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天津 » 正文

全球报道:从教育扶贫到教育脱贫 “绿色通道”助贫困学子放飞梦想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04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变迁】“绿色通道”助贫困学子放飞梦想录制助学政策宣传片、组织大学生志愿
原标题:【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 庆祝改革开放40年·变迁】“绿色通道”助贫困学子放飞梦想

录制助学政策宣传片、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准备贫困生入学大礼包……每年9月开学季,是徐婷婷最忙碌的日子。作为一名高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她所有的工作是为了确保贫困新生入学的“绿色通道”畅通无阻。

“现在的大学生可以心无旁骛地求学,不用为学费发愁。”徐婷婷回忆说,自己当年上大学时,每年家里都要为学费犯难,父母借遍亲朋好友,“从家里离开时,带的是一沓皱巴巴的现金,从10元、20元到百元不等”。

如今,我国早已形成一整套完善的资助学生政策体系,为寒门学子解燃眉之急,筑励志之基。

再也不用到处借钱了

天津大学的大一新生姜哲,来自山东海阳市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身患糖尿病失去劳动能力,全家的经济来源靠母亲种植苹果。一年两三万元的收入,除去父亲的医药费几乎所剩无几。要不是办理了生源地贷款,姜哲都不知道自己还能不能来上大学。

来学校前,不少村民前来送行。邻居于大爷握着姜哲的手,连声感叹助学贷款政策好,“再也不用到处借钱了”。上世纪90年代,于大爷的两个孩子相继考上大学,因为家境贫寒,他借钱的足迹曾遍布四邻八乡。

当时,随着全国范围内的高校扩招,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开始实施,而高校资助体系改革也被提上日程。

实际上,早在1986年,我国便出台了关于人民奖学金和学生贷款制度的意见。不过,这只是大学生资助体系的雏形阶段,覆盖范围有限。

1997年,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工作目标。

1999年,我国建立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这是利用金融手段实现学生资助的成功探索。

“阳光”普照各学段

最初,靠贷款完成大学学业,无论是对金融部门、高校还是学生来说,都是新鲜事物。资助面偏窄、资助标准偏低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2007年,我国决定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学生资助进入了2.0时代。

来自陕西陇县的王靖,便是首批受益者之一。王靖的父亲在她很小时就去世了,全家靠母亲打工维持生计。2007年,她考上上海财经大学,通过“绿色通道”得以顺利入学。毕业后,她在上海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把母亲接来上海一起住,还资助弟弟在老家的县城开了一家烘焙店。

从2007年至今,从教育扶贫到教育脱贫,从扶助完成学业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国家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定位不断深化。大学生只是受助学生中的一个群体,助学政策的阳光普照到了更多学段学生的身上。

好消息一个个传来:2008年,全国城乡中小学全部免除学杂费;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2010年,普通高中有了国家助学金;2011年,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2017年春季学期起,统一城乡“两免一补”政策……

如今,我国的学生资助已形成了政府为主、学校和社会广泛参与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健全。

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6年间,全国共资助学生5.2亿人次,资助经费总投入达8864亿元。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主任田祖荫表示,过去10年,资助政策实现了各学段全覆盖,下一个10年,“大力推进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着力解决好学生资助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对贫困家庭学生来说,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在哪个学段,无论在哪所学校,都能找得到资助中心,都能享受到相应的资助政策。身为一名资助工作者,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徐婷婷说。

让关怀更有温度

在北京一家科技公司担任技术总监的王燕,打心眼里感谢助学政策让她顺利完成学业。不过,对于贫困生这个字眼,她难以释怀。

2000年,王燕考上北京一所市属大学,她所在的院系只有不到10个人申请了助学贷款,系里经常对他们进行及时还贷的诚信教育。每次班干部传达这项通知时,总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点名,让他们去开会,“每当这时,同学们的目光都会聚焦在我们几个人身上,挺难堪的。贫困生都比较敏感,希望在解决经济困难的同时,也能照顾我们的心理感受。”

令人欣慰的是,近些年受益的贫困生越来越多,而感觉个人隐私被侵犯的学生越来越少。随着资助体系的不断完善,工作不断细化,关怀贫困学生变得越来越有温度。

去年,有个别高校在公示受助学生信息时,把他们的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也一并作了公示。对此,田祖荫表示,相关工作者务必绷紧“保护学生个人信息和隐私”这根弦,让资助工作更合规、更有爱、更有温度。

徐婷婷所在的学校,迎新“绿色通道”是单独设立的,日常管理中也着力淡化“贫困”的标签,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融合发展,鼓励大家共同成长。在她看来,学生资助工作是一项需要带着感情去做的工作,要给贫困生不留痕迹的帮助和润物细无声的温暖。

入学3个月来,原本有些内向的姜哲逐渐融入了集体生活。他申请了报到路费补贴和生活补助,学校还为他提供了勤工助学岗位,这样一个月能有600元收入。

“点点滴滴的关怀都在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将来回报社会。”姜哲说道。(记者 于忠宁)

(责编:张静淇、王浩)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