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是香港回归20周年的日子。据广东省水利厅通报,20年来,广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确保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安全。1997年至2017年6月底,广东累计对港供水超140亿立方米,实现质优、量足不间断供水,为香港繁荣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通过全年水量调度,每年枯水期东江流域新丰江、枫树坝和白盆珠三大水库可调水量超50多亿立方米,可满足东江流域3个枯水年的供水需求,对确保对港供水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东深供水占香港用水需求75%
北起东江、南到深圳河,由68公里专用输水管线、6座泵站、2座电站、2套独立电网、2座调节水库和1座生物硝化站等组成的东深供水工程,宛如蜿蜒于珠三角东岸的一道输水“长城”,担负着向香港、深圳和东莞工程沿线三地2400多万居民提供生活、生产用水的重任,作为香港唯一外来供水水源,东深供水工程目前占香港总用水需求的75%。
省水利厅介绍,1963年,香港遭遇大旱,政府租用油轮到珠江口抽取淡水,并对市民限制供水,每4天供水一次,每次供水4个小时,全港350万市民生活陷入困境。
1963年底,时任总理周恩来批准兴建东深供水工程,缓解香港用水困难。工程北起东莞桥头镇,全长68公里,经过多级泵站把东江水提升后,进入深圳水库,最后用输水管道送往香港。
东深供水工程于1964年动工,1965年建成通水。自工程建成以来,为满足香港不断发展对用水量的需求,工程进行了三次大规模扩建,供水能力从最初的年供水0.68亿立方米增加至17.43亿立方米。
众多设备双备份确保供水安全
1997年香港回归后,为进一步确保对港供水安全,广东于2000年投资49亿元,对东深供水工程进行全面改造,将供水系统由原来的天然河道和人工渠道输水改造为封闭的专用管道输水,实现清污分流。工程于2003年6月28日完工通水,年供水能力提升至24.23亿立方米。
“为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确保供水安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许多设备都采用双备份。”工程有关负责人表示,如沿线梯级泵站机组采用6用2备设计;调度中心按1主1备设计等。
在塘厦金湖泵站,笔者看到,这里共有8台抽水机组,其中6台正在运行,2台处于备用状态。据泵站负责人介绍,如运行中的机组出现故障,备用机组立即启动运行,确保供水不受影响。
建世界最大生物硝化站提升水质
1998年,广东投入2.8亿元,在深圳水库入库口建成世界最大、日处理400万吨的生物硝化站,从东江引来的水,全部经过生物硝化站过滤、净化后再进入深圳水库,然后通过深圳水库再输往香港。
笔者在深圳水库生物硝化站看到,在生物处理池中设有6条长270米、宽25米、深5.5米的水体净化通道,每条通道有14万条生物填充料,水体经过填充料时,75%以上的氨氮和有机物将被吸收,从而达到净化水体,提升供水质量的作用。
累计建成污水管网6000公里
除了建好东深供水工程,广东先后出台《广东省东江水系水质保护条例》等13部法规规章,成立了专门的水质保护监察机构,划定了2800平方公里水源保护区,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
省环保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保护东江水,2011年以来,东江流域内广州、深圳、韶关、河源、惠州、东莞等6市共拒批涉影响东江水质的发展项目约7000个,淘汰重污染企业1391家。截至2016年底,流域内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42座、累计建成污水管网约6000公里,日处理能力924.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