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石家庄 » 正文

全球报道:文魁匾在清河高裴村 重见天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4-11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具有百年历史的晚清进士王殿甲的文魁匾额在清河县高裴村重见天日。在历经沧桑之后,这块匾额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段尚未走远的历

具有百年历史的晚清进士王殿甲的文魁匾额在清河县高裴村重见天日。在历经沧桑之后,这块匾额仿佛一把钥匙打开了一段尚未走远的历史,高裴王氏大儒王殿甲的悠悠往事重新浮现在人们的视野。

这块匾曾被当作床板

在清河县高裴村王垂俭家中,记者看到了这块覆满岁月尘埃的文魁匾额。这块匾额长175厘米、宽75.5厘米、厚2.5厘米。上面除个别字比较模糊之外,大多数字体完整,清晰可辨。

匾的正中央题有“文魁”两个大字,字体浑厚、苍劲有力。匾的右侧上部题有:“大主考”三个字,匾的右侧下部字体略小,并排四行字,从右至左分别题有:“军机大臣兵部堂加三级许、户部左侍郎加三级廖、户部右侍郎加三级徐、理藩院左侍郎加三级凤”,下面有三个小字“为取中”。匾的左侧题有两行字,从右至左分别题有:“王殿甲 光绪十七年辛卯科阖乡公贺”等字样。

据王垂俭介绍,因为岁月久远的原因,原先字体的颜色已经褪去。在他的记忆里,“光绪、王殿甲、大主考”等为红字,“文魁、军机大臣”等字为金字。

据清河县文史学者许超介绍,该匾应为127年前,晚清清河大儒王殿甲在光绪十七年(1891年)考中举人之后制作的匾额。

王垂俭告诉记者,祖上曾有一个大院,这块匾当时就挂在院子的大门之上。分家之后,他家就分到了这块匾。起初,他从来没有把这块匾当好物件,除了和很多普通木头一起放在角落里之外,还曾经被当作床板。有一次,家里盖房,他用这块匾当脚手架上的板子,才偶然发现匾额上竟然写有很多字,便开始留意,小心保存了下来,但是一直不知道这块匾的来历。想不到,这块匾额竟然就是记载了先祖荣耀的文魁匾额。

曾是庶吉士 归隐故田园

据了解,高裴王氏是明初山西移民的一支。王氏家族自明朝永乐十四年迁至高裴村定居,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在清河扎根后人才鼎盛,涌现出了翰林、进士、贡生、文林郎等,其中,王殿甲便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王殿甲(1859-1922),字翰卿,号姜溪。王殿甲为家中长子,光绪十七年(1891年),三十二岁的王殿甲在京城举行的辛卯科乡试中喜中举人。十年寒窗,“文魁”匾悬挂厅堂之上,在当时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儿。

光绪十八年,壬辰科殿试揭榜,王殿甲考中进士。后改翰林院庶吉士(五品)。曾任四川省南江县知县,在任五年后请辞。第二年,调任宜宾县知县,上任一年后坚决辞职。朝廷见难以挽留,便安排他在直隶参与处理内政军务等事项。

王殿甲最后还是回到家乡高裴村,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里,不再外出,只是在家中侍奉亲人,喝酒吟诗,教育弟弟读书。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