤矿,瓦斯突出矿井每矿奖补660万元、非突出矿井每矿奖补390万元。受此“诱惑”,新化县温塘镇星火村大坪煤矿矿主童海滨,主动关闭了他经营的7个煤矿。

2016年,湖南化解煤炭产能2079万吨。2017年以来全省又停产关闭煤矿近50处,化解产能400万吨的目标,11月份可全部实现。

坚定地去是为了更好地进。进退之间,湖南最大省属国企、钢铁旗舰华菱集团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转型自救”之路。

关停落后产能的同时,华菱集团集中资源要素,聚焦高精尖产品开发。目前,华菱生产的高端汽车用钢板,已通过福特、大众、沃尔沃等国际知名汽车厂家认证,畅销国内外。

适应改革之变,改制减员创高效。华菱集团通过精简法人单位,移交社会管理职能,精简岗位用工1万多人,劳动生产率提升30%以上。

如今,苦练内功的华菱逆境重生,上半年利润增幅在全国地方钢铁企业中排名第一。

房地产去库存,把握节奏和力度,既“控面包”又“控面粉”。从“湘十条”到长沙“限购令”接连升级,至今年8月末,全省商品房库存下降29%,待售面积连续18个月减少。

去杠杆,有的放矢、对症下药。通过“五挂钩、一甄别”,总量控制市县债务规模,甄别清理不规范、不合法举债行为。

“三去”做“减法”,“减”出发展新空间。

做好“减法”的同时,努力做“加法”,千方百计补短板。

对钢铁、煤矿等去产能行业,加大就业援助、内部分流、转岗就业创业……社会政策托底,保障去产能不影响饭碗;

整合涉农资金使用、产业扶贫长短结合……脱贫攻坚补短板;

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四张网”加快铺开……基础设施补短板;

两批100个制造强省建设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农业三个“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产业发展补短板。

创新驱动发展,改革激发活力,新动能磅礴成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场硬仗,也是一次机遇。用力用到深处,必定落在寻找新动力、挖掘新动能上。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湖南坚定不移加快培育新动能。

依靠创新驱动发展,华菱在造船、海工、桥梁、高压容器、油气、核电、军工等七大用钢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港珠澳大桥、大型LNG运输船、中海油981平台、俄罗斯北极圈亚马尔等“高大上”项目,大量使用华菱特种钢产品。

依靠创新拓展国际产能新空间。工程机械“龙头”中联重科,一手抓去产能,一手抓创新转型,进军环保、农业机械等领域,新兴产业已占其销售总额的半壁江山。

2015年5月12日,白俄罗斯。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见证下,中联重科成为首批入驻中白工业园的中资企业之一。

10个月后,北京。总书记与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湖南代表团座谈交流,他亲切鼓励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你们走出去做得好!”

今年4月,中白工业园中联重科项目奠基。这个集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环卫机械及农业机械于一体的研发生产基地,投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3亿美元。

中联重科的成功转型,是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握好“五大关系”的生动实践。

一年多来,全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增材制造等新兴产业、新兴业态快速成长。湖南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高,新的动能磅礴成势——

今年上半年,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幅均超过17%。移动互联网产业异军突起,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去年营业收入达591亿元。

湖南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去年取消行政审批事项137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59项,企业减负720亿元以上。营商环境日益宽松,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有登记市场主体逾300万户,实有注册资本5.57万亿元,较改革前均实现翻番。

推进“放管服”改革落地,各级向产业园区赋权,市州向产业园区平均赋权60余项。实施“135”工程,建标准化厂房,企业落户审批不出园,只需“拎包入驻”,引进和培育6000多家创新创业企业,激发园区经济新活力。

“去得有力、降得实惠、补得关键”——湖南经济正以壮士断腕的决绝,向旧的发展方式告别,迎来发展新境界。

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强人民“幸福感”

“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心所系,谓之民生。

经济总量迈入全国前十的湖南,对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的真金白银,越来越多。

从2014年至2016年,财政民生支出从3314.8亿元增至4435.9亿元,占总支出的近七成。

今年上半年,财政民生支出达2704.37亿元,同比增长25.3%,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3倍多。

财政蛋糕越来越多、越来越快地“切”给民生,助力湖南交出厚实的“民生答卷”。

聚焦困难群众,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2016年,永顺县石堤镇四联村贫困户王本江当上了护林员,还在自家的油茶林里养了500只土鸡。

这一年,王本江顺利脱贫,避免因母亲残疾、妻子出走、孩子尚小而继续滑向贫困的深渊。

这一年,全省共有125万人摘下贫困帽。精准扶贫等系列民生措施,兜住兜牢了老百姓的生活底线。

踏遍千山万水,总书记“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是曾经的“王本江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省委、省政府每年筛选、落实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确保在奔赴全面小康的征途中“一个都不能少”。

有干净水喝,是保障“吃”的最低要求。在过去持续投入基础上,湖南2016年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21.31亿元,惠及124.23万人。

全省大多数农村,都通了自来水。在大湘西山区、在衡邵干旱走廊,许多被“喝水难”困扰了一辈子的农民,第一次通过水龙头喝到了清洁的“甘泉”。

凤凰县腊尔山镇夯卡村雷公潭寨村民向荷花,在当地党委、政府的帮助下,全家从“一方山水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大山深处搬迁到宽阔平整的新址,还顺便吃上了“旅游饭”。

2016年,全省共有16万名群众像向荷花一样易地搬迁进新家,17.6万户农户实施了危房改造。

在城镇,湖南去年共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建设任务45.9万套,排全国第二位,受惠市民欢天喜地搬新居。

相当一部分低保对象,生活比贫困户还要艰难。湖南积极推动农村低保线、扶贫线“两线融合”,今年将有45万名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享受兜底保障。

受益于先行先试提高低保标准,祁东县凤歧坪乡清华山村村民李建军,全家5口每月合计能领到的救助款升至1100元,实现了生活基本无忧。

而在几十公里外,邻县祁阳的小姑娘妍妍,今年9月开心地上了幼儿园。家住农村的她,原本患有低视力疾病,在政府救助下,她接受了康复治疗,视力恢复很快。去年,全省有5600多名儿童与妍妍一样,接受了免费的抢救性康复治疗。

愈是困难时刻,愈显民生情怀。

今年夏天,湖南遭遇历史罕见的暴雨洪水灾害,全省转移安置群众166万人次,紧急生活救助55万人,全部做到了“五有”: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安全住所、有病得到及时医治。

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尽管过去了一年半,但向平华仍然记得很清楚,当他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农村孩子希望能就近上学”时,总书记回应他:“你讲的这个问题,也是我关注的。”

向平华是全国人大代表、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2016年3月8日,在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他,向习近平总书记当面报告了老百姓的这个期盼。

如今,龙潭河镇新建成5所小学,每天书声琅琅。

“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起早摸黑了,我们没有辜负总书记的嘱托。”向平华高兴地说。

经济新常态下,百姓追求的不仅是吃饱穿暖,更期盼公平的社会环境和人生出彩的机会。

总书记关注的教育、就业等问题,着眼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016年,湖南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236所,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229所,确保幼儿入园、学生上学更方便,教育质量也更高。从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全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获供教科书。

就学便利,就业不难。湖南近年来坚持以政策拉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服务保障就业。

国庆假期前夕,长沙市雨花非遗馆内,创业一年的余思扬正用英语为游客讲解中国茶文化。

余思扬去年毕业后,在这里创业开设茶艺传承公司。她说,选择在这个文化气息浓厚的地方创业,源于一张地图。

这张地图,是指长沙市雨花区推出的全省首张“大学生就业创业地图”,地图上标注有雨花区16所高职院校、6家创客空间、13个人社站的联系方式和具体位置;配有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就业培训、社保补贴等配套政策解读。一图在手,就业在握!

针对高校毕业生这一就业主体,湖南从2016年起推进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如今在长沙,有七成高校毕业生像余思扬一样,将创业当成毕业后的“首选”。

2016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7.36万人。今年上半年,全省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

相比就业,社会保障更关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

2016年,湖南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每月养老金调至2138元,实现“十二连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率100%。今年,湖南开始全面实施新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在医疗保险待遇方面不再区分“农村人”和“城里人”。

推进农业现代化

加快迈向“强富美”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习近平

“鱼米之乡”湖南,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稻谷、生猪、油料、蔬菜、淡水产品等产量居全国前列……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对湖南农业十分关心。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湖南的“三个着力”,就有一个是“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总书记的叮嘱,让我们农民代表倍受鼓舞。”全国人大代表、岳阳市屈原管理区种植业大户杨莉至今难忘,总书记与自己两次握手,她深深感到肩负的责任沉甸甸。

一年多来,杨莉时刻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争当发展现代农业的“标兵”。她牵头的合作社,把栀子基地扩大到平江、古丈等贫困地区,已开发出栀子茶、天然色素、藏红花等产品,正在带动1万户农民脱贫。

省农委主任刘宗林说,总书记特别寄望湖南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探索出好的经验和路径。

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湖南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建设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为目标,以三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

以农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湖南提出粮食年总产量稳定在300亿公斤左右的目标,牢牢守住永久基本农田不被占用和毁坏的底线,着眼“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产能。

一手抓稳产能,一手抓提品质。近两年,湖南早籼稻种植面积连续调减近100万亩,而高档优质稻种植面积稳增至1000万亩,主推的“玉针香”“湘晚籼17”等品种,米质和口感已赶超泰国香米。

提升种粮效益,湖南示范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稻鱼、稻鳅、稻虾、稻鳖、稻蛙等模式,既实现稳粮,又助农增收。

金秋时节,虾稻飘香。南县南洲镇养虾能手欧术秋正忙于收割400亩虾稻。他告诉记者,稻为虾遮阴,虾为稻吃虫、除草、通风,全程不打农药。

“稻虾种养让低洼田变成了高产田、高效田。”欧术秋掰着手指算细账,每亩产小龙虾150公斤,统货价每公斤40元;一季水稻单产800多公斤,市面上虾稻米供不应求,每公斤卖价高达30元。

经济作物来钱快。湖南扶持各地改造中低产的老橘园、老茶园;做大做强蔬菜、油茶产业;扩面提标“湘九味”药材,打响黄金茶、林之神茶油、炎陵黄桃等品牌。

养殖业稳猪、保禽、促牛羊水产。全省生猪已有所调减,年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左右;保优质肉禽平稳发展;根据环境容量,山区科学发展草食牧业;洞庭湖区扩大蟹、虾、鳖等名特优水产养殖规模。

在长沙市望城区乔口镇,“另类”的鱼老板胡再明,聊起“养鱼经”劲头十足:别人养鱼是养肥养大,他养鱼是让胖鱼瘦身。“清水养、不喂食”,半个月内鱼儿变苗条,吃起来没有腥味,价格直线上涨,老胡自然赚得不少。

像胡再明一样,新型农民深刻领会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义和精髓,开发生态米、有机茶、放心肉、瘦身鱼、健康油、低温奶等高档特色农产品,丰富了供应链,提升了价值链。

以精细农业为特色,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今年夏秋,台风一个接一个,随气流迁徙的稻飞虱,对湘潭县中晚稻构成威胁。

“多亏了‘飞虎队’,虫口夺粮保丰收。”在湘潭县排头乡,种粮大户章爱国组建合作社,购入5台植保飞机,组成“飞虎队”,专门对付水稻害虫。

植保飞机洒药时,向下喷雾形成压力,治虫效果更好。“飞虎队”今年完成作业面积3万亩,减少用药2.5吨,病虫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

另一个“宝贝”——化肥深施器,让庄稼少施肥,同样长得好。

在益阳市赫山区,“全国种粮标兵”刘进良今年买了2台化肥深施器,加挂在高速插秧机上,实行侧深同步精准施肥,减少化肥施用量30%以上。

传统的农业生产,依靠大药、大肥、大水换来数量增长,难以为继。

湖南在精细农业上下功夫,控肥减药降污染,打造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

省农机局局长王罗方介绍,今年全省植保飞机从500架增至1000架,减少农药施用量500吨;推广500台化肥同步深施器,减少化肥施用量2000吨。

农药化肥减量,经营管理更精细。省供销系统发挥为农服务主力军作用,托管土地370万亩,推行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专业化服务,构建“小生产大服务”的“企农”“社农”联合体,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安乡县、澧县,农民把土地交当地供销社托管,乐当“甩手掌柜”。

信息进村入户,农民精准对接市场。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产品市场价格及时发布,农民看市场有了“千里眼”;发展电子商务进村,促进农产品会展营销,湘品入粤入沪、进京进港。

“如今,精细农业理念已深入人心。”省农委总农艺师唐建初称,合作社、大户应用农业新技术的热情高涨,“绿色、节本、省工”技术重新成为“香饽饽”,传统农业开始脱胎换骨。

泉龙红肉蜜柚、鸿丰猕猴桃、粒粒珍湘莲、江永香芋、三峰茶等优质农产品,全程按绿色食品标准生产。一个红肉蜜柚138条标准,环环精细到位,质量可追溯,亩产值过万元。

目前,全省“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逾3000个,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达8700多万亩,确保老百姓“果盘子”“菜篮子”“米袋子”供应无虞。

以3个“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推进农业转方式

着力拉长“短板”,湖南大力推进3个“百千万”工程,为现代农业发展“强筋壮骨”。

扶持100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0个农机专业合作社、10000个家庭农场——“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建设100个农业结构调整示范片,创建1000个现代农业产业园,选派10000名农业科技人员下乡——“百片千园万名”工程,破解科技入田难题。

以100个县级以上城市为主中心,以1000个乡镇为次中心,带动周边10000个村——“百城千镇万村”工程,打造美丽乡村,统筹城乡发展。

省农科院知名专家包小村领衔的团队,对口服务衡阳县。

他带领100多名科技人员,分成6个小分队,分别服务水稻、油菜、生猪、水产、家禽、茶叶产业,县域内的每个农业产业园、每个示范片、每个种养大户都有专家联系指导。

在“百千万”工程扶持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速壮大。全省农民合作社从3.8万个增至6.2万个,认定家庭农场1.57万家,4.17万人获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成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

农业装备“鸟枪换炮”,农民告别“三弯腰”。如今全省农机保有量达到810多万台(套);省里重点扶持的1300多家现代农机合作社,每家装备100万元以上新型农业机械,主要农作物生产的耕、种、收、转运、烘干基本实现“机械替人”。

加工增值打品牌,湘产农产品告别“原字号”。全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6万家,八成以上农业企业带动农户建基地,全省农产品加工业今年上半年预计实现销售收入716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

去年以来,湖南新农村建设投入逾100亿元,全省涌现1084个美丽乡村、4300多家休闲农庄,从“种吃的”到“种看的”,从“卖产品”到“卖风景”,农业不仅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还提供生态之美、休闲之趣。

走一二三产业融合之路,湖南加快迈向“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记者 张尚武 邓晶琎 刘勇)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