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太原市首次集体树葬。”葬礼主办方仙居园公墓市场策划部主任王海艳说,“与中国人传统的墓葬习俗不同,树葬不保留骨灰,逝者亲属把骨灰埋在树下,让逝者与松柏融为一体。”
清明节前举行的这次树葬,有22位逝者的家属参加。他们把可降解的骨灰坛埋在侧柏树下,培土,献花,祭拜。随后,家属把写好的纪念卡挂在柏树上,寄托对逝者的哀思。
这次树葬是免费的。“清明前一周,我们通过网络渠道发布了免费树葬的信息,随后就不停有人打电话询问。”王海艳说。
中国自古有“逝者为大”的传统思想,加之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白事”大操大办渐成风气。这股“白色奢侈”风催生了不少动辄十几万的天价墓地。
为扭转这股风气,中国将低碳环保的薄葬作为殡葬改革的一个方向。3月底,民政部部长李立国在第四次全国殡葬工作会议上说,坚决治理建造大墓豪华墓,坚持丧事简办与祭扫简约并举,大力倡导树葬、深埋、海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
据王海艳介绍,仙居园还打算在今年农历七月十五即中国另一个祭扫时间点上再举行一次免费树葬。平时,树葬的费用也仅为1000元左右,这远低于普通墓葬的两三万至七八万的丧葬价格。
除树葬外,中国新兴的生态葬还有花坛葬、草坪葬、海葬等。新式葬法起初听起来“大逆不道”,但现在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在内蒙古自治区,仅2013年就有148例选择生态节地葬法。
内蒙古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调研员王庆民告诉记者,当地从2011年开始进行殡葬改革,宣传生态葬法。地方政府大力宣传少占耕地、林地,不能让子孙后代面对的都是砖石结构的陵墓。
“考虑到内蒙古的客观条件是地广人稀,死人与活人抢地的矛盾没那么激烈。148例这一数字已经相当可观。”王庆民说。
“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厚养薄葬’,但效果不明显,这种生态葬有望成为突破口。”太原市殡葬管理中心主任郭永红说,“但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据了解,多年来太原市累计生态葬只有约3000位,而每年火化的人数就有一万多位。与太原类似,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人们对生态葬的接受程度也比较低。
业内人士认为,传统的豪华墓葬,不仅占用耕地、破坏环境,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因此,大力推广生态葬尤为重要。积极推动这种绿色殡葬,才能慢慢改变“白事”奢靡的风气,最终形成低碳、环保、节俭的丧葬习俗。(记者王井怀 孙亮全 刘怀丕)(参与记者:王春燕、勿日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