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北京 » 正文

全球报道:人大代表热议 集团化办学如何确保各校同步优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1-2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集团化办学如何确保各校同步优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强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的市级统筹,推动中小学优质教

原标题:集团化办学如何确保各校同步优质?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强化优质基础教育资源布局的市级统筹,推动中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作为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布局的重要方式,集团化办学的这张“地图”还将继续扩大。据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今年预计再有100所学校加盟。据介绍,这张教育集团的“新地图”今年将画得越来越大,全市已形成158个教育集团、410余所集团学校,北京25%中小学已经入“团”。集团化办学在越来越受家长们欢迎的同时,也开始涌现出运管、教育资源协调等问题。

如何让集团校更好、更有效地带动更多学校变优,将是本市重要的教育命题。

怎样确保同步挂牌同步优质?

如何不让集团校只是“挂牌”?真正提升成员薄弱校的办学质量?今年“两会”上,和家长们一样,代表们也最关心这一问题。

“家长们会发现,尽管穿着同样的校服、别着同样的校徽甚至做着同一张试卷,但并没有享受到同质的教育。”市政协委员、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指出,近几年在大力推行集团化办学中,有些就采取挂牌的形式,本着只帮忙不添乱的原则,“要什么提供什么”的输血式教育帮扶,“但集团化办学现在点面已经铺开,下一步就应该通过委托管理、派出管理团队、法人等对教研、教师培训、文化基因等多方面培植,进行实质办学。”

去年8月,北京市教委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建议促进集团内场地设施资源共享、支持集团内课程教学资源共享、鼓励集团内干部教师交流等,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作用。

“目前,实际上就差解决集团化办学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同质的问题了。”麦峰表示,教育集团内的成员校可以通过同步教材、同步试卷,并且老师们共同参与教研的方式,全面“同步”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在家校共育上也可以通过借鉴总校的成熟经验,同步推进家庭教育。

除了同步教材、同步试卷外,派驻骨干教师成为诸多教育集团的通用做法。作为另一所教育集团校的校长,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校长李有毅介绍,十二中教育集团一成立,每年都有5%以内的教师进行内部流动,有时根据工作需要还会进行学科老师的搭配、强弱老师的搭配。她还举例说,位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附近的钱学森学校去年启用后,十二中从本部初中和高中调入33位教师,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总校派出管理团队是关键。但还要‘手把手’给出解决方案,先帮助成员校保障高质量教学,之后再结合学校特点,打造具有区域特点的学校。”麦峰认为,教育集团化是要分几步走,从同行、同构、同质,到最终办成各具特色的学校。

市人大代表、垂杨柳中心小学集团校校长钟亚利分享了他们的经验,“集团内部的学校不应该都是一模一样的,还是要发挥个体办学的积极性和特色,例如有的校区在整体的课程体系之下发展戏剧特色、科技特色等。但是总体来讲,课程是相互融合的,起到的是领头的作用。”

教育集团校法人

不一怎么办?

集团校成员是否属于一个校长?为何有些学校统一校长法人,有些学校则设置总校长(集团校长)、执行校长等不同的法人,集团校的法人到底怎么统一?校长怎么进行管理?这也成为教育集团发展中不容回避的一个管理机制上的问题。

“说真的,教育集团那么大规模,仅靠一个校长来管理,有时真的会有心无力。”市人大代表、前101教育集团校校长、现101中学怀柔分校顾问郭涵,在分团审议中也提出了她对教育集团的一些想法:“现在集团校的法人管理是很不一样的,有些是设一级法人、二级法人,有些是统一就一个法人,多种多样。像十一学校的集团成员基本都设为二级校区,全部为独立法人,像101中学集团是5个成员校,除了上地实验学校有两个法人之外,其他都统一为一个法人。各种各样的做法都有,比较乱。”

郭涵分析说,独立法人虽然可分担集团校校长的精力,利于成员校的管理,但统一法人的优势则在于一个集团内资源的调配,真正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流动。

“现阶段我们应该对于法人问题有一些规范和标准。”郭涵认为,集团化办学如何解决和学区之间的管理关系,也是如今需要面临的问题,“学区承担的功能、管理权责还不够明确,如何为教育集团服务,能否助力教育集团治理能力的提升,也应该有一些规范。”

对于教育集团面临的这一法人问题,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五中学校长张斌平也深有感受。

“像很多教育集团,合并后尽管也是一长执多校,但是人事、财务都统一是一套。但五中教育集团的特殊性在于,目前只有东四十四条小学有单设的法人校长,而五中、五中分校、国子监中学、方家小学、北京一中5所学校实行‘一长执五校’。这5所学校都有各自独立的一套人事、财务系统,教工的待遇差异显著。这就使管理成本大大增加,工作量无形中增加了数倍。”张斌平苦笑说,“由于一长执五校,这几年我头发都白了不少。”

对于这种一长执多校,张斌平提出困惑:“像我的人事关系在五中,但又要在另外4家签字,一个人当多个单位的法人是否合法一直没有明确。像财务方面,想授权给直营校长签字权但财政又只认法人的签字。”

编制成为集团内

师资流动的桎梏

如何在集团内实现优质资源均衡的合理配置?尤其是最核心要素——教师资源如何有效流动?这也是多位代表反映的在教育集团发展中需要破解的一大问题。

集团校教师流动过程中面临的编制问题,成为难点。市人大代表、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集团校校长李有毅坦言,教育集团成立以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教师的编制问题,此外各校教师的待遇统筹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拥有一校三址的教育集团校校长,市人大代表、北京二十中校长陈恒华介绍,为进一步鼓励教师到集团成员校去尝试,二十中保留了本校教师的人事关系,这一做法在教师的流动上确实产生了较好效果。

“比如,有一位本校教师,过去在学校里工作,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价值也没有充分体现。调到成员校以后,年轻教师非常多,他的教学经验成为非常宝贵的资源,收了很多‘徒弟’,一下子把他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我刚开始找这位老师谈的时候,他还有点情绪,但学校表示将保留他的人事关系,鼓励他去尝试一下,经过一段时间,他也欣然接受在新环境工作了。”陈恒华举例说。

除了人事关系协调解决之外,市人大代表、垂杨柳中心小学集团校校长钟亚利分享了他们在集团校教师待遇、职务方面的经验,“在一个集团校里,我们整体的教师待遇是统一的,所以无论去哪个校区,待遇是一样的。同时,在评选骨干或者教师职称上有一定的比例,教师流动到这个校区后,会有更多发展机会。”

但是,随着近年来学生数量的增加,由于集团校教师的流动,师资紧缺的问题也开始出现。陈恒华表示,“尤其对于本校来说,一些教师虽然去成员校任职了,但编制依然在本校保留。这样一来,受编制影响,本校无法再引入新教师,所以集团化办学应该在制度层面做进一步研究,突破瓶颈。”

“我们区最多的一个教育集团学校,有16个址18个校区,这些校区里还有外地的。对于校长来说,拿一份工资管那么多学校,压力也很大。”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区长文献,也对教育集团办学提出这一资源调配的问题,“通过集团化办学,的确能让优质资源覆盖到薄弱校,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快速覆盖的同时,真正的集团化管理架构还没建立起来。我们的集团教育总校长怎么去管学校?要给他充分的自主权去调配。但现在有些集团校根本没有人力和手段去调配,资源没有打通,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均衡。”

文/本报记者 林艳 解丽 王斌 张小妹 李天际

图片制作/沙楠

专家观点

“教育集团不是把每个学校都变成麦当劳式标准化”

市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 郑新蓉

北青报:家长们担心教育集团是否只是名校“挂牌”,您怎么看教育集团的均衡问题?

郑新蓉:大家要清楚一件事,教育集团不是要实现所有学校都变成统一模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可能把全世界所有学校都变成一样的,这是一个常识性问题。均衡一方面是外在资源的配输,比如,校园空间、操场等硬件的提升,这些是政府部门可以做的,可以形成比较统一的标准。还有一个方面,各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师资上会有各种差异。而现在这个集团化过程,就是要实现好师资、好管理办法的辐射。但是,也并不意味着这些东西都有了,每个教育集团校就都能一样。

北青报:那政府部门、教育集团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均衡?

郑新蓉:政府的职责,包括教育集团的职责,是尽可能地把好资源辐射更多的学校。一方面,它不是稀薄拉平的概念,教育集团不是说把所有好教师都平均散在每一个成员校里,毕竟(本校)优质教师是很有限的,而是让所有教师都行动起来。

一个好的教师是能在好的制度、好的管理、好的氛围中培养出来的。所以改善学校的管理要素,把好的教学方式带过去,就能缩短办学的差距。可能过去差距是“10”,现在可以降到“3”,但不可能达到所有集团校一模一样的地步,所有学校都是差异化发展的,这是要承认的。

北青报:您认为教育集团应该怎么运转,才能更好地发展?

郑新蓉:挂了教育集团的牌,不代表每个学校就是像麦当劳这种标准化运营。这两年,我们已经做了非常好的深尝试,很多教育集团用最大的智慧、努力和善意来实现均衡。但是,教育是个自然生态,它是由家庭、学校、学生等众多要素组成的。比如,生源就是很难实现绝对均衡的不可控要素,我们只能做到就近入学、教育资源配置的相对均衡。另外,我们要看到,教育均衡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就像教育集团校组建第一年是很难实现这个事情一样,有些需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努力。

文/本报记者 林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崔峻

市人大代表、

北京市第五中学

校长张斌平:

区级层面应出台教育集团治理政策

至少在区级层面上应该出台教育集团治理的体制机制保障政策。之前各区也出台了一些章程、办法,但主要都立足教育系统之内,不足以解决集团化办学面临的障碍,需要有组织、人事、财政等教育以外方面的综合配套政策措施。

市人大代表、

北师大良乡附中

特级教师王丽军:

教育集团教师编制、薪酬应该更灵活

教育集团应该探索更加灵活的用人制度,主要应该创新创编管理方式,探索教育集团统筹协调与法人学校聘任相结合的教师编制管理机制。此外,探索在集团内统一职称评审,职称评聘向跨校任职、兼课、指导的干部教师倾斜,按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奖励激励原则,科学合理核定人员薪酬。

市人大代表、

北京二十中

校长陈恒华:

将办学制度、评价方法体系推向合并校

北京二十中学是“一校三址”,除本校外,还有两所成员校。在两所成员校中,有一所是新办学校,从环境建设、师资建设、校园文化等方面都与本校对接非常好;但是另外一所是合并校,校区过去有自己的办学文化,需要通过教育改革推进深层次融合,其间会出现矛盾冲突,需要长期融合。比如,二十中有自己的办学制度、评价方法,把这套体系推向合并校,就需要考虑教师的接受程度、适应程度等问题。在这当中,既需要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又要及时发现那些确实不适合成员校的制度及方法,进行调整。虽然会出现冲突,但是这个过程对学校发展的意义更大,真正促进基础薄弱校的发展。

市人大代表、

第十二中学校长

李有毅:

促进师资在教育集团内部流动

在学科老师的分配中,可能某个校区的某个学科老师偏多,而其他学科老师较少,这时我们就可以进行优势互补,在教育集团内部进行流动。学校应有更多的自主权,尤其在学生贯通培养上能够政策倾斜,让十二中教育集团的优质资源可以辐射到更多的孩子。

市政协委员、

北京西城区黄城根小学校长麦峰:

集团化办学不能只挂牌

教育集团化,如果只挂牌,遵循本着只帮忙不添乱的原则,“要什么提供什么”的输血式教育帮扶,很难真正提升加入校教学质量。一定要实质化办学,就是要通过委托管理、派出管理团队、法人等对教研、教师培训、文化基因等多方面培植。

文/本报记者 林艳 解丽 王斌 张小妹 李天际

(责编:高星、鲍聪颖)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