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正文

全球报道:河北省黄骅市南排河再写"渔家傲"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18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南排河再写“渔家傲”渔民在张巨河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捕捞南美白对虾。(资料片) 苑立伟摄经历了曾经引以为傲的渔业鼎盛,
原标题:南排河再写“渔家傲”

渔民在张巨河水产养殖示范基地捕捞南美白对虾。(资料片) 苑立伟摄

经历了曾经引以为傲的渔业鼎盛,走出了近乎无鱼可捕有虾难养的困境,沧州市唯一的纯渔业镇——黄骅市南排河镇,从发展现代渔业养殖和渤海渔村风情游入手,改变传统渔业生产模式,正在描绘值得骄傲的“海堡”“渔区”新未来。

沿沧州100多公里海岸线,靠海排列着20多个渔村,当地合称为“海堡”“渔区”,目前它们绝大部分属于黄骅市南排河镇——沧州唯一一个纯渔业镇。近日,记者走进南排河镇,迎着扑面而来的海风,感受这里跃动的气息。

塑料棚养对虾

“今天的虾刚一出棚就被抢了!”在南排河镇镇政府一间办公室里,张巨河村村主任白福禄先告诉记者一则新闻:他们村刚大规模试养成功的小棚南美白对虾一出塘就被等在地头儿的收购商抢购光了。

小棚水产养殖模式在本地获得成功对南排河镇来说可是一个大喜讯。前几年由于海水污染、海洋资源枯竭、苗种退化等多种原因,传统的近海捕捞和露天海水养殖生产模式举步维艰。南排河镇引导渔民眼睛向外,寻找渔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新路。

2016年,张巨河村在镇里的支持下,决定引进投资小、适合普通渔户经营的“如东小棚养殖”模式,在全镇各村中率先由村集体出资,建成了110个养殖温棚。

养殖温棚建好了,村民们却无人承包:“没这样养过,别赔了。”在大家观望之际,刘淑春成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今年初,他以每棚每年2000元的价格承包了整个基地。

张巨河村的小棚养殖基地就在沿海公路西侧,盐碱滩上整齐排列着110个白色塑料大棚,外表和蔬菜种植大棚没什么两样。走到里边才发现,塑料薄膜棚覆盖之下是一个池塘,正在充氧的池水翻腾着欢快的水花。在基地边的一个简易房中,长得高高大大的刘淑春正在与收购商通话:“要200斤的都等了3天了,你要2000斤我现在怎么给你?”

搞大规模小棚养殖毕竟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刘淑春也遇到过不少难题。“咱们这里的海水钾含量低,加上一开始引进的虾苗质量不太好,遭受了不少损失。后来专家来帮助解决了问题,虾的成活率大大提高了。现在养殖户都进了镇里帮助建的微信群,遇到问题,群内的专家会随时帮助解决。”带着记者参观基地的刘淑春拿脚踢了踢棚间地上的一丛芦苇,“不想新办法,盐碱滩上就只能长这个。”

小棚养殖效益到底如何?白福禄算了一笔账:“拿这茬虾来说,每个棚的产量大约1000斤左右,现在市场价格26元/斤,每个棚利润大概在1.6万元,而这样的棚一年可养两茬虾,效益是露天土塘养殖的数十倍!”

走出眼前这片海,看见了更宽广的海。紧临沿海公路的启瑞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高位池也在捞虾出售,聂振树是股东之一,他是2014年在山东看到了这种养殖方式并进行本地化养殖获得成功的;金汇水产公司则是招商引进的工厂化养殖范例,投资1.12亿元,占地1000亩。记者看到,宽大的厂房内养殖池密布,这里既能育苗也能养殖舌鳎、海马等高档经济鱼类和海珍品。这种工厂化养殖模式效益是传统养殖模式的上百倍。

开放让渔区干部群众以更宽广的思维认识眼前这片海。南排河镇党委副书记田金栋介绍说,在各项惠渔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南排河镇正在形成一二三产稳步发展、地方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体系。下一步,南排河镇将投资2.08亿元,推进7万亩露天虾池改造升级项目,全部养殖池塘通电、通路,将惠及近1.5万户养殖渔民,并为未来开展渔业休闲游打下基础。

虾塘渔港皆是景

正是休渔时节,南排河镇大大小小的港湾挤满了船,钢壳船的蓝色船身与林立的桅杆上的红旗辉映构成一幅传统渔村的风情画卷。

一条被当地人称为“海挡”的大堤将渔村与港湾、大海分隔开来。海挡东边是淤泥质的海滩,午后潮水还没来,几位渔民正在捡泥螺。与不远处沿海公路的繁忙相比,眼前的海堡渔村多了一份静谧,穿行其间,偶见渔民在门口织补渔网。

“看见了吧,我们村里都是海景房!”走在张巨河村东的海挡路上,蔡彬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蔡彬是张巨河村村委会秘书,他说村里正琢磨着如何让渔村民居变身能接待游客的“海堡渔家小院”。

张巨河村的民居可称为一部凝固的渔村发展史:新村、老村、楼房小区从北向南沿海边依次排列、风貌各异。老村中还保留着几处泥草房,屋顶上星星点点满是贝壳,让人印象深刻。新村的砖瓦房布局整齐疏朗,两排房之间的距离足有20多米。

蔡彬新改造的一个“海堡渔家小院”坐落在新村里,不大的院内白沙铺地,布设着木质小平台,屋内的居室、卫生设施设计精细、充满韵味,这是蔡彬曾在海外读研究生的侄子蔡维致帮助设计的。“我对渔家游很感兴趣,曾为此走访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学习。我们已经改造了四个院子,今年4月中旬试营业,现在已接待游客600多人次,差不多一半来自北京,其余来自天津、廊坊、沧州等地。”蔡维致告诉记者,淤泥质的海滩一度被视为海堡渔区发展旅游的局限,但游客们的反应表明,他们对这里的一切充满新奇感。

潮水渐起,在滩上捡泥螺的后塘堡村渔民李振林准备收工了。“海堡旅游能做起来挺好,盐场、贝壳堤、大米草、风机都是现成的风景,游客玩玩海钓、捕捕鱼、尝尝海鲜,我们挣钱的路子也就更多了。”

行驶在沿海公路上,路边渔村村口大红鲤鱼形的村名牌和高杆之上代表海堡文化、龙头凤尾的桅羽儿煞是惹眼,拥有8000多人的歧口村正在加紧打造“北方第一渔村”,不远处的南大港湿地已纳入渔区体验游的线路……

南排河镇是九河入海之地,近年来当地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环保措施。渔民们普遍反映从去年开始,明显感觉海水水质在变好。一个天蓝、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渤海渔村风情小镇呼之欲出。(记者张岚山)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