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寺用斋
寺里有石山堂素斋,可以对外经营,一客十元,五菜一汤,米饭、馒头、油条皆自选。
用斋者只需将十元钱递与收银的和尚,便可自行盛食。
收银的和尚不需开票,将钱朝抽屉一塞即可。
我倒是为庙里担心了,如此管钱,不怕有漏洞么?例如掉了十元钱啥的?
此念头转瞬即消,恨不得打自己的脸。佛门乃净土,岂可有妄念?千万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和尚之腹。
赶紧念了一句阿弥陀佛,排队打菜去了。
用斋人多,挤成一团,可见人气很旺,喜食素者不少。
严格来讲,在庙里用斋,应禁口无语才对,但此时乱如大排档,嘈杂的声音一刻不停,只得加快用斋节奏,早点离开算了。
素斋馆边上就是石山堂书画院,牌子是高山所题,乃金陵九闲之八闲马云的老师。
画院是个独立的院子,有一池,水清见鱼,假山重叠。
画室佛音袅袅,四壁挂唐卡、字画,令人心静如水,可品茗、挥毫。
大仙寺隐于开发区一角,并不张扬。在寻找时问过一城管,他说就是当地人,并不知有此庙,弄得我怀疑自己走错了路。
不过又想,既来之,往前走走再说,谁知只有几百米便是,不由感概这位城管,难道他是不识大仙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庙旁。
其实,大仙寺名声不小,是金陵唯一一座前殿供佛、后殿奉仙的佛道结合寺庙。寺庙中供的仙家,当地人尊称三位老太爷。
此寺是有典故的,明代时南京大石山有黄大仙显灵,众人便募资建大仙庙,大仙庙是道教庙宇。后大仙庙屡建屡毁,2007年更名为大仙寺,作为佛教活动场所,同时保留道观。2009年重建并对外开放,形成了前有大雄宝殿供奉释迦牟尼佛,后有大仙殿供奉黄大仙,张大仙,王大仙三位老太爷的独特风格。
寺庙是弘扬楹联书法艺术最好的场所之一,大仙寺也如此。
正门有书家撰一联,“众仙仁爱祥云荫万户;诸佛庄严法雨润群生。”
门旁好象是个茶馆,也有一联,“扬鞭断山留灵石;听泉品若悟禅机。”
进了大门,便可看到大仙寺三字高悬,下有金陵名家撰写的对联,“理玄各探科技园中藏佛寺;释道兼容如来殿后供神仙”。
再往里走,大雄宝殿门前刻的对联是,“古刹重兴凡圣悉济欢喜地;法王现在人天永为植福场。”
寺中有口仙人井,传为大茅真君茅盈前往茅山,路过石山,坐在秦始皇遗石上参悟道法,离去后便有一汪清泉如注。当地人如饮琼浆,不仅甘醇可口,神清气爽,还可祛病延年,知是神仙所赐,便将所打之井取名为仙人井。
大茅真君所坐的石头叫仙人石,就在寺中。此石乃秦始皇所赐。
秦始皇南巡时,见一山壁立千仞,挡住去处,知为王气所生。便跃马向前,举剑划地,名为秦淮。又挥鞭断山为三。山底为方山;山腰为赤山;山顶为土山;溅射的土屑积为竹山;飞出的碎石堆为石山,此块仙人石落地处便是日后大仙寺。
素斋养生,久食之便知。下午时分,抄罢心经,不知不觉中又步行至大仙寺,还想用斋。但见寺门紧闭,不觉一笑,怎么忘了寺庙早早关门的规矩呢?
不过环绕寺庙一观也是雅事。风乍起,想必寺里竹林哗哗作响了吧,盖住了鸟儿吱吱喳喳的情话。
若是鸟儿不懂分寸,在竹林里继续谈情说爱,影响到和尚打坐念经,护寺的狗会毫不留情地叫起来,将鸟赶出竹林,驱逐出庙门。
还想多留一会,肚子咕咕叫了,只得另寻吃处。(钱诗贵丁酉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