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巴渝文库》取得重大进展
《巴渝文献总目》出版 仅古代诗词歌赋目录就收录6407条
《巴渝文献总目》 重庆出版社供图
6月10日上午,我市“十三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巴渝文库》首部作品《巴渝文献总目》出版座谈会在重庆图书馆举行,市内外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据介绍,这部由重庆图书馆编纂、重庆出版集团出版的《巴渝文献总目》分“古代卷”“民国卷”共7册,收录巴渝著作文献7212种,单篇文献29479条,共200多万字。《巴渝文献总目》历时7年编纂出版,首次完成了对巴渝历史文献大规模系统摸底工作,也是我市“十三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巴渝文库》的第一个硕果。
《巴渝文库》丛书将达300种
据悉,《巴渝文献总目》作为《巴渝文库》的第一部大书,在梳理自上古起、下至重庆解放前的历史文献基础上,收集“籍在巴渝”、“在巴渝写”、“为巴渝写”的著作,反映出巴渝文化的生成、流变、发展的基本轮廓。当中,整理的文献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刘禹锡等文学巨擘寓迹巴渝,催生的以“夔州诗”为品牌的流传千古的诗篇;也有始于齐梁的民歌竹枝词,此后创造性转化为文人竹枝词,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巴渝本土作者佳作;还有革命先驱邹容的宣传民主思想巨著《革命军》;也有抗战时期周恩来、郭沫若、老舍、冰心等在巴渝大地上留下的精神文化遗产等。
按既定设计,今后十年内,还将以“文献”“新探”两大编的架构形式,继续推进《巴渝文库》的出版,争取总体量达到300种左右。
《巫山高》为题的诗歌超40首
《巴渝文献总目》共7册,其中“古代卷”里收录的从先秦时期到清代的诗词歌赋目录就有6407条。很多诗词歌赋从名字里就能看出浓浓的巴渝味道,不少诗歌中的地名,至今还在沿用。仅看一眼地名,就有“穿越”之感。书中对其出处都有详细的标注。
比如,清代王尔鉴写的《自佛图关夜行至白市驿》《牛角沱》,收录在《重庆题咏录》;清代王梦赓写的《龙门浩》,收录在清道光《重庆府志》卷九《艺文志》中;明代刘綎写的《佛图关纪事二首》收录在清同治《巴县志》中。此外,清代冯兰亭写的《海棠烟雨》《黄葛晚渡》《龙门浩月》,三首都与“巴渝十二景”有关。
6000多条诗词歌赋中,有不少都与三峡有关。比如,以《巫山高》为题所写的诗歌就超过了40首,分布在各个年代。比如,上至先秦两汉南北朝时期,收录在逯钦立辑校《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中就有一首《巫山高》,作者不详。到了隋唐五代,更是有大量作者青睐于这个题目,隋代崔仲方、李元操,甚至陈后主陈叔宝都写过《巫山高》。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也写过同名诗歌。
很多刊物讨论过“重庆的雾”
在“民国卷”中,又按照经济、交通运输、地理气候等多个主题梳理了相关文献,收录1912年1月1日至1949年9月30日间出版的所有相关文献。
从这些文献目录中,对当时重庆方方面面的社会情况可大致有所认识。比如,在经济篇中,对当时重庆各行各业都不乏有文献记载,《重庆火柴业概况》《合川煤业调查》《南川药材渝埠年销数量》《荣昌夏布业调查》《万县之渔业》等,不难看出各区域的产业特征。
在地理气候篇中,可以看到,当时很多刊物都重复讨论过一个话题——重庆的雾。以此为题目写的文章就有不少,比如《良友》1941年[第49期]发表过《重庆的雾》,《气象学报》1943年[第17卷第1-4期]发表过《重庆之雾》,《政工周报》1941年第4卷第2-3期、《时代精神》1941年[第3卷第6期]也发表过《重庆的雾》。
此外,在交通运输篇中,还能看到《川黔公路海棠溪贵阳间联运包车价目表》《华事外报:成渝铁路借款成立经过》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文献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