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在脱贫攻坚中成就美好人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3-01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响应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脱贫新路径,激起每一位参与脱贫攻坚者的热望,让我们一起合力,成就这番人类史上伟业的同时,也成就我们自己的美好人生。  近日,省

响应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脱贫新路径,激起每一位参与脱贫攻坚者的热望,让我们一起合力,成就这番人类史上伟业的同时,也成就我们自己的美好人生。

近日,省委、省政府发布2018年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这是继2017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大比武、秋季攻势之后,省委、省政府又一重大部署。这是一个属于新时代的部署,“提高脱贫质量和成效”成为引领今后3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主导性的原则和要求。

这不仅要求我们在目标上要实现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而且要使脱贫攻坚的体制机制、政策举措更加精准有效。由此,我们才能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成都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的要做好顶层设计、强化体制机制,要培育懂扶贫、会帮扶、作风硬的扶贫干部队伍,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和农村发展、形成全社会广泛参与脱贫攻坚格局,要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用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支撑脱贫攻坚,真正做到“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也强调,上级部门要勇于自我革命,给基层精准施策创造更大的自主空间,支持地方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创新。

这就是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不仅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也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正确领会上级精神,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最终体现在对贫困人口高质量脱贫负责。

实际上,脱贫攻坚既涉及保障,也涉及发展。一般而言,以农村公路“组组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只要资金安排到位、政策设计合理,干部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作风过硬,是可以实现保障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这个目标的。但产业扶贫要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要让群众在城镇化集中安置点实现新的社会融合、能稳定安居乐业,这就涉及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必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探索多渠道、多元化的精准脱贫新路径;要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吸引各类人才参与脱贫攻坚,为他们创造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环境和条件,支持他们积极探索、发挥首创精神,让他们的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让他们的心热起来”!天下人才最怕“憋屈”,最希望有成长之所、用武之地、闪光之时,最渴望感受人生的价值,让生命之花怒放。

我们要鼓励县乡村扶贫干部激发内生动力,认识到这不仅是一项重大政治责任,也是自己建功立业的绝好机会。有如战士之渴望立战功,一线扶贫干部也渴望研究解决各种难题,改变观念、掌握方法、锻炼作风、提升能力,成为像余留芬那样通过修路、发展脱贫产业带领群众致富,做出有规模和名气的企业,成为脱贫攻坚“领头雁”。他们既要反对数字脱贫,又要面临层层分解指标任务,既要接受上级督查,又要直接面对群众各式各样的真切诉求,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要让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通过驻村帮扶这个难得机会,成为懂得省情、熟悉基层、服务群众,善于把自己所学、专业特长跟脱贫攻坚、乡村发展相结合,“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干部。

发展脱贫产业要有企业家或懂经济善经营的行家里手、乡村能人,他们善于捕捉市场机会、有效组织资金人力技术等资源要素,能够在党委政府搭建的“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体制和利益联结机制、产销衔接机制中发挥作用,带动农户实现利益和价值。关键是要让他们相信自己也像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一样,不仅经济上做出成就,而且参与中国消除贫困这一“史上最伟大”壮举、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和贡献。

当然,最重要的是激发贫困群众自身的内生动力,他们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志、扶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营造勤劳致富、光荣脱贫氛围,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让他们的内生动力成为脱贫攻坚的坚实支柱。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感动了亿万观众、赢得喝彩,原因在于山村孩子的歌声触及到了人心中最深处、最柔软、最温情的渴望。同样,习近平总书记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这必将激起每一位参与脱贫攻坚者的热望,让我们一起合力,成就这番人类史上伟业的同时,也成就我们自己的美好人生。(作者为龙希成 贵州日报特约评论员、清华大学哲学博士、贵州省社科院副研究员)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