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新疆 » 正文

全球报道:哈密瓜田里的“倔”老头和新青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哈密瓜田里的“倔”老头和新青年炎炎夏日悄然而至,消暑解渴的哈密瓜即将上市。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如今哈密瓜的种
原标题:哈密瓜田里的“倔”老头和新青年

炎炎夏日悄然而至,消暑解渴的哈密瓜即将上市。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创新,如今哈密瓜的种植已遍布全国各地,但来自原产地甜蜜爽口、绿色有机的哈密瓜仍是人们心中的珍馐美馔。在哈密瓜的“老家”新疆吐哈盆地,就有一位种瓜“倔”老头和一群青年瓜农各自以坚守或变通的方式,维护着哈密瓜的甜蜜形象。

五月底的吐哈盆地,戈壁绿洲大大小小的瓜田里,已生长一个月的哈密瓜苗正开枝散叶,吐露花蕊,结出拇指大小的“瓜蛋子”。在哈密市伊州区花园乡的一块瓜田里,年过八旬的瓜农卡德尔·诺肉孜精神矍铄地挥舞着坎土曼(锄头),给瓜田放水、松土。在他的瓜田里,除了为每槽水沟铺的防渗膜,找不到大多数瓜田普遍使用的大棚、地膜和滴灌带。他说:“我一直坚持用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法’种瓜,要不是为了节水,我连防渗膜都不会用。”

卡德尔介绍,“土法”种瓜与用现代农业技术种瓜,都要经过犁地、耙地、抹地、打瓜沟、浇地、播种、定苗、打瓜杈、定瓜9道程序,但最大的区别是,“土法”种瓜只用牛、羊和鸡粪等有机肥,不用任何化肥、农药。最关键的是“土法”种瓜在哈密瓜苗生长1个月的时候,要把当地田间生长的一种叫“苦豆子”的野草埋在瓜苗根部附近,有利于土壤保持水分,瓜秧除虫和增加营养,这是祖辈瓜农流传下来的宝贵经验。

老头还有一“倔”,就是只种老品种,不种新品种。“哈密瓜在清朝的时候是贡瓜。当时只有加格达、黄皮可口奇这些老品种,不像现在都有200多个品种了,很多新品种都是样子好看,完全没有了哈密瓜作为贡瓜本该有的口感。我只种哈密瓜的‘爷爷辈’,种子也只用自己家的。”

卡德尔和他的“爷爷瓜”是幸运的。近年来在随着兰新高铁、哈密与内地城市航线的开通以及在河南对口支援的带动下,作为新疆“东大门”的哈密吸引了越来越多国内外游客观光游览,哈密贡瓜的甜蜜形象受到旅游消费者的热情追捧。去年,卡德尔只种了2亩老品种哈密瓜,在当地7月举办哈密瓜节的短短几天时间里,他收获的两吨瓜被抢购一空,净收入1万多元。今年,卡德尔老当益壮,一口气种了4亩。

隔着防风林,距离卡德尔瓜田不远的地方,就是80后瓜农伊不拉音·尼亚孜和亚力坤·尼亚孜的瓜田。不同于“倔老头”单打独斗,年轻瓜农们更倾向以合作社为平台,采取订单农业的模式,规模化种瓜卖瓜。伊不拉音·尼亚孜今年带领6户瓜农种了150亩哈密瓜,在他的瓜田里有新老品种20多个。他说,花园乡是哈密瓜原产地核心区之一,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的大型超市和农贸企业纷纷来下订单,每亩瓜出价5000元,除去种植成本,每亩净收入可达2000多元,成为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障。

“老品种口感纯正、瓜香扑鼻,但晚熟且不耐储藏和运输;新品种口感各异,但成熟早、产量高,储藏运输保质期长。我们主要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种不同品种的瓜。”伊不拉音说。他心里清楚,无论新老品种,哈密瓜的品质才是市场的王牌,为此合作社的瓜田除采用地膜、滴灌带等节水材料外,只用畜粪作肥料,坚决禁用化肥和农药。

种有100亩哈密瓜田的亚力坤·尼亚孜算了笔账:“化肥种瓜一亩地可以种1500株瓜苗,农家肥种瓜最多1100株,尽管产量下去了,瓜的甜度和哈密瓜原产地的美誉度却得到了保证,乡亲们靠种哈密瓜致富的路才能一直走下去。”(刘兵 杜刚)

(责编:杨睿、韩婷)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