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昆仑山脚下、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有一位来自北京的英语教师,她先后四次主动申请援疆,给新疆和田的孩子们送去知识,也送去了无私的爱。她叫薛献军,今年53岁,现为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教科研室主任。
7月11日,在新疆喀什举行的第六次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上,112名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薛献军榜上有名,走上了庄严的领奖台。
北京与和田,遥隔万里,火车无直达,飞机要经停。两个似乎并无交集的地方,因为20年前开始的援疆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薛献军也因此与和田结下不解之缘。
2008年6月底的一天,曾任北京广安中学(后改成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教务主任的薛献军,看到校领导传达支援新疆教育的文件以后,心情久久无法平静。第二天,她早早赶到学校,郑重地向领导递交了一份援疆志愿书。
北京奥运会刚一结束,薛献军就与北京市第六批对口支援和田的援疆干部一起登上飞机,航行近万里,来到南疆和田。她被分配到和田地区墨玉县二中,教初一年级英语,兼任教务处副主任。
“既然来了,就要多做点事情,把先进教学理念留下来。”夜深了,和田的万千灯光里,总有一束来自薛献军的宿舍。
在墨玉县二中,为鼓励孩子们学英语,她组织学生参加英语竞赛,唱英文歌,表演对话……把从北京买的福娃和“鸟巢”、水立方模型作为奖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她还教双语班的维吾尔族学生写汉字,为让孩子们看清自己写的方块字,她每天都要抽时间练习正楷。
“老师,我们舍不得您走!”很快,为期一年的援疆工作就要结束了。临别时,薛献军望着孩子们恋恋不舍的表情,默默地转过身去,悄悄擦掉离别的泪水。“有机会,我一定还来支教。”薛献军暗下决心。
2013年6月,薛献军写了一份再次援疆申请书。她恳切地写道:“我喜欢那里的孩子,喜欢那里纯朴的乡亲们,非常渴望再次援疆,为南疆教育事业尽一份力!”
薛献军如愿了。在离开墨玉4年后,她又站上了和田市五中的讲台。她欣喜地看到,短短4年,和田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崭新的教学楼代替了过去低矮的平房,不仅教室里安装了暖气,连水泥黑板也换成了多媒体白板。
和田市五中是民汉合校,1/3的孩子小学并没学过英语,老师的教学水平也参差不齐。为尽快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升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薛献军推出多媒体示范课;牵头组织初一年级的9位英语教师,进行《如何发挥初一学生学习英语的主体作用》课题研究;结合维吾尔族学生的特点,编写乡土教材《初中学生记忆英语单词的有效方法》……
2014年夏,当北京援疆的技术干部任期结束就要离开和田时,薛献军又一次递上申请,主动要求留下。“和田的孩子需要我,我更舍不得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
2015年5月,薛献军第四次递交了援疆申请书:“我是一名党员,倍感责任重大,我想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分担忧愁……”也许是找不到拒绝她的理由,薛献军的第四次援疆申请最终被批准了。
援疆期间,薛献军花费两万多元资助了8名学生,孩子们都管她叫“北京妈妈”。
“如果没有‘北京妈妈’,我可能已经辍学在家种地,或者出嫁了。可以说,我现在的人生是她给的。”曾受薛献军资助的维吾尔族女孩肉孜婉古丽,从喀什大学毕业后,如今成了墨玉县的一名教师。当年,由于家庭贫困,肉孜婉古丽上完初中后无法再继续学业,薛献军得知后,每个学期资助她1000元,让她顺利考上了高中。“薛妈妈,您教我的做人道理,我会一辈子记住的。”肉孜婉古丽说。
时光荏苒。如今,很多曾受薛献军帮助或教过的孩子,以她为榜样从事着教书育人的事业:祖丽皮耶成为一名幼师,杨文文考上了四川教育学院……这一切,让薛献军欣慰不已。
“将来我老了,也许孩子们不一定记得我的名字,但他们一定不会忘记,有个‘北京妈妈’曾经和他们在一起。”薛献军在日记中写道:“四次援疆,给我的人生增添了特殊的意义。一生中,能为和田孩子尽一份责任,是我的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