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民生 » 健康 » 正文

全球健康报道:“虹鳟未检出寄生虫” 确定不是说着玩的?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9-09  来源:凤凰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虹鳟未检出寄生虫”,确定不是说着玩的?文|侃人虹鳟“入籍”三文鱼事件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9月6日卫健委系统官网发

原标题:“虹鳟未检出寄生虫”,确定不是说着玩的? 

文| 侃人

虹鳟“入籍”三文鱼事件引发的争议还未平息,9月6日卫健委系统官网发布的一则声称“国产虹鳟抽样监测未检出寄生虫”的情况说明,又令波澜再起。

据澎湃新闻报道,从业内人士到普通网友,均对其中的样品来源、检测方法等关键内容提出质疑。该情况说明最终在官网公开、存续一天后,便被删除。

自从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推出“指虹鳟为三文鱼”的《三文鱼生食》团体标准之后,“国产虹鳟算不算三文鱼”就备受争议。这看似是个产品归类问题,实则食品安全问题,正因如此,这迅速从行业性话题变成公共议题。

▲图片来源:新京报绘聊。

在涉事协会与专家民众各执一端的情况下,很多人也期待权威机构的发声,用权威结论来止纷息争。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直属于国家卫健委的事业单位”名义的介入,顺应了这份期许。鉴于其有“国字头”的官方身份加持,其鉴定结论也易被赋予“一锤定音”的期望。

只是从目前看,该中心的“虹鳟未检出寄生虫”结论,辜负了许多人的期望:既然是“权威结论”,那就应是建立在科学论证和缜密检测基础上的。要准确评估虹鳟的寄生虫风险,高频次、大批量、长时间的检测不可少。可该机构单薄的抽样检测,很难经得起质疑。

▲图片来源:新京报绘聊。

有水产行业人士就公开质疑,该中心只检查了3种寄生虫,国际公认的虹鳟身上的多种常见共患寄生虫却未被列入;63份国产虹鳟的送检样本数量也太少,究竟是有关机构送检还是随机抽查也不得而知。

不只是外界质疑,该中心有主任级别的专家也称,此次监测结果只对本批次虹鳟有效,不能证明其他的都没有。

当存在纰漏的结论与“权威说法”之期许形成反差,难免惹人质疑。而那份说明挂出仅1天后就悄然撤下,也会引人遐想。

民众的揣测未必科学,但欠妥结论确实易沦为靶心——从舆情地形图看,舆论形势对涉事协会大为不利:其虹鳟鱼养殖企业利益代言人的身份,让那份单方拍板的标准公允度打上了问号。很多专家基于专业判断的发难,也将其逼到了博弈场的墙角。

而虹鳟“入籍”后来自海洋的三文鱼想改名“海产大西洋鲑”,激起的“李鬼逼得李逵改名”之叹;参与制定标准的养殖企业虹鳟滞销,招致的“自食其果”嘲讽,也昭示了民意向背。

▲图片来源:新京报绘聊。

在此背景下,“虹鳟未检出寄生虫”的结论,很容易被“过度解读”。

这倒不是说权威机构就得屈从民意,而是要求科学研究、评估应秉持应有的审慎——食品安全无小事,虹鳟的寄生虫风险评估,也需要更专业、全面的检测报告。若因不全面的检测结论引来诸多质疑,甚至将自身公信力搭进去,不值得也不应该。

原标题:媒体:“虹鳟未检出寄生虫” 确定不是说着玩的?

□侃人(媒体人)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