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正文

全球报道:“酸碱体质理论”的骗局 早就该戳穿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09  来源:燕赵都市报
核心提示:酸碱体质论忽悠人其实很久了,信以为真的人也不只是一两个。骗局总是会被揭穿的,但是,酸碱平衡理论蒙蔽了那么多人,骗人者还大

酸碱体质论忽悠人其实很久了,信以为真的人也不只是一两个。骗局总是会被揭穿的,但是,酸碱平衡理论蒙蔽了那么多人,骗人者还大发横财,显然有种种原因。

原因之一,拉大旗做虎皮,假托“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的言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原因之二,声称自己是专家,自称的封号有微生物学家、血液病专家、医学专家及自然疗法师等。其实,现实中没有什么“雷翁教授”。在两年前的一次非法行医指控中,欧阳已当庭承认自己并不是什么微生物学家、血液病专家、医学专家及自然疗法师,也没有受过任何科学训练,没有行医资质,连文凭也是买来的假货。

精心编造的酸碱平衡理论,固然是行骗者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但公众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缺位,同样是谣言流传甚广的重要原因。

科学精神包含多种要素。首先是求实,实践才是检验科学认知的标准;其次是探索、怀疑和批判;以及重视定性和定量分析。科学素养也包括几个主要因素,即了解科学知识,了解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

在求实和怀疑的科学精神上,对于所谓的酸碱平衡理论,有很多机会能戳穿。例如,只要稍微搜索一下是否有“诺贝尔奖获得者雷翁教授”就可以知道,这是无中生有的谎话。查阅、获取和运用科学知识对自然和社会的状况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是科学素养的具体体现。

正是在这一点上,一些人并没有做到,使得谎言轻而易举地成了“真理”。

关于食物的酸碱性有几点知识是通过学习可以理解的。一是食物表面上的酸碱性,二是食物代谢后的酸碱性,以及代谢后的酸碱性是否导致人体呈现酸碱性并影响健康。

食物代谢之后,如果含硫、磷、氯元素较多,在人体内中形成硫酸、盐酸、磷酸和乳酸等物质,可称为成酸性食物,如肉、蛋、鱼、动物脂肪、植物油、糖类甜食等;反之,代谢产物内含钙、镁、钾、钠等阳离子,在人体中形成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钾)、碳酸钠等,可称为成碱性食品,如蔬菜、茶叶、水果(高糖水果除外)、豆制品、牛奶等。

如此一来,肉、蛋、鱼是成酸性食品,蔬菜水果则是成碱性食品。无论是成酸性还是成碱性食品,在人体内消化后,都不可能造成所谓的酸性或碱性体质。因为人们要吃进多种食物和饮大量的水,让人体的血液、淋巴液、细胞内液等内环境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平衡,再加上呼吸、排汗和大小便,血液的PH值恒定维持在7.35~7.45之间,也就是呈现为弱碱性。

所谓吃酸碱性食物造成酸性或碱性体质,以及酸性体质造成多种疾病,都没有科学根据。退一万步说,即便理论能够自洽,还要根据实验科学的证实和证伪原则,以及现代医学的循证原则来进行实证检验。因此,酸碱体质理论得不到科学和实践的检验。

如果具备了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或者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人多一些,酸碱体质论就不会骗这么多的人,招摇撞骗的时间更不可能如此之长。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