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杨利伟谈登月!“如果有机会,没问题”

   2017-06-07 中新网2330
核心提示: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7日讯(记者 马常艳)“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步伐不会停止,一定会向更远的深空迈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

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7日讯(记者 马常艳)“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步伐不会停止,一定会向更远的深空迈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6日回应“是否有打算登月”说,“如果有机会,没有问题”。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提问。记者马常艳摄

杨利伟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期间透露,中国载人登月尚未在国家层面取得立项,不过目前正在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在他看来这个准备时间“应该不会太长”。

杨利伟介绍,中国空间站计划在2019年~2022年间完成在轨组装并投入运营,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实验。目前,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工作已全面展开,正在进行空间站各舱段及新型运载火箭和其他相关产品的研制。

中国空间站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采用对称T形构型。轨道倾角42°~43°,高度340km~450km,设计寿命10年,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

杨利伟表示,在研制建设中国空间站的同时,中国正在积极考虑“三步走”发展战略之后的载人航天发展问题。

在回答中国经济网记者“如何看待航天科幻电影”的问题时,杨利伟说,这些都是对宇宙的一个探索过程,对航天人来讲,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无论是科学的探索还是科技的畅想,我们还是很关心的。

杨利伟说:“百姓生活和航天时时刻刻都分不开,就像大家现在都举着的手机一样,如果没有了航天,很多东西都实现不了。”杨利伟以北斗卫星举例说,将来在航天技术的支持下,人们出行、通讯等生活方式都会发生改变。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