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台湾 » 正文

全球报道:沈泽玮 “一中各表”变“一台各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6  来源:联合早报
核心提示:中国早点自由席民进党籍总统蔡英文520执政以来,果真如她所承诺的,在两岸关系上“没意外”,北京的回应同样“没意外”。两岸关

中国早点 自由席

民进党籍总统蔡英文520执政以来,果真如她所承诺的,在两岸关系上“没意外”,北京的回应同样“没意外”。两岸关系就这样“没意外”的步步趋向冷对抗。

大陆不满民进党不承认“九二共识”,出手将台湾挡在国际民航组织(ICAO)大会门外,蔡英文对此表达“强烈的遗憾与不满”,这一来一往早在外界预料中。沿着“没意外”的基调,蔡英文接下来在“双十”的演说几乎可确定不会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北京也势必继续对台湾进行外部围堵。

今年1月蔡英文胜选之后,北京在压缩台湾的国际空间方面已发动连串攻势:三月宣布与曾是台湾邦交国的冈比亚复交;台湾代表团四月参加OECD钢铁会议被迫离场;台湾在肯尼亚、柬埔寨等国的电信欺骗案嫌犯被遣返大陆;台湾官员七月份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渔业委员会无法入场。

北京至今还未打掉台湾的邦交国,接下来会不会出手,蔡英文的“双十”演说是个观察点。若北京认定蔡英文在九二共识问题上继续模糊以对或会对她失去耐心,不排除会出手拔桩。反正,以大陆当前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要挖台湾墙角绝非难事。

在众多“不意外”当中,较让人感意外的是台湾蓝营与无党籍八位县市首长以“支持九二共识”为前提,赴大陆与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会面,并获得大陆的八项利多优惠措施,包括旅游、农产品销售及两岸人员交流等。

2002年接任中共总书记的胡锦涛遇上的对手是执政八年的民进党籍总统陈水扁。历史性的国共破冰“胡连会”在2005年展开,那是胡锦涛上任后的第三年、陈水扁第二个任期的时间段。这一次,八位县市首长在蔡英文上台才四个多月,就已迫不及待登陆宣示力挺九二共识,似乎真是急了些?

中共的统战手法讲究分化敌营、制造敌人内部矛盾,“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等。2005年的“胡连会”开启“红蓝联手制绿”的帷幕,并在2008年的台湾总统选举中收割成果,如今再试图以“地方包围中央”的分化手法牵制民进党,迅速引发舆论关注。

偏向支持绿营的台湾学者和舆论以“九二共识县市”、“九二共识特区”、“蓝八奴”等嘲讽性字眼炮轰那八县市。蓝营则以绿营县市长陈菊、赖清德也曾登陆做城市行销为由,反击绿营实行两套标准。这种毫无意义的口水战只会加剧社会内耗,也坐实绿营学者指“九二共识成为撕裂台湾的工具”的指责。

蓝营县市长到大陆招商或争取利多是无可厚非的,毕竟他们也要向投他们一票的选民交代。北京对台不同县市进行差异化对待,或许也想着不要“一刀切”式地砍断两岸之间的经贸与人员往来,减缓大陆向民进党政府祭出惩罚性措施所带来的震荡。

绿营县市长不便、不愿或不能到大陆找旅游商机的困境也不难理解,但难道他们不能尝试到大陆以外的市场,如东亚、南亚、东南亚甚至欧美国家去开拓更多客源?蓝绿县市长各自努力,不仅有助于做大台湾旅游业的大饼,也能让外界好好评断一下,承认九二共识和不承认九二共识的县市之间相互竞争,最终局面会有多大差异?

北京的区隔对待让两岸纠结的“九二共识,一中各表”变成了“一台各表”及其可能造成的分化局面,后续影响值得关注。

这一招是加深台湾民众对北京的反感,还是有利于扩大台湾民众对九二共识的支持?不难想象,北京在打开分化台湾的突破口之后,接着还将陆续扩大力度,目的不外是逼迫蔡英文正面回应九二共识。

直接牵动两岸关系的中美两国目前各有各忙。美国新总统明年1月上任,中共十九大明年秋召开,国内经济形势、人事布局、社会维稳、大国外交才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面对的迫切问题。在这之前,两岸形成新共识的可能性趋于零,迄今也看不出蔡英文准备为调整立场而做任何铺陈。相反地,一个可能局面是,蔡英文将模糊以对撑过四年,北京继续对台湾进行外部围堵和内部分化的内外钳制,两岸关系在“没意外”的冷对抗情况下空转。

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胡锦涛文选》20日已在中国大陆发行,里头收入了胡锦涛在对台工作方面的讲话。其中包括“只要台湾当局承认‘九二共识’,两岸谈判和对话即可恢复,而且什么问题都可以谈”的立场宣示,以及披露他曾在“连胡会”上强调,“如果国家被肢解了,对得起我们的祖宗先人吗?”

显然,大陆在涉及重大原则的“九二共识”关键词上不会轻易妥协。

2005年,北京获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的配合而对民进党形成有效牵制。但现在的国民党在败选后仍不见大起色,党内还在就“一中各表”和“一中同表”的逻辑架构问题争论不休,北京尝试通过拉拢“地方蓝营”来抵制“中央绿营”的统战分化策略能否奏效,确实仍有待观察。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