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关都邑,八面环山,五水绕洛城。
每每提及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历史元素即刻映入眼帘,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均诞生于此……十三朝古都的5000年文明史熠熠生辉。
如今,古都文明依然闪烁。从始建于隋朝的丽景门进入洛阳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气势磅礴,居民和游客在历史与现实中自然游走。
“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洛阳城市建设“不扑腾”,在传承历史基础上尊重民本。先经“小区景致半私密”,后进“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通风透气”的城市空间布局,洛阳宜居有口皆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的四项惠民举措,让洛阳市民和游客收获了满满的“获得感”。
不因循守旧,不固步自封,洛阳用细节刻画城市,用惠民传递温度,用倒逼提升服务能力。
大型实景史诗剧《武则天》 慎志远 摄
实打实的“获得感” ,用惠民传递温度
“都认为狼来了!狼来了!实际上,狼来了不用怕。”
“狼”是啥?是洛阳严峻的交通形势!
对于洛阳的交通治理,洛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王伟胸有成竹。今年40岁出头的他肤色黝黑、音色粗厚,但粗犷的外表掩不住一颗细腻的心,对于整个市区的交通,他心里揣着一本“明白账”。
今年以来,洛阳古城路改造提升、地铁1号线等多项工程都在同步进行,牡丹文化节期间推出部分公园免费等惠民政策,人流车流进一步集聚。这些“麻烦事”都被一一化解。
“先保通、后主体;先费事、后省事。”洛阳专门为古城快速路配套修建一条保通道路,起到良好的分流作用。
“了解群众所虑和所盼,民生工程才会办成民心工程、放心工程。”《人民日报》所刊《将麻烦想在前面》一文这样评论。
花会期间,“一景点一方案,一活动一预案”,洛阳交警部门制定200多页的方案,发动市民、媒体等积极介入。
出租车司机老周说:“阵痛期‘通则不痛’,大家很满意!”
让市民和游客感到满意的不仅是交通的井然有序,还有入园观花的方便实惠。
平常省吃俭用的市民张月下决心办了一张洛阳市旅游年票,原因是刚修订出台的《洛阳市旅游年票使用管理办法》,取消了本地居民在旅游旺季不能使用旅游年票的限制。
为了将牡丹文化节真正办成人民的节日、百姓的盛会,从而全面塑造洛阳新形象,进一步提升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品牌,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推出旅游年票不受限、部分公园不收费、社会车辆不禁行、餐饮住宿控涨幅四项惠民举措。
社会车辆不限行,良性互动的背后是民心“畅通”。“虽然市里不禁行了,但是咱也尽量不去给游客‘添堵’,让他们更好地赏花。”市民申先生家住瀍河区,上下班要走中州路,最近自觉错峰出行,既与己方便,也与人方便。
旅游年票不受限后,年卡数量激增20多万张,真惠民激发大共鸣。市民葛先生笑称,以往看一次牡丹五六十块钱,都不敢邀请亲友,现在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幸福感、获得感。截至5月5日,洛阳市共发售旅游年卡25.7万余张,是去年同期的4.58倍。
餐饮住宿控涨幅,来洛游客得实惠。丽景门内的西大街令哈尔滨游客小刘印象深刻:“一条街都是小吃,价格亲民,尤其是特色水席价格低、分量足,我们尝了好多种,真是不虚此行。”
洛龙区60多岁的王大爷更满意的是菜价。3月29日,洛龙区惠亿家平价超市的西红柿1.85元/斤,而洛阳市物价部门最新公布的西红柿市场均价为2.13元/斤;市场均价2.27元/斤的菜花,这里是1.48元/斤。
民生从“菜篮子”抓起。2012年11月,洛阳市区内正常运营的平价商店达110家。截至2016年底,4年间,平价商店销售产品逾8600万公斤,让利市民约4000万元。
半年前,一场大雪见证了洛阳各级部门为民服务的能力。洛阳网友“床前明月光”回忆,2016年11月22日一大早,洛阳入冬第一场雪来势汹汹,她早晨6点多“硬着头皮”开车送孩子,却惊奇地发现一路坦途,到学校所用时间竟与平时差不多。她赞叹:“小事映民生。生活在洛阳,真好!”
用惠民传递温度,让群众有实打实的“获得感”。河南省委常委、洛阳市委书记李亚说,群众观念任何时候都不能淡化。
洛阳丽景门 侯琳琳 摄
心贴心的“小规划”,用细节刻画城市
旗幡招展、古色古香,小吃店、杂货店鳞次栉比,叫卖声此起彼伏。走在洛阳老城十字街,古朴中浸润着繁华。
但是,距离十字街不过百米,破旧的民居、坍塌的房屋,给古城带来了难隐的伤痛。
老城区现有2万多居民,道路通行不畅,管网老化。在这里住了一辈子的篆刻艺人李普义,更能体会到繁华背后的艰辛:“住的地方阴暗破旧,家里水电暖不通,上个厕所都要跑很远……”
洛阳老城的保护和提升,成了一个难题。
依据洛阳市“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立足长远、近远结合,突出重点”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遗存保护工作总思路,老城区秉承“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的“双修”理念,提出了“近期以抢救和保护文物古迹为主,远期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研究和展示,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社会、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方针。
讲述老城故事,再现古韵风华。2017年4月10日,洛阳市老城区洛邑古城项目一期——文峰塔非遗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迎宾。适逢牡丹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洛阳古城焕发新姿。
“未来,一个‘万家流水一城花’的洛阳古城将面世,不仅能改善老城人居环境,还会提升洛阳的城市魅力和竞争力。”洛阳市古城管理委员会文化服务中心主任王延生说。
大到古城改造,小到游园设计,洛阳城市规划都被囊括在“以人为本”的理念内。
“市区的水系,我们尽量恢复河流的天然形态,建设亲水平台。”洛阳市城乡规划局规划编制科科长熊睿智介绍。
洛阳不能成为那种“马路上散步,商场里暴走”的城市。缺少小游园,是城市规划建设上的问题,根子上是理念的问题。
城市,归根结底是人的城市。《洛阳市中心城区公园游园绿地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中心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将达12平方米,打造15分钟生态休闲圈,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用4年时间构建“一心、二环、三带、多点”的公园体系。
如今的洛阳,市民从家庭“私密空间”出门,先是“小区景致半私密、小游园半公共空间”过渡;最后走入“疏密有度、错落有致、显山露水、通风透气”的城市空间布局。洛阳宜居名不虚传。
洛阳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王跃荣说:“实事求是、尊重规律,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正是洛阳规划更加美好的原因。”
由表及里,洛阳还注重“社区楼道”等城市“毛细血管”的环境提升。
走进焦裕禄在洛阳工作期间曾经生活过的涧西区重庆路第二社区,灰砖红瓦的居民楼虽已老旧,但社区里绿树成荫,楼道里干净整洁,楼里楼外不时荡漾着欢声笑语。
“这是社区常态,谁看着心里都美!”社区主任胡贺洪笑着说,没有大拆大建,只是修修补补,“环境综合整治”让这些以“老工业”立身的社区,神奇地焕发生机。
政府的主动作为,带动了辖区内大型企业、基层党组织、志愿者热情参与,社区居民也一改“将就”的心态,“讲究”地改变着身边的环境。
近两年,洛阳市在城市的细微之处谋划“小文章”,给人们带来了城市“温柔”的感受:环境宜游更宜居,惠民贴身又贴心。
洛阳牡丹盛开 肖懿木摄
从被动管理到全面提升,为民举措激发“倒逼效应”
让百姓获益,管理部门就要让利,惠民政策背后的艰辛可想而知。
据了解,之前牡丹文化节期间观赏园的门票价格是60元,今年降低到10元,而且还可以凭年票免费进园。仅门票一项的收入预计比去年同期下降60%以上。公园是自收自支单位,员工工资怎么办?管理维护费用从哪来?
顶住诸多压力,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市推出四项惠民举措。
“举措不单为了惠民,也要通过观念转变,倒逼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洛阳市的“倒逼”观念,蕴含深意,发人思考。
多年来,洛阳旅游业一直有“门票依赖症”,产业层次长期停留在低端的“赏花游”“观光游”,文创、演艺、休闲等二次消费的“蛋糕”一直做不大,导致“上下五千年,卖的白菜钱”,“守着聚宝盆却只赚个门票钱”……
凡此种种,从各相关部门到旅游从业者,大都感同身受,不是不明白,但就是吆喝多、创举少、行动慢、效果微,小打小闹者有之,小富即安者有之,坐而论道者有之,躺在祖宗留下的遗产上睡大觉者有之。
倒逼,是被问题逼着干,是被市场推着走,是被时代赶着进,是被群众撵着跑。
这一倒逼,逼出了一个历届牡丹文化节单日旅游接待量最高纪录,逼出了牡丹文化节旅游人气的全面提升。在倒逼中,洛阳旅游激发了潜力。
日前,洛阳市发布第35届洛阳牡丹文化节成果。
旅游惠民倒逼产业升级。洛阳旅游由“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转变。文化节期间,洛阳市接待游客2493.96万人次,总收入22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11%、13.07%。人均消费为884.65元/人次,同比增长6.5%。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2017亚太旅游协会探险旅游大会及交易会暨河南洛阳探险旅游与装备博览会成功举办,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及20多个省(直辖市)的宾客参会,3天接待游客5万人次,实现交易额5.6亿元。河南省副省长舒庆称赞:“国际大于国内,内容大于形式,专业大于普通”。
新业态产品异军突起。多个高品质的新业态节目异常火爆,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史诗剧——《武则天》接待国内外观众3万余人。以老城文峰塔及周边为主体的洛邑古城景区的开放,点燃了市民和游客出行的热情。牡丹文化节期间,洛阳成了不夜城,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增加了旅游消费。
《人民日报》刊发评论《产业升级要善用倒逼》指出:抓改革、促转型,怕的就是见事迟、行动慢。产业转型升级,不被眼前利益所迷、局部疼痛所阻,自我革命才能破茧成蝶,倒逼一下才会走上康庄大道。
推动被动管理向全面提升转变,“倒逼”虽“苦”,却换来发展之“甜”。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志民介绍,“倒逼效应”实现了旅游产业从门票经济向全域旅游转变,牡丹产业从单一观赏型向全产业链转变,牡丹观赏园模式创新、服务不断提升。
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如今的洛阳市,力争把每一件实事都办到群众“心坎上”。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十三朝古都的人民,正沐浴着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舒适与便捷,迈向幸福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