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江苏 » 正文

全球江苏频道:使命如山!写在雪域高原的江苏援藏“答卷”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3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使命如山!写在雪域高原的江苏援藏“答卷”5年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如果把援藏工作放在西藏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之

原标题:使命如山!写在雪域高原的江苏援藏“答卷”

5年时光,说短不短,说长不长。

如果把援藏工作放在西藏大地日新月异的变化之中,正是民族一家亲、山河一片壮丽的美丽画卷。

“治国先治边、治边先稳藏。”2015年8月,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党的治藏方略“六个必须”,以及“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等西藏工作重要原则。

时隔5年,又到了各地密集交援藏“答卷”的时候。

对口援助拉萨市,是中央交给江苏的政治任务和光荣使命。5年过去了,这份“考卷”江苏答得如何?

从拉萨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厂房、新园区中, 从当地百姓一张张满怀幸福的笑脸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举全省之力——

从川藏公路进藏,翻过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口,一路畅通,拉萨在望。

对于江苏援藏工作来说,翻过米拉山口,深入高原,只是一切的开始。

追梦的人,注定要走得更远。

缺氧,但不缺精神。坚决扛起对口援助拉萨的重大政治责任,江苏用最硬核的表现书写真情“答卷”——

在江苏精准扶贫的帮扶下,目前拉萨市的墨竹工卡县、林周县、曲水县、达孜区,通过西藏自治区、国务院验收,全部提前实现脱贫摘帽!

“改变藏区面貌根本靠教育”,“十三五”以来,经过持续建设和先后4批277人次援藏教师的接续努力,江苏教育援藏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完整体系、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完整类型的全覆盖,为更多高原孩子扬起希望的风帆。

把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援藏扶贫的重要内容,江苏从医院管理、医疗技术、人才保障等方面给予帮扶,目前受援四县区人民医院中,1家创成“二甲医院”,3家创成“二乙医院”……

缺什么,就把最好的给你。

在江苏援藏的引领下,鱼跃制氧、雪鹰航空等一批江苏优质企业带着上亿元资金扎根雪域高原,投资兴业,填补了当地产业空白。

拉萨江苏实验中学、拉萨江苏实验幼儿园等一批江苏援建的学校,不仅硬件建设一流,还将江苏优秀的师资和先进的教育理念“移植”过来。得益于硬件软件的双一流,拉萨实验中学中考成绩连续三年位居拉萨第一,被誉为“家门口的内地西藏班”。

这是江苏人的实在,亦是江苏人的格局和担当。

“对口支援拉萨是中央交给江苏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江苏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2018年12月10日,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看望西藏自治区党政代表团时提出,在两省区共同努力下,拉萨的发展与江苏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对口合作中结下了亲戚般的深厚感情。

他提出,要以更加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更大的工作力度高质量推进援藏各项工作,齐心协力、携手奋进,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为西藏发展稳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走在全国前列,这是“优等生”江苏对于自身的一贯要求,援藏同样不例外。

推动江苏对口援藏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政隆在江苏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暨对口支援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加大精准扶贫力度,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加强产业援藏,增强发展“造血”功能;强化人才援藏,提供智力支持;全方位深化合作交流,促进共同发展。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一批批江苏援藏干部离开家人和故土,与西藏党员干部一道,在雪域高原上接续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他们说:我们不是孤军奋战,我们的背后是8000多万江苏儿女。

集全省之智——

援藏,光有八方支援的慷慨和决心远远不够,还要有携手发展的胸怀和智慧。

小康路上,江苏始终与拉萨携手同行。

“十三五”以来,江苏将援藏项目和各方资源向基层民生倾斜、向深度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

如何让援藏资金实现精准“滴灌”,助力拉萨打赢脱贫攻坚战?

把发展符合拉萨自然条件、有利于贫困群众就业增收的特色产业放到突出位置,成为江苏援藏精准扶贫的一大亮点。

就拿牦牛产业来说,尽管牦牛养殖在西藏已有上千年历史,但至今西藏尚未形成一套科学的牦牛饲养标准体系,基本“靠天养”。

实际上,养殖水平低、产业链规模小、附加值少,是不少西藏特色产业的共性问题。

结合受援县区资源禀赋、扶持政策等比较优势,江苏在牦牛繁育、藏鸡养殖、奶(肉)牛养殖等西藏特色产业上精准发力,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

推动林周牦牛产业提档升级,江苏大手笔投资1.5亿元建设格桑塘现代农牧产业示范园,努力打造全产业链条牦牛产业,为全区牦牛产业发展闯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发展新路子。

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来到西藏,不仅带来了扶贫开发的项目、资金和技术,也带来了经济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

从园区经济高度发达的江苏远道而来,援藏干部们深知,产业园区是加速产业培育、促进产业集群的重要载体。

他们把对口援建拉萨的8个功能园区作为产业援藏的主阵地,在促进园区发展提质增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集中发力,创造1000多个就业岗位,带动28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因地制宜地培育产业、发展园区经济,江苏援藏的意图显而易见——要从“输血”变“造血”,激发当地发展的内生动力。

清晨,曲水县才纳乡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玫瑰园内,50岁的才纳乡吉祥四季村村民卓嘎熟练地摘下色泽鲜艳、沾着露水的玫瑰花花瓣,小心翼翼地放进采摘袋。

园区建成前,卓嘎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靠种青稞每年收入仅1万多元。如今,像卓嘎这样的农牧民在园区内被称为“新型农民”,每年不仅可以拿到每亩地14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还能通过家门口就业获得4万多元的稳定收入。

这个全藏区唯一的“国字号”现代农业示范区,正是江苏产业援藏结出的硕果之一。目前年产值突破13亿元,接待游客近20万人次。“十三五”以来,累计带动396户1800多名农牧民脱贫。

在拉萨,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像卓嘎一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用勤劳的双手和火热的心灵,在奔向小康生活的道路上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和美好。

倾全省之情——

江苏援藏,就是要援到藏族百姓的心里。

初为人母的央玛不会忘记,7月初在达孜区人民医院剖宫产时大出血,险些丢了性命,是来自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援藏医生马金春及时赶到,将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当雄县宁中乡的藏族姑娘坚热益西不会忘记,得益于江苏省政府的援藏项目——雪鹰航空飞行员培训计划,自己成为西藏首批直升机飞行员,每月工资过万元,不仅帮助家庭摆脱了贫困,也圆了儿时以来的“飞行梦”。

双目失明的尼玛也不会忘记,江苏援藏投资5000万元实施的供暖建设项目,让她和曲水县养老院180多名特困老人第一次住上了供暖、供氧“双供”的房间。

……

一张张热情的笑脸、一声声衷心的感谢、一个个忙碌的声音,勾画出这片高原热土上最美的画面。

在雪域高原,这样令人动容的江苏援藏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从这本厚重的援藏故事集中,我们不仅可以窥见拉萨近年来日新月异的改革发展历程,也可以读出一批批江苏援藏人的奔跑和努力。

援藏苦不苦?那是真苦:必须克服生理上的高原反应,还要尝尽与亲人远隔数千公里的相思。但与江苏援藏人的攀谈中,相较于援藏的“苦”,“瞭望君”听到更多的是真情与责任。

高邮市第二中学政治老师袁良萍已经是第三次参与援藏的“老人”。这个脸上已泛起高原红的江苏姑娘笑着告诉“瞭望君”,第一次援藏是被雪域高原的神秘所吸引,后两次则完全是被藏族学生“忽悠”来的。“一回去,这儿的学生就写信来说很想我,希望我再回来,我也放不下他们。”

她欣喜地发现,在给学生上课或是与学生交谈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们的眼睛里“闪着光”。“他们是西藏未来的主人,我希望孩子们未来能够带着知识、带着理想、带着让西藏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愿景建设西藏。”袁良萍动情地说。

一批批江苏援藏队伍用实际行动,把“援藏”这个神圣的名词,注解出幸福与感动、温暖与责任、震撼与跨越的丰富内涵。

而援藏,并不是单向的给予。

很多援藏干部说,从藏族兄弟身上,他们学到了质朴、豁达、坚韧。在广阔的高原历练3年,胸怀、视野为之一宽。

援藏工作就像一座桥梁,把江苏与西藏紧密联系在一起,让两地情谊日益深厚,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随着江苏与当地干部群众的交流交往增加,经济社会发展上取长补短,从单向援助走向互利共赢……对口援藏的领域还在拓宽,内涵在丰富,质量在提升。

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江苏仍将以这跨越山海的深情,将援藏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里。

撰稿 新华日报记者 顾敏

图片 顾敏 受访者提供

(责编:张妍、张鑫)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