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餐饮 » 正文

全球工业报道:“国产”!中国升级版“造岛神器”下水 先进程度超过美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1-04  来源:环球网
核心提示:3日,“天鲲”号在江苏成功下水。范凌志摄【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由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航局”)投

3日,“天鲲”号在江苏成功下水。范凌志摄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由中国交建所属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航局”)投资并联合设计的6600千瓦绞刀功率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3日在江苏启东成功下水。在“天鲲”号之前,外界对于绞吸船的认识来自于被称为“造岛神器”的“天鲸”号。天航局方面当天表示,“天鲲”号下水标志着中国已经能够自主设计建造新一代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可以更好地满足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需要。因为其强大的填造能力,“天鲲”号被网友冠以“地图编辑器”的昵称。在下水仪式前一天的记者会上,中国交建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顾明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天鲲”号虽然不是世界最大的挖泥船,“但绝对是最先进的!”

“天鲲”号3日下水的消息吸引了来自各地的众多媒体,船坞附近的手机网络信号甚至一度堵塞。《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整装待发的“天鲲”号在前一晚就挂上了巨大的庆祝条幅。3日10时30分,一艘牵引船牵引着“天鲲”号从早已注水的船坞内缓缓驶出,驶向宽阔的江面,全程不到10分钟。

在下水的前一天,《环球时报》记者登上已完成陆地建造最后阶段的“天鲲”号。现场工作人员形象地把它称作“毛坯房”,因为一些重要设施,譬如在作业时当作“支点”的钢桩尚未安装,船体线路还未完全铺设完毕。记者在船舱内看到,一些工人正在船员宿舍安装家具。继续沿着窄窄的楼梯上行,就到达了“天鲲”号顶层的驾驶舱,长长的航行操作台还盖着塑料薄膜。航行操作台对面是挖泥操作台,总体布局与“天鲸”号完全一样。

监造组船体工程师孔凡震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由于在干船坞内船体受力与日常作业不同,重要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只能在下水后才能进行。建成后,船长140米、宽27.8米的“天鲲”号将成为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

“天鲲”号定位为全电力驱动、双定位系统、全球无限航区的重型自航绞吸挖泥船。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之前的挖泥船相比,“天鲲”号的性能提升和技术创新点非常多。以挖泥船作业时的“支点”钢桩为例,孔凡震向《环球时报》记者列了对比数据:“天鲸”号的钢桩98吨,而“天鲲”号的重型钢桩则是183吨,几乎翻了一番。以前的钢桩可以扎入海底泥沙来定位,“天鲲”号则能扎入岩石。对于“天鲲”号的挖掘能力,孔凡震形象地介绍说:“如果用‘天鲲’号挖相当于一座水立方的泥沙,功率最大的情况下只要6天半。”

“天鲲”号的先进之处还不仅限于施工作业。在甲板上,《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船舱底部和甲板之间有很多圆盘一样的东西。“天鲲”号船长告诉记者,那是主动空气减震装置,能大幅减少和隔绝船舶施工期间的低频振动,保证船员居住生活舒适和设备运转的安全。“施工期间在舱里打开电脑,把鼠标放在桌子上,光标会纹丝不动。”

在码头,一个外国面孔引起《环球时报》记者的注意。他来自比利时,名叫弗朗西斯科,是这里唯一的外方顾问。谈起“天鲲”号,弗朗西斯科很兴奋:“我干这行(指船舶建造)已经16年了,曾在比利时和荷兰的大公司工作过。在来中国之前,我以为中国的项目标准很低,结果发现我错了。有些设备非常复杂,甚至欧洲造船强国都不愿意独自研发,但中国做到了,中国完全可以跟欧洲国家竞争。”

自主研发对中国制造业意味着什么?在2日的记者会上,《环球时报》记者听顾明提到一个细节:“在无法自己造船的年代,国家特批从荷兰换来一艘耙吸船,花了4吨黄金。”顾明说,船舶制造业是技术和资金密集行业,以前想要进口一个泥泵,整条船就都得按照人家的设计来造。“现在‘天鲲’号是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标志着我们国家的关键技术、制造水平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这是买不来的!”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