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浙江频道:浙江支援荆门医疗队坚守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一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22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支援,就是来啃硬骨头的2月21日,温暖的阳光洒在湖北省荆门市的大街小巷。这些天,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浙
原标题:支援,就是来啃硬骨头的

2月21日,温暖的阳光洒在湖北省荆门市的大街小巷。这些天,在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区),浙江省两批支援荆门医疗队的队员们建起两个ICU,为一个个危重型患者带去希望。

截至21日晚8时,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收治的20名新冠肺炎患者中,18名为危重型患者,2名为重症患者;浙江省第二批支援荆门医疗队已接管医院住院大楼11楼病区,改造后将于22日起收治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

这些医疗队队员坚守在距离危险最近的地方,谱写着生命的旋律。记者连线了几位医疗队队员,他们说起了这个“战场”上最令自己牵挂的患者——

2月21日一早,浙大邵逸夫医院ICU护士黄建洲的手机就收到了当班同事的好消息:“11床的小伙子经过远程会诊,撤掉‘人工肺’(ECMO)之后,一直状况平稳。”

患者呼吸衰竭、心律不齐、大小便失禁、生命体征不稳定……黄建洲回忆,2月17日中午一位上了“人工肺”的患者转入,情况危急。他和同事们忙活了一两个小时,患者各项指数基本稳定。

在ICU这个争分夺秒的“战场”,每天都是生与死的较量。浙大邵逸夫医院ICU护士谢琳燕感慨:“我从事护理工作10年了,经历过无数危急时刻,但这一次是最为艰险的。”

“8床”是最让谢琳燕放心不下的。2月15日,正在值班的她负责接收了一位插管的男性中年患者,由于血流动力学状况极不稳定,他已陷入休克状态……谢琳燕告诉记者,她马上为患者注射镇定剂,使其血压不断下降。在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生死较量”后,患者的状况终于平稳。当问到谢琳燕厚重的防护服会不会影响她的工作时,她说:“我是女汉子,最适合接受这样的挑战。”

在ICU,每一位危重型患者都需要24小时看护,因为每一分钟他们都有可能发生危险。

抵达荆门9天来,令浙大邵逸夫医院呼吸治疗科主任葛慧青最为难忘的是ICU刚建成那天惊心动魄的6小时——当天,医疗队收治了4名危重型患者。其中,3号床60多岁的大伯面色青灰,状态不佳。

葛慧青简单翻了他的病历后,立刻意识到情况紧急:白肺,患者感染新冠肺炎起码在一个月以上。虽然用上了纯氧气,但肺部无法进行气体交换。就在这一瞬间,病床上的患者突然躁动起来。“我刚好在他的床边,呼吸机上的氧合度从100%掉到了60%。”葛慧青说。

“一定要气管插管,不能等。”葛慧青立刻作出精准的判断。由于患者的肺部状况不佳,插管过程可能引发窒息。但是,在命悬一线的时刻,插管却是医护人员不得不作出的选择。

“插管之后,护士一个小时给他做一次血气分析,我们不断调整监护仪器的参数。”葛慧青说,几个小时后,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量降下来了,氧和也稳定了。

“这是一个新的‘战场’,我们一刻都不能松懈!”台州市中心医院主管护师何燕燕说。

在充满危险的前方“战场”,他们一次次迎难而上。正如浙江省首批支援荆门医疗队队长、浙大邵逸夫医院党委书记刘利民所说:“我们支援荆门,就是来啃硬骨头的!”

一天的工作结束后,一位医疗队队员在微信朋友圈里写道:“浙”就是爱,“荆”生难忘!

(责编:张帆、戴谦)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