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16时11分、16时30分、16时41分,由广州开来的三趟“和谐号”动车组相继停靠在贵阳北站,1500名港澳游客、500名广东游客涌入贵阳,为了一个共同的目的:避暑。
“凉快、凉快,贵州确实凉快!”谈起对贵州的第一感觉,广东游客王力一连说了好几个“凉快”。王力告诉记者,他就是冲着贵州的天气来的,“这儿才20多度,广州今天最高气温已经达到33度了。”
出站口,侗族小伙的芦笙吹得格外热情。香港游客陈泉忙着拍摄,手机一直不肯放下:“都说‘多彩贵州’,终于明白了,贵州民族风情确实多彩。”
策划此次专列活动的贵州携游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卫东,一脸喜悦地告诉记者:“我们把握住了天时、地利。”
邓卫东所说的“天时”即游客避暑的意愿——
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显示,2017年中国避暑游呈现出大众化向全民化迈进的趋势,居民出游避暑意愿强烈。
“地利”是贵州得天独厚的气候和景区优势——
贵州被业内称为“全国难得的亚高原避暑胜地”,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2℃至25℃,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至1400毫米,夏季平均湿度在65%左右。且在森林的自然调节下,习习凉风吹走夏日闷热。六盘水有19℃的夏天,安顺摘下“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称号,“爽爽贵阳”避暑旅游品牌早已名扬开来,贵州宛如一个天然大空调。
“如果游客仅仅只是图个凉快,在家里吹空调就可以满足,何必长途跋涉?气候优势,并不是游客选择贵州的唯一理由,贵州的美景与风情最终‘说服’了他们。”邓卫东的结论,与中国旅游研究院的研究结果相契合:景区仍是避暑旅游的主要载体和依托。
“我想来看看亚洲第一大瀑布。”
“想去看看中国天眼。”
“我很期待参加彝族的火把节。”
……
说起此行的期待,游客的回答证明了上述的研究结果。
“贵州避暑旅游坐拥天时、地利,再加上推出的各种优惠及补贴政策,用贵州人民的热情汇成‘人和’,开拓避暑旅游市场大有可为。”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