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贵州 » 正文

全球报道:用智慧战胜贫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7-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用智慧战胜贫困水天相接处,金海湖百栋校舍美景多。鸟语花香中,职教城八万学子书声朗。盛夏时节,走进位于毕节市金海湖新

原标题:用智慧战胜贫困

水天相接处,金海湖百栋校舍美景多。

鸟语花香中,职教城八万学子书声朗。

盛夏时节,走进位于毕节市金海湖新区的毕节职业教育城,各职业院校风格各异的教学楼,一栋栋呈现在眼前。教室里,各个专业的学生在操作实训。公园中,一些没有课的学生,则拿着书本在安静地学习。

看着眼前的这一切,翟美琴、翟慧珍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翟美琴、翟慧珍是来自七星关区放珠镇永安村姐妹。父母早年病故,姐妹俩在家里照顾患病的哥哥和年迈的爷爷,成了家庭的主力。2014年,不甘贫困的姐妹俩,进入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护理系学习。如今,家里也在扶贫政策的帮助下盖上了新房,姐妹俩已经成为一家医院的护士,成功告别贫困。

7月14日这天,姐妹俩趁着周末的时间,重回金海湖,重返职教城,重温学习时光。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人口素质,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坚持“输出去”“请回来”,鼓励群众用知识战胜贫困,靠智慧改变生活,毕节走出了一条化“人口包袱”为“人力财富”的成功之路。

输出去:缓解人口压力发展地方经济

1988年3月3日,刚过完正月十五,赫章县平山乡江南村,初中毕业两年的韩卫军就背起简单的背包出门了。

他的目的地是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深圳,想去那里找一条告别贫困的路子。

是时,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深圳已经成为无数年轻人追逐梦想的地方。而地处云贵高原乌蒙山深处的毕节,还处于极度贫困之中。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218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376元。为了生存,人们不断毁林开荒,陷入了“越生越垦、越垦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怪圈:人口自然增长率达到19.91%,森林覆盖率下降到19.4%,石漠化面积达到1367.9平方公里,被认定为“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

人口,成了这片土地的最大“包袱”。

面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严酷现实,很多毕节人和韩卫军一样选择了外出,他们希望靠自己的双手,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人的生活。

群众在自力更生,政府也在强力推动。

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毕节各级各界把劳务输出作为缓解人口压力、发展地方经济的主要措施之一。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毕节全市有190.7万个农村劳动力在外就业,年劳务收入达300亿元以上。

毕节以对口帮扶城市和长三角、珠三角等省外经济发达地区为重点,通过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劳务协作关系,着力抓好劳动力输出工作。

仅2017年,毕节就与广州联合举办11场“广黔同心、携手同行”招聘会,提供22000多个岗位;在毕节设立了中国南方人才市场毕节分市场,初步实现了数据交换、信息共享。建立了《贵阳市·毕节市贫困劳动力跨区域就业服务合作协议》,2017年双方互通就业岗位15万多个。

同时,毕节还积极发挥公共就业服务和机构作用,全面推动劳动力输出工作。依托“春暖乌蒙”“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活动经常性地开展现场招聘、网上招聘、招聘大篷车等“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2017年以来,累计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875场,提供就业岗位33.35万个,帮助7.665万人达成就业意向。

后续跟踪服务,劳务输出的有力保障。毕节在广州等毕节籍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了劳务协作工作站(就业创业服务中心)6个,对外出务工人员加强跟踪服务,掌握就业去向,提供维权支持,引导企业加强人文关怀,努力让更多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就业。

强基础:职业教育学习技能提升素质

韩卫军到了深圳后,由于缺乏技术,找不好的工作。先在一家公司当了一段时间的保安,利用空闲时间参加当地的职业培训。学到一定的技术后,他成了一家电子厂的普工。又利用晚上的时间参加厨师培训,成功拿到了国家二级厨师证,变成了一家酒店的厨师,工资一下翻了三倍多。在他的带动下,哥哥韩卫龙也在当保安之余拿到了驾驶证,由一名保安一跃成了公司的驾驶员。

“在深圳,你想学什么就可以学什么,想什么时候学就可以什么时候学。”韩卫军说,参加职业培训是所有外出务工人员成功的关键。

从1996年到2016年,深圳市一直对口帮扶毕节,其先进而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为30万毕节人在深圳创业提供保障,也为毕节市的职业教育提供了积极而有益的借鉴。

缓解人口压力,化“人口包袱”为“人力财富”,教育是基础。面对接受教育不足、职业技能缺乏、脱贫心情迫切的广大群众,职业教育是关键。

为了让每个外出务工的人都掌握一门专业技术,都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未来,毕节一直全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劳动力培训。

2009年,毕节决定在金海湖新区建设职业教育城。目前,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市工业学校、毕节市财贸学校、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市体育运动学校等6所公办职业院校已整合搬迁入驻,在校学生接近8万人。

市级在推动,县区也在努力。早在1980年代,赫章县就成立了平山职业技术高级中学,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就逐步掌握职业技术。如今,毕节市人有各类职业院校共20所,大方恒大职校、农工同心职校,威宁职业技术学院、金沙职校,纷纷在职业教育的大潮中大展身手。

数据显示,2006年以来,毕节市不断建立完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加强培训机构及技能鉴定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整合各种劳动力培训资源,共认定定点培训机构83家,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技能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实用技术培训、生态移民和失地农民培训、旅游景区(含乡村旅游)人员培训、工业及产业园区企业用工培训、各类创业培训(含高校毕业生培训)44.95万人次,培训后18万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

请回来:返乡创业带领群众逐梦小康

在深圳务工十多年后,韩卫军与哥哥韩卫龙一起回到了赫章家乡,开饭馆、买汽车、搞运输,往返于广东和毕节之间,生意越做越大,日子越过越好。

在毕节,外出务工后又返乡创业的,远不只韩卫军兄弟俩,纳雍县寨乐乡的李晓莉就是其中一个。

2012年,李晓莉回到家乡后,先创办了纳雍县寨乐东茂中药材栽培基地,又于2015年10月创办贵州暑仲河绿色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规划种植油用牡丹5000亩,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由公司为种植群众提供技术培训,与种植户签订油用牡丹产品牡丹籽的市场价回收合同,保证群众的收益,覆盖群众7500多人,大部份为在家留守妇女。

李晓莉返乡创业的初心,是因为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她和丈夫外出务工后,孩子丢在家里由老人照管,几年后回家过春节,发现家乡已经变美,老人已经年迈,孩子不认父母。于是,她毅然留在了老家,她说,她要靠自己的努力,让家乡变得更美,让更多的人回家,让孩子和老人有个依靠。

李晓莉回家创业的时候,正是毕节大力倡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时候。

这时候,毕节试验区经过24年的发展,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加大,外来投资者不断增多,就业形势不断改善,一到生产旺季,很多企业都面临着一工难求的局面。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毕节实现了人民生活从变遍贫困到基本小康、生态环境从不断恶化到明显改善的跨越后,环境的承载能力极大增强。

方兴未艾的产业,蓬勃发展的态势,脱贫攻坚的决战,同步小康的征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在中国进入新朝代之际,毕节的人口不再是“包袱”,已经成了不可多得的资源,成了时代发放的“红利”。

毕节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需求,出台了支持返乡创业的优惠政策,建设了返乡创业园,为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搭了平台。以“雁归兴毕”行动为引领,组织各县(区)前往福建、宁波、深圳等地,召开毕节籍创业成功人士座谈会,宣传家乡的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和优惠政策。同时在每年春节前后,定期开展大型招聘、乡村走访、返乡座谈等一系列“春暖乌蒙”就业服务活动,引导和鼓励毕节籍外出成功人士返乡创业。

截至今年5月底,毕节市累计返乡创业人数达到15.59万人,实现了从人口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的转变。(韩贤普)

(责编:陈晶晶、陈康清)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关键词: 用智慧战胜贫困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