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福建 » 正文

全球报道:厦门集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碧波荡漾鸬鹚飞蓝天常驻空气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2-17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集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碧波荡漾鸬鹚飞蓝天常驻空气清杏林湾水域是厦门仅有的城市淡水湿地,被喻为厦门的“西湖”。 (杨
原标题:集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碧波荡漾鸬鹚飞蓝天常驻空气清

杏林湾水域是厦门仅有的城市淡水湿地,被喻为厦门的“西湖”。 (杨辉目摄)

数千只鸬鹚翱翔园博苑、杏林湾——上周,这一壮观的场景频频被市民拍到,刷爆厦门人的“朋友圈”。鸬鹚是一种大型的食鱼游禽,根据相关部门统计,今年来厦过冬的鸬鹚比往年更多一些,这个月保守估计有3000多只,而往年一般是2000多只。专业人士说,大批鸬鹚的光临,与这几年园博苑水质变好及杏林湾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很大的关系。

杏林湾生态环境的不断升级,是集美区注重生态文明建设、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集美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低耗能、低污染的产业,重点打造机械装备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文化创意与旅游业、现代物流业、新材料产业、都市现代农业等产业链群,进行产业“生态转型”。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集美以打造“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水平,让人文集美的宜居品质和营商环境更上一层楼。

修复生态

杏林湾成为一道“看不够”的生态风景线

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水上大观园”园博苑,是厦门的地标之一,每年吸引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环绕着园博苑的水体—面积7.2平方公里的杏林湾水域,是厦门仅有的城市淡水湿地,被喻为厦门的“西湖”。

过去,由于上游生活污染源、养殖污染源和工业污染源,一度造成杏林湾水域的水质“不尽人意”。 为让杏林湾水更清、景更美,集美强力推动杏林湾水域整治和景观提升,通过上游流域整治、排污口截污、污水再生处理站建设以及湿地景观和滨水休闲带打造等项目,让杏林湾的颜值不断提升。

在杏林湾沿湾分布着几十座污水处理站,这些处理站不仅能“吞进”污水,还能“吐出”达到地表水准四类标准的再生水,回用于周边市政绿化、浇灌及道路喷洒。

在杏林湾大桥以北、后溪水闸口附近,一个全程运用海绵技术的大型湿地公园——杏林湾湿地公园正在加快建设,目前基本完成一期工程。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个湿地公园相当于为上游流入杏林湾水体加装一个“净水器”,可以实现调蓄雨水、生态修复等功能,并规划有亲水体验、儿童游乐、康体慢行区等区域,为市民打造休闲、赏景、锻炼好去处。去年,杏林湾湿地公园被列入福建省第一批重要湿地名录。

对集美人而言,杏林湾是一道“看不够”的生态风景线。环绕杏林湾,一条超过20公里的自行车道、步行道已经形成。位于杏林湾上的“最美水上自行车道”,更是成为市民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地标。杏林湾还多次作为国家级赛艇赛事的举办地,获得了包括亚洲赛艇联合会主席王石在内的各地赛艇好手的纷纷点赞。

流域整治

“臭水湖”变成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

靠山面海的集美生态资源丰富,辖区流淌着后溪、瑶山溪、深青溪三大溪流,以及许溪、田李溪、东李溪等13条支流。由于各种原因,集美小流域的水质和生态一度遭到破坏,在全市小流域整治的大背景下,集美也迅速行动开展流域整治、落实“河长制”,巩固流域治理的成果。

位于深青溪、瑶山溪下游的风景湖,现在已经变成绿意盎然的生态公园。风景湖最早也叫黄庄溪,曾经因为生态破坏逐渐失去了“风景”。几年前,作为流域整治的重点项目之一,风景湖公园建设及相关截污、绿化项目相继启动。2012年开始,经过整治的风景湖公园逐步投用。

“过去我们把‘风景湖’戏称为‘臭水湖’,如今经过整治,不仅臭味没了,甚至还能在湖上看到白鹭的身影。”住在风景湖旁边的黄庄社区居民吴端真欣喜于这里的变化。风景湖的蜕变,是集美流域整治成效的生动案例。

事实上,流域治理涉及面广,需要多管齐下、系统施策。为此,集美区设立了双总河长制,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带头组织巡河,一线协调解决问题。集美区河长制办公室还与集美区检察院联合,在全市率先设立驻区河长办检察室,组织开展涉河违法行为巡查工作。

为了控制住流域污染的源头,自2012年以来,集美区逐步开展分散式污水治理试点,解决农村污水直排的“老大难”问题。目前,集美区对208个村庄实行了生活污水处理,根据每个村庄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案,这种农村污水治理的“集美模式”,在2016年获得国家住建部“人居环境范例奖”并在全国推广。

科技助力

防治大气污染打赢“蓝天保卫战”

清新的空气是优良生态环境的一面镜子。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集美区的空气质量排名始终保持全市前列,这与集美持续推进“蓝天工程”、加大力度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有着直接的联系。

今年初,集美率先建成全市首个区级网格化大气污染监控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和“大数据”打造空气质量分析的“千里眼”。这个平台以每9平方公里设一个监测点的划分标准,在全区共设置了约20个自动监测微型站。通过手机,职能部门人员就能随时查看每个监测点的实时指标数据。一旦哪个点位出现监控数据超标,系统会发出警报,并启动污染源溯源。集美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今年1月该平台运作以来,高效推动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精细化、科学化能力建设,为实现集美区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供了决策依据。

为了加强空气质量管控,集美区在6个镇街设置了生态巡查网格员,并率先引入第三方机构对工地、道路扬尘进行巡查,第一时间进行上报和处置。

集美区还充分“借智”,委托落户辖区的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开展污染源解析,提出治理空气污染的有效对策。

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和推动下,相关部门、各镇街各司其职、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在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城市扬尘、餐饮油烟等污染源防治上取得成效,打赢了一场漂亮的“蓝天保卫战”。(厦门日报记者应洁)

(责编:吴舟、张子剑)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