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内蒙古 » 正文

全球报道:书写民生改善百姓幸福的内蒙古篇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

“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就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

这是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的谆谆嘱托,更是来自执政者的担当和深厚的民生情怀。

这5年,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百姓安居乐业,日子更红火,生活更精彩;

这5年,全区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创业创新活力迸发;社会保障安全网进一步织牢织密,养老、低保、医保等多项标准连年提高,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满满;

这5年,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不断加快,教育公平更加彰显;健康内蒙古建设稳步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深入推进,百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

十八大绘就的民生改善、百姓幸福的美好图景正在变成现实。

教育是富民强区的百年大计

什么是好日子?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的韩苗说:“好日子就是人人都能享受到好的教育,得到发展的机会。今年我考上了内蒙古民族大学,要不是有低保家庭大学生资助政策,我可能就与期盼已久的大学失之交臂,人生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这是2013年9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上发表视频贺词时的庄严宣告,这宣告与韩苗及千万个家庭的诉求不谋而合。

教育不仅是人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更是富民强区的百年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向着更好更公平的教育发力——

西乌珠穆沁旗积极落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投资7100多万元在全旗新建和扩建5所幼儿园,并配备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外来人员子女和当地幼儿每天只需交10元伙食费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免费的学前教育。

乌兰察布市对农业转移人口子女实施就近入学政策并做到应入尽入,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农业转移人口子女给予最低生活补助每生每月550元,杜绝因贫辍学。

自治区把视、听、智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并在经费上予以保障,最大限度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

校舍安全建设与安全改造工程、“全面改薄”、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重大教育项目相继在全区各旗县展开,让千万名中小学生的学习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坚持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颁布实施《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并将自治区民族教育专项资金从每年2000万元提高到6000万元……

一系列政策、做法,推动形成了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的新局面。

经过两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目前全区幼儿园达到3672所,学前3年毛入园率达到90.8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42个百分点,“入园难”“入园贵”“入园远”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全区有61个旗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认定,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持续保持较高水平。普通高中教育进入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新阶段,课程改革让“千校一面”的症结正在破解。蒙古族聚居地区已基本普及了学前蒙汉“双语”教育,独立设置的民族中小学校占全区总数的14.72%,全区36所普通高校开设了104个蒙汉双语授课专业和民族预科班。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内蒙古还实现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学生资助体系全覆盖,不让一个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避免贫困在代际之间传播。

政策和数字是枯燥的,但每一个家庭的生活之变、状态之变,却是动人、鲜活的。

干事创业成就出彩人生

什么是好日子?

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的贫困户康晓霞说:“好日子就是我现在这样,有了称心的工作,生活宽裕多了,一家人都有了希望,有了笑脸。”

去年,作为重点扶助对象,康晓霞参加了集宁区就业局举办的皮革职业技能培训班。毕业后,她到玛泰皮革手套有限公司上班,成为一名皮革制作女工。因为手艺好,她很快脱颖而出,专做技术上有难度的活儿。这份工作,不仅让一家人实现了有尊严的生活,康晓霞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维持生存、发展的基本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

深入实施创业就业工程和“促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创新服务方式,打造了各类人才现场求职超市和网上求职超市;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农牧民工、困难群体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区就业工作实现了平稳发展。在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大力促进就业增收更是成为今后内蒙古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抓手。

好政策激发新活力。2013年至2017年8月底,全区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29.9万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65.9万名应往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或落实就业去向。同时,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始终低于4%的目标控制值,“零就业”家庭始终保持动态清零。

还有这样一组数字:在2013年至2017年8月间,20.3万人经过人社部门创业培训后成功创业,带动就业71.3万人。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内蒙古新增就业的重要渠道。

围绕扶持高校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和农牧民工返乡创业,内蒙古制定和落实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创业培训等惠民政策;依托高校、企业和各类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园区等,共建成创业园和孵化基地379个,基本实现了一旗县一基地(园区)的目标;构建自治区、盟市、旗县三级创业服务体系,精心组织创业培训、贷款扶持、跟踪扶持等服务,目前全区共建立小额担保贷款中心103个,创业指导中心102个,专家服务团166个;建立了创业发展基金,全区共投入创业担保基金13.48亿元,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12.47亿元。去年年初启动的“创业内蒙古”行动计划,实施创客逐梦、创业筑巢、创业领航、融资畅通、青年创业、返乡农牧民创业等6项计划,又为创业者打开了一条更广阔的绿色通道。一时间,广袤草原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

贾青就是这些创业者中的一员。2010年结束3年北漂生活的贾青来到鄂尔多斯。2013年,他创办的小丑速递迅速走红,他的团队成为东胜区大学生创业园首个入驻的创业团队。他创立的丑道家酿皮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细致入微的服务,在第三届“创青春”内蒙古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冠军,目前全区已有8家分店。这两个创业项目成功带动360多人实现就业,他的创业故事还被央视拍成纪录片,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社会保障托起百姓的天

好日子是什么?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大窑村的石翠生说:“好日子就是生活遇到困难的时候,咱不怕,政府会帮咱走出困境。”

丈夫患上布鲁氏杆菌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大女儿被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长期靠药物控制病情;去年7月,石翠生又突然病倒了,经过开颅手术才脱离生命危险。看病欠下的11万元债务和随后还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所需的巨额费用使这一家人不堪重负。

当地民政局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启动“救急难”救助程序,确定救助方案。民政局紧急拨付6780元救助金,大窑村村委会发动全体村民筹集善款6000多元,社会爱心人士通过微信平台捐助善款4万多元。短短几天,通过政府救助、社会力量参与,给这个命途多舛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社会保障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待遇水平逐步提高,让群众医疗、养老、住房、基本生活有保障,一张张成绩单分外亮眼:

——医疗保险制度实现了全区各类居民的全覆盖,各项医保报销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全国率先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使广大农牧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医保待遇。在实现区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基础上,全面实现四类备案人员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连续提高企业职工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达到110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乡低保保障标准连年提高,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实现8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全覆盖,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社会救助为托底、社会福利为补充的多层次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一直是中央和自治区关心的大问题。短短5年,棚户区变身幸福城,农牧民住上了明亮的砖瓦房,百姓的笑脸就是最好的印证。

北梁的变化令全国瞩目,一个个花园式居民小区拔地而起,十几万棚户区居民实现“安居梦”。2015年8月,包头市获得全国棚户区改造示范城市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建设保障房25.33万套,完成棚户区改造123.59万套,均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实现城镇人均住房不足15平方米困难家庭的应保尽保;农村牧区危房改造完成90.8万户;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道路面积等5项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17年,兴安盟阿尔山市的9600多户棚户区居民搬进了新居。“习总书记来家时,我家的‘板夹泥’房只有38平方米。瞧瞧咱这新楼房,多敞亮!”阿尔山林区退休职工郭永财和老伴儿冯秀华说起家里的变化喜不自禁,“真希望总书记再来大兴安岭,再到我家做客,看看我家的新生活、新变化,看看林区的新环境、新气象。”

健康生活就是人民之福

什么算是好日子?

62岁的刘连堂说:“岁数大了,小病不断。好日子就是有个头疼脑热不用跑路,在家门口就能解决。住院费用大部分能报销,不用担心看不起病。”

刘连堂是乌兰察布市卓资县土城子村农民,两年前的一天,他突发心绞痛,幸亏村卫生室医生张宝平及时出诊救治,并迅速将他送到医院,最终化险为夷。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全区人均寿命达到75.8岁,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5.6/10万,婴儿死亡率下降到5.02‰,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为全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健康支撑。

目前,内蒙古所有公立医院已经全部取消药品加成,新的运行机制正在建立。作为推进医改分级诊疗的一个创新之举,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医联体所属168家医院互联网+医疗健康云平台今年5月上线启动。通过医疗机构间紧密合作,进一步扩大三甲医院的辐射范围,把三甲医院的“小分院”开到了基层,让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实施嘎查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工程,建设标准化卫生室6285个。累计投入1120万元,给超出卫生院服务半径5公里的牧民配备一个小药箱。这种固定与流动相结合的新型农村牧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有效解决了偏远地区、边境牧区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

在人口聚居的社区,家庭医生入户服务,让居民小病早治、慢病早管。2016年起,自治区开始试点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目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已经覆盖64%的重点人群。

从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到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内蒙古将优质资源和医疗重心下沉到基层,有效解决基层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在医疗保障方面,内蒙古群众已经拥有医保、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3条保障线。现在,全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提高到75%以上。重特大疾病保障病种扩大到24种,大病保险覆盖了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群,疾病应急救助全面实施。

全民健康,离不开全民健身活动的广泛开展。目前,从旗县(市、区),到苏木乡镇,再到嘎查村,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站点广泛建立,一大批“广场工程”“户外营地”“健身步道”等设施投入使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的理念深入人心,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和品牌赛事,为百姓生活增添了色彩,也为健康内蒙古建设提供着不竭的动力。

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人人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在健康中国的宏伟战略下,健康内蒙古的蓝图也一步步绘就。

幸福安康是民心所向。这5年,从乡村到城市,从一家一户到千家万户,百姓有了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环境,幸福洋溢在脸上,也刻在每个人的心里。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民生改善百姓幸福的内蒙古篇章正在不断被大书特书,并深深融入到“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霍晓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