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财经 » 财讯 » 正文

全球经济话题:美联储15日起每月买600亿美元短期国债,新的QE 来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12  来源:腾讯网
核心提示: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在10月8日讲话称,美联储将“很快”出台扩表措施,例如正在研究购买短期美国国债等选项,以解决货币市场近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在10月8日讲话称,美联储将“很快”出台扩表措施,例如正在研究购买短期美国国债等选项,以解决货币市场近期出现的波动。他也强调,此举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有机扩张”,“不应与金融危机时期倾向于购买长债的QE量化宽松政策相混淆”。

图片
当地时间10月11日,美联储宣布将9月以来实施的回购计划延长至明年1月,并购入美国短期国债以扩张资产负债表,增加金融市场的美元供应量。
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为确保充足的银行准备金供应,以及避免9月货币市场动荡重演、维持联邦基金利率在目标区间等原因,将从10月15日开始,每个月购买600亿美元短期美债,并至少持续到2020年二季度,旨在逐渐将充足的准备金规模维持在或高于今年9月上旬水平。同时,美联储把日常性的隔夜回购操作截止日期从11月4日延长至2020年1月,每次操作规模至少为750亿美元;将每周两次实施(为期6天至15天不等的)定期回购操作,每次操作规模至少为350亿美元,截止日期同样是2020年1月,旨在降低货币市场对执行货币政策的压力。
声明强调,上述行动纯粹是技术手段,旨在支持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并不代表货币政策立场的改变;美联储会随时根据需要调整计划细节,以促进货币政策的高效与有效执行。负责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的纽约联储也表示,以准备金管理为目标的短期美债购买,以及隔夜和定期回购操作的时间和金额,都将根据货币市场状况调整,以保证一段时间内充足的银行准备金供应。
为何不是QE4?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实施了三轮QE(量化宽松)政策,通过买入国债和MBS(次级抵押证券)进行扩表。2015年美联储开始实施加息,2017年开始逐渐缩减资产负债表。
美联储解释称,宣布购买短期国债,将维持银行系统的“充足准备金”在9月初期的水平或水平之上。假设不实施此类操作,由于非准备金负债的快速增长,以及未来现金需求的增加,未来几个月准备金水平将显著下滑。从资产负债表角度来看,购买短期国债和进行逆回购,是增加充足准备金的主要手段,因此被称为扩表。根据美联储研究的显示,“充足准备金”的水平大约在1至1.2万亿美元,实际的阈值难以把握。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曾在10月8日讲话称,美联储将“很快”出台扩表措施,例如正在研究购买短期美国国债等选项,以解决货币市场近期出现的波动。他也强调,此举是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有机扩张”,“不应与金融危机时期倾向于购买长债的QE量化宽松政策相混淆”。
9月中旬,美国隔夜融资市场面临资金短缺,一度令联邦隔夜回购利率飙升至10%的金融危机以来高位,也令联邦基金利率暂时超出目标区间上限5个基点。9月17日纽约联储开始进行干预,十年来首次重启隔夜回购操作,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目前已经开展了近一个月。
高盛在最新的研报中指出,作出与美联储今日行动的类似预测,即美联储将在11月启动债券购买来扩表,可能宣布每月追加约600亿美元购债,以便在四个月内快速补充约2000亿美元的准备金,支持央行非准备金类负债的增长速度。不同的是,美联储今日称购债将至少持续半年多。
值得注意的是,鲍威尔在近日的讲话中表示,“短期收益率曲线控制值得研究。”鲍威尔强调说,收益率曲线是美联储监控的大量指标之一,美联储将考虑把收益率曲线控制作为新增工具以刺激低迷的经济。在经济低迷时期,美联储将首先把利率降至接近零,对利率采用明确的前瞻性指引 ,并进行大规模资产购买。

美联储声明发布后,短期美债收益率承压下行,令美债收益率曲线趋陡。其中,2年期美债收益率短线下跌,日内涨幅收窄至4.7个基点,目前报1.5893%,较日高回落4.7个基点。

原标题:美联储15日起每月买600亿美元短期国债,新的QE来了?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