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青海 » 正文

全球报道:四十年 我家生活大变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3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四十年 我家生活大变样图为2018年初,卢萍(左)、丈夫李鸿波和一双儿女在拍摄全家福。张秉烁摄图为追格大妈身着鲜艳的

原标题:四十年 我家生活大变样

图为2018年初,卢萍(左)、丈夫李鸿波和一双儿女在拍摄全家福。

张秉烁摄

图为追格大妈身着鲜艳的服饰,在乡政府近日举办的庆祝改革开放40年活动上欢快地跳起藏族弦子舞。

扎史农布摄

40年来,改革开放波澜壮阔,百姓生活极大改善,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孩

一家四口乐融融

■ 卢 萍 北京 国企员工

这些年,我家紧跟着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转。2011年儿子5岁时,我意外怀孕了,万般不舍地去做了流产手术。谁成想接下来几年,儿子时不时念叨想要一个弟弟。

2015年下半年,各地二孩政策陆续出台,我和老公很犹豫,年龄大了、精力差了,生容易、养不易啊,也就不了了之了。直到2016年元旦,儿子10岁生日,他要的生日礼物居然是“一个小宝,最好是弟弟,妹妹也行”。就这样,我开始了幸福的二胎孕期。

怀孕后,儿子兴冲冲地每个月给我拍照,还劝同学、写作文,说有个小宝好。公公婆婆也很高兴,说:“我们这身体,给小的带到幼儿园没问题。”我都想好了生日,老大是1月1号的,老二就2月2号吧,比预产期早几天剖出来。然而,甜蜜的美梦在一个周五醒了:那天我陪儿子游泳,劳累过度,提前破水,孩子31周早产了。

小女儿生出来只有1300克,而且心脏房间隔卵圆孔缺损,直接进ICU住了40天。我因为胎盘残留、又做了清宫手术,加之不能亲自哺乳,吸奶涨奶堵奶通乳,痛苦不堪。那段时间,我产后抑郁了,甚至有轻生的念头。又和公公婆婆起了几次争执,他们回老家了,我们匆忙地找了保姆,全家都要照顾早产的小女儿。家里负面的气氛直接影响到了儿子,他开始逆反,也不那么喜欢小宝了。

我很快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看心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书籍,还去做了两次心理咨询。小女儿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整天追着哥哥;儿子虽然初一开始住校,但在家时也会照顾妹妹。一年半之后,家里终于恢复了温馨平和。

人人都说一儿一女好,只有我自己知道这“好”字写得多么不容易。但我并不后悔,反而感谢这段经历,它让我成长,让我不惧将来的风风雨雨。我也相信这种乐观、坚强也会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丁克

“无后为大”过时了

■ 鲁翊岚 四川成都 公司职员

“无后为大”这一观点早已植根于国人的基因血脉中。毕竟,子孙满堂、天伦之乐是最令人向往的家庭生活状态。但不同的个人生活选择越来越得到社会的尊重。

工作两年后,我和相恋5年的男友步入了婚姻殿堂。

婚前,我俩很享受恋爱的过程,也一起设想过未来的生活方向与细节。我俩工作稳定,身体健康,都属于文艺小资,喜欢看书、旅行、种花、养小宠物。我俩都像野马一样,喜欢自由奔腾,不喜欢被任何人和事所羁绊,都非常希望将来能继续保持热恋的温度和新鲜感。虽然也喜欢小娃娃,但觉得自己都还是稚气未脱的孩子,理应是对方心里至尊无上、独一无二的宝,不愿意中途多一个“小情人”来分享两人世界。

我是家中独生女,老公还有个双胞胎姐姐。大姑子嫁人了,先生了一个男孩,二胎政策放开后又添了一个千金。起初我们两家的父母,对我俩婚后多年不生养孩子,多少有些微词,但出于对我俩忙碌的高强度工作,大城市生活压力、生活成本质量的考虑与理解,加上对身体健康状况的考虑,倒也还没多说什么。好在双方父母有文化又开明,我和老公恩爱有加,对他们也孝顺,有时也有意无意旁敲侧击做他们思想工作。渐渐地,他们也不再在要孩子这件事上给我们施压了。

这些年,我和老公把主要精力放在努力工作和享受生活上,相互照顾,彼此珍惜,利用一切机会制造婚姻生活的新鲜感。周末,我俩要么驾车到近郊,尽情地在大自然怀抱中享受慢生活;要么一起健身打卡;要么一起去福利院做义工,献爱心;要么去私房点心面包店DIY做甜点;要么一起包场看电影后,在屏幕上打出向对方示爱的字幕,给对方一个惊喜……

其实,在我们的同龄人朋友中,依旧有一部分人不太理解我们,好在大多数人尊重我们的选择,尊重我们的幸福观。老公的姐姐曾开玩笑说,如果将来哪天我俩感觉寂寞了,她就把儿子、女儿让我俩任意挑一个回去养。闺蜜们也多次问我,将来老了怎么办?我笑着说,可以自己养老,也可以进养老院,只求彼此珍爱对方,相互照顾,活得自在潇洒,一起慢慢变老,一辈子当对方手心里的宝。

黄自宏整理

脱贫

请求退出贫困户

■ 追 格 云南德钦 江坡村吉里小组村民

我今年53岁,是扶贫建档立卡户。我现在请求退出贫困户。为什么申请退出贫困户呢?是因为我家现在已经达到了脱贫摘帽的标准。儿子参加工作,家里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所以请政府去帮助比我更需要帮助的人吧。

说几件不堪回首的往事,那一连串的灾祸导致我家一贫如洗。1999年9月27日,丈夫因病在县医院里不幸离世。2003年,房子失火烧没了。2007年7月7日,我妈因病去世。2009年8月16日,年轻的弟弟不幸车祸而亡 ,两年后,我的大儿子也因摩托车车祸而亡。10年时间,在我生命里最重要的4位亲人从我的世界里消失了。一连串的打击让我生不如死,甚至也想一死了之,一了百了。接二连三的灾祸让家里没有了劳力,没有了任何经济收入,我自己也体弱多病,一下子成了贫困户。在我彷徨的时候,小儿子考上了大学,生活似乎为我重新打开了希望的大门,但是儿子的学费也成了问题。

在我生命最灰暗的时候,党和政府以及许许多多的好人给予我无私的帮助,让我一次次熬过了艰难的岁月。每一笔账我都记得清清楚楚:2000年,国家给我一次性9000元安葬费,2001年—2012年每年给我600元的遗属费,2013年给我1225元,2014年给了1258元,2015年1630元,2016年1680元,2017年追加到4100元。我还记得在我长子车祸时,江坡团组织负责人斯永强带领团员帮我收包谷,九浓团组织给我送来一拖拉机柴火,敦古小组送给我半车柴火,吉里党小组帮我从山上拉来有机肥……这一切我从未忘记过。

现在我的日子好过了,儿子毕业后考进了事业单位,在兽医站上班,每个月都有了固定收入。我在家也努力干活,葡萄、核桃等经济作物每年也有了上万元的收入,加上养牛、羊、猪、鸡,都能卖不少钱,家里确实没有什么困难了。

我恳请政府批准我退出贫困户行列。另外,我已经买了一台液晶电视机,几年前村委会送我的电视我想退回去,给更需要帮助的贫困户。

江 初整理

衣食住行

以前想都不敢想

■ 陈希国 吉林长春 退休干部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老百姓收入不断提高,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就是其中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也是幸福生活的见证者和享受者。

家庭生活无外乎衣、食、住、行,而这些方面与改革开放以前比较真是变化巨大。

先说衣。改革开放前,没有其他选择。我家孩子多,衣服样式没啥可挑,老大穿完给老二,老二穿完给老三,一直穿坏为止。现在则不同了,不仅讲颜色,而且讲款式,更讲质地和牌子。现在4个孩子都大了,生活好了,每人一身貂皮大衣,平均近万元。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孩子们有了,不忘父母。所以我和老伴也都混上皮毛一体的貂皮衣服了。

再说食。以前只能讲糊口、讲温饱。现在不同了,已经讲反季、讲新鲜、讲营养、讲健康了。冬天常常吃到新鲜蔬菜,不到年节也可以吃到各种肉类。真是想吃啥就能吃到啥,想买啥就能买到啥。我和老伴都有高血压,不咋吃肉。可是冰箱里还是储存不少牛羊猪鸡鸭肉,一旦馋了,老伴就做一顿,把子女都叫回来会餐。为增加更多的营养,老伴还时常买些龙虾、螃蟹啥的供大家享用。

再就是住。改革开放前住的是农村破破乱乱的土坯茅草房,夏天漏雨冬天凉。改革开放没多久搬到县城,先是住两室一厅的楼房,后住三室一厅,现在又住进花园式小区12层的电梯楼,室内装修比较豪华,家具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子女也各有其所。

还有就是行。过去,不管去多远的地方,就是靠两条腿走,顶好也就是自行车。现在不同了,4个子女都成家立业,每家都有一台私家车,而且都是比较好的车。有个大事小情,一个电话,车就到家,方便极了。

这些变化都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我很满足,更庆幸在有生之年赶上了好时代。

民企+公益

公益路上十五年

■ 王德江 黑龙江哈尔滨 青年新媒体促进会会长

最早接触到公益活动是在2003年,自驾车到西藏珠峰。一个老哥跟我说,买点儿铅笔吧,放在车里,进藏后沿途会有很多村庄里的孩子会需要的。于是,这一路进藏的旅途让我感受到了无数双小手伸向我的时刻,还有那一双双炙热的小眼神看着我的幸福时光……

从为大学生捐助假期返乡车票,到给环卫工人准备水杯,从帮助大头娃娃,到助教特殊教育学校,从爱心衣橱的一名志愿者成为长为爱心衣橱公益基金的管委会委员,行走在公益路上的15年里,没有一丝的遗憾和后悔!

经常有人问我,你是一个企业家,为什么要拿出来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公益事业?你不怕对企业有影响吗?我说:是的,公益活动对我的企业有很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积极正面的影响,让我们的每一个员工都有种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企业的凝聚力更强,让团队更优秀,让我们的合作伙伴更有信心与我们一起合作!

我把一件事情坚持做15年,更在其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快乐,收获了友谊,提升了自己,带动了身边的朋友们和家人,让更多的人了解公益,参与其中,享受着公益事业带给我们的温暖和感动。

公益做久了,你会发现,无谓的应酬少了,学会了科学地管理时间;攀比少了,不会再为别人的闲言碎语烦恼和纠结;浪费少了,不在乎所谓的名车名表维系的面子工程;更珍惜朋友的友谊和家人的陪伴,更用心地去感受生活中细小的快乐……

特蕾莎修女曾经说过: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哪怕一点点小事都能改变一个人,影响一个人,帮助一个人!我愿意将公益一直坚持下去,直到永远!

邻里关系

不能老死不相往来

■ 孙女士 辽宁大连 三甲医院 行管工作者

因为我工作的单位离家远,每天一大早匆匆下楼上班。“咔、咔、咔”高调且急促的高跟鞋声是我的标配,或许也是我留给邻居们最深刻的印象。当然,我也有不愿意和邻居打照面,躲避他们的原因是——

15年前,我和邻居们脚前脚后搬入这个书香气浓厚的小区。由于丈夫在外地一家公司上班,偶尔回家,女儿忙于上学,这么多年来,我家的烟火味不浓,和邻居基本没话。有时候我上下班走在小区,想和邻居遛狗的大哥打声招呼,人家远远地冷冷地看着我,我又张不开嘴。

3年前,因我坚决反对上大学的女儿和矮她半头的男孩子谈恋爱,一气之下,早上上班时把女儿反锁在家里。到了中午,孩子在电话里和我大闹。怕孩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但从单位回家得近一个小时,我不得已只能想办法给她开门。找谁帮忙呢?

我和邻居同楼道生活十几年了,悲的是,手上一个邻居的电话号也没有,急得都快哭了,这时我才觉得和邻居相互走动、留个联系方式有多重要。最后,还是同事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试着给物业公司打电话。你别说,物业还真把我家同门洞一楼邻居大哥的手机号给了我。接通电话后,大哥爽快地帮我解决了这一难题。

和邻居相处不好,也不能全怪我一个人,我丈夫也有“贡献”。一次,他拿起有污水的垫子就从3楼的阳台往下抖落,结果污水洒落在一楼花园里的阿姨身上。阿姨说他几句,他还不服,引发其他邻居对他的“同仇敌忾”。还是我,一顿道歉总算平息了事态。

丈夫不常在家,我也懒得做饭,叫外卖是常事。下楼捎带垃圾时,我穿得时尚靓丽,为避免把汤水滴流在身上,拎垃圾时离身体远远地,汤汤水水不免会滴洒在楼道里。我的这一“习惯”可能也惹得邻居反感。

让我恼的是,同楼道10多户人家,除我和两家租房户外,其余邻居联系都挺紧密的。房前屋后,不能老死不相往来。看来,我真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尽快改善自己的邻里关系了。

鲍文锋整理

(责编:王红玉、杨阳)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