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曹铮
“鼓舞人心,热血沸腾”“凝重大气,有历史震撼感”……5月11日至12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重点扶持,河北演艺集团创作,河北省话剧院创排的我省2017年度重点文艺精品项目——话剧《詹天佑》在河北会堂进行汇报演出,引发各界热烈反响。舞台剧如何打破空间限制演活一段历史?如何让历史观照现实?怎样才能生动地再现历史人物形象?日前,省话剧院组织省内外专家学者召开座谈会,就上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聚焦时代大背景,让历史与现实“握手”
将创作目光聚焦于时代大背景中,才能更真实地展现历史人物及其对现实的观照。
话剧《詹天佑》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将人物融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刻画,让詹天佑爱国、自强、坚韧的形象扎实屹立在现实的土壤里。“剧本的成功之处就在于,不光写了詹天佑一个爱国者的故事、京张铁路修建的故事,还写出了那个时代背景下爱国者砥砺前行的执著和坚守。”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原院长、国家一级编剧欧阳逸冰认为,该剧运用了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清末社会环境、社会思潮,以及与世界的矛盾和冲突都表现出来。
“剧中的詹天佑是一个全景式的人物,既是历史的真实,又是现实的真实。”《剧本》杂志原主编、评论家温大勇认为,《詹天佑》这部话剧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入清末的时代环境中,在其中展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
“这是一个大格局、有筋骨、有温度的戏。”著名剧作家陈家和看完戏之后很震撼,“这部戏写了三段历史:晚清史、铁路史、詹天佑成长史。其中又包含着对现实的观照,面对困境和无奈,有多少人能坚守呢?这也是对现代人的拷问,对现实的拷问,让历史与现实在这一点上进行对接。”
“尽管这部戏把题材放在了历史框架中,但是其现实意义反而更加强烈。”剧作家刘兴会表示,话剧从留美孩童开始演起,再到修铁路,把这一过程放在时代背景下铺陈,人物的挣扎,内心的冲突,新的科技文化在大环境当中的碰撞等,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多维度展现,让历史人物真实“复活”
青年詹天佑与中年詹天佑同时出现在舞台上,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大段的独白真切流露出詹天佑内心的焦虑、矛盾、彷徨、执著……内心戏的精准雕琢,多维度呈现出舞台上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形象。
“这部戏好就好在写出了詹天佑内心的矛盾。”欧阳逸冰认为,这些矛盾表现了詹天佑成长的心路历程,如果能更加细腻地挖掘人物内心矛盾,将推动该剧在艺术精品的道路上迈进一大步。《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姜志涛也认为,中年詹天佑与青年詹天佑在舞台上对话的形式和技法运用得特别到位。《詹天佑》之所以给人以震撼,离不开内心戏的细腻刻画。
中国铁道博物馆詹天佑纪念馆馆长付建中认为,该剧并没有单一正面地刻画詹天佑形象,而是从多侧面、多维度来展现,他也有焦虑和彷徨,这样人物就更真实、鲜活。
“这个戏是我最近看的话剧中,特别有新意、有分量的戏。扮演中年詹天佑的演员宋波台词功底深厚,表现力很强,很多内心戏表演得非常到位。而且他和詹天佑原型非常形似。”说到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剧本》杂志原主编黎继德对宋波的表演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剧中大段独白、对白的穿插,到中西方语言、文化的融合运用,为了多维度展现詹天佑的内心世界,编剧黄维若在台词语言的打磨上煞费苦心。他曾仔细看过詹天佑的日记和书信的英文版本,反复揣摩他在美国的9年学习生活期间形成的多语境思维方式。
探索全新方向,推出文献剧创新模式
话剧《詹天佑》运用现代思维、现代意识打造出我省首部文献剧,现场效果令人震撼。这无疑给河北舞台剧的未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探索和发展方向。
文献剧,即采用真实访谈、录像、报刊、史料等客观现实材料进行艺术的舞台呈现。“这个戏就运用了文献剧的纪实手法,舞台凝重大气,给人以真实感、历史感超强的视觉冲击。”姜志涛认为,剧中很多情节都严格忠于史料,使整台话剧呈现出纪录片式的真实感。
“话剧《詹天佑》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叙述方式,创新性非常强。”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原所长刘彦君认为,传统话剧通过人物形象、情节等来打动观众,而该剧用具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来替代情节,这无疑是一个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