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责任中国 » 正文

全球报道:“住新房”和“吃饱饭”岂能二选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22  来源:光明日报
核心提示:有村民感慨:“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饿”;有老人入住安置房后,还要走十公里山路回老宅种田……近日,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达州市

有村民感慨:“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饿”;有老人入住安置房后,还要走十公里山路回老宅种田……近日,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部分行政村存在的易地扶贫问题,引发媒体关注。据报道,在当地,耗费大量扶贫资金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房虽已基本建成,却因无法解决部分村民就业、生产及生活保障等问题,导致安置房“无人居住”“大量空置”,房屋还陆续出现漏水等质量问题。

扶贫秉持的应是“问题导向”,实实在在解决贫困户脱贫过程中的难题。而当地却用不尽科学的安置房建房选址,将很多贫困人口推向了“住新房怕吃不饱饭”和“住老房怕楼不安全”的两难境地。

安居乐业,没有乐业也难有安居。从常理上讲,“吃”往往比“住”更基础也更紧迫。如果易地扶贫只是让贫困户们饿着肚子住进新房子里,那难免衍生出翻版的“被上楼”情节,很多人反而会被生计所困。怎样让扶贫对象免于“扶而益贫”的窘境,也考验易地扶贫的系统性设计。

实质上,无论是国家发改委、扶贫办等五部门2015年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还是国家发改委2016年发布的《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都对易地扶贫的内涵作了明晰要求:它不止包括将生活在缺乏生存条件地区的贫困人口安置到别处,还包括通过改善安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调整经济结构和拓展增收渠道,帮助他们逐步脱贫致富。

当前,我国易地扶贫的确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有的地方,重“易地”形式轻“扶贫”本身的现象依旧存在。今年2月6日,湖南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联席办就通报,当地7县(区)党政负责人因搬迁对象中有“李鬼”、面积超标致贫困户“搬新房却欠新债”、建房选址不科学致“搬得出却难致富”等问题,而被湖南省委、省政府约谈。

此次宣汉县易地扶贫工作被曝光的问题,其实也算不上新鲜事:易地搬迁名额评定被指涉嫌标准不一和数字造假,说到底就是搬迁对象划定的不精准;安置房漏水,可能缘于质量把关的疏漏。而易地安置选址的不科学性,客观也造成贫困户“职住分离”,不得不在两地折返,看似解决了住房安全问题,却既没有“挪穷窝”也未能“换穷业”。

从报道看,涉事地区的搬迁安置房大量空置后,当地被指为了应付上级检查,临时通知村民入住和嘱托老人照稿子念。唯上的导向下,扶贫只顾着完成“数字指标”,没有嵌入“贫困户立场”,最终沦为形式主义,也就在所难免。

扶贫不可骛于虚声,今年是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定的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这也给扶贫提出了“务实”的要求。而要务实,扶贫就得回归其“初心”——易地搬迁是方式,脱贫才是目的。贫困户在住房难题上“被输血”的代价,却是离开耕地后谋生层面的“造血”能力衰减,显然不合理。就算无法因地制宜地就近安置,也有必要帮助贫困户对耕地协调流转和适当补偿,并培育其谋生技能,而不是建完安置房了事。

在扶贫已进入关键的攻坚阶段,易地扶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矛盾最集中、领域最综合、工作链条最长的一种方式。这块硬骨头再难啃,也要循着“民生期许”的方向做实做好,这样才能不让扶贫这样的民心工程变成闹心工程,也才能让民众免于“住老房怕塌,住新房怕饿”的困境。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