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顾明远:“将来高考制度彻底改革了,彻底改变了,衡水中学的办学模式将来肯定是要被淘汰的。新高考改革最终就是要改变这种现状,‘高考指挥棒’将完全指向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应试教育是管用的”这种观念,虽然改变的过程可能比较漫长,尤其是观念的转变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要坚信这一点。”
“目前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透露。
作为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的24位委员之一,顾明远指出,从初稿到定稿、正式出台,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之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经中央常委会议、政治局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高考改革决策过程是非常慎重的。
除此之外,由中央拍板的高考,又将对整个基础教育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现在来看看那些该转变的观念
大多数国外大学的做法都不适合我们中国的国情。
为什么?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诚信体系还不完善,这是目前我们遇到的最根本的难题。
以一个美国孩子为例,当时哈佛大学录取他,一个重要因素是他自己写的500字的自荐介绍,他在自我介绍中写了自己的爱好、对专业的看法等等,哈佛非常欣赏。但这样的方式在中国缺乏可操作性。我们的社会相对缺乏诚信和透明,老百姓对于走后门、对于黑箱操作深恶痛绝。
所以我们的高考还是得走自己的路,按照国情来进行设计。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不公平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考试对每个人大都只有一次机会。有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但高考的时候一紧张,就没考好,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高等学校的类别有很多,层次也有很多,用一张考卷要考这么多不同的学生,显然不是很合理。比如有的孩子动手能力很强,但考试不一定很擅长。那么这样的孩子参加高考,用分数定终身,对这个学生来讲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新高考改革,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
从“招分”转向“招人”
高考是一种选拔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而设的,它与平常的考试不一样。大家都说高考是“指挥棒”,那么这个“指挥棒”到底应该指向哪里?
原来的高考,你考什么老师就教什么,你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很多学生并没有自己的志向,也没有专业兴趣,所以考上大学的不少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对所学的专业并不喜欢,缺乏钻研精神。而事实上,大学需要的是那些有专业兴趣、有激情、有思想的学生,而不只是分数高的学生。
新高考改革正是要解决这个问题。
-
新高考采用“3+3”模式
2017年起,新高考方案实行“3+3”选考,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权。我将来要选择什么样的专业,我喜欢什么科目,都由自己来定,所以也就客观上倒逼了高中课程改革。
“3+3”模式,就是说,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
考核学生综合实力
新高考改革的另一个突破,就是将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作为招生录取时的参考。
过去高考只有书面考试,只有一个分数,而现在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你的思想品德如何,你的体育锻炼如何,你参加了多少公益项目。这个虽然很难量化,但根据方案设计,可以如实把每个学生平时的情况客观地记录下来,在大学自主招生时作为参考。
-
实行分类考试
新高考方案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实行分类考试,也就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分开进行。
事实上,教育专家们很早就提出,高等职业教育不需要再进行文化考试,而是以高中学业考试为基础,然后再考一下学生的动手能力、技能等。这样做可以“解放”一批学生,那些报考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再需要参加高考。
从理论上说,高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校水平是一样的,要求是一样的,不过是性质不同。但是,中国的老百姓普遍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他们总感觉职业学校低人一等,所以新高考方案中的分类考试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这其实是新高考改革中很重要的一个举措。
从幼升小开始培养兴趣、特长将成为首要任务
学校、家长和学生适应新高考方案,其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要从“分分计较”转变成“以人为本”,老师和家长需要尽早地了解学生,知道学生有什么特点,知道学生有什么爱好,从初中甚至小学开始,就要启发孩子发展自己的特长,从而能够在高中阶段做出自己的选择。
中国今后的高考录取将完全改变旧有的录取模式,先取消三本院校,并逐步实施按照专业录取,改变一直持续至今的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分数线录取的方式。
2017年先行试点新高考的浙江省,每个学生将可填报80个专业,就是要充分挖掘出每个考生真正的兴趣、特长、爱好等的方向,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2020年也已经正式确定采取这样的大学录取方向。
要想给自己的孩子选到最好的专业方向,最大限度确保孩子从“成人”到“成才”再到“成功”,兴趣、特长、爱好的建立必须从小不间断发现、引导和培养,幼升小时就成为开始学校这方面教育培养的起点。
所有科目都将考验语文水平
改变中国高考几十年来文理分科带来的偏科、知识面狭窄、过早抑制学生可塑性等的严重弊端。
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
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让每个学生在全程12年的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高质量的阅读需要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语文重点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北京高考语文如下图
没有广泛的语文阅读积累是很难完成的。
此外,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
举例:
原来参加高考做数学卷子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
而语文、阅读的这一切将反映在今后所有高考科目中。
有趣的是,据了解,在北京,原来通过奥数掐尖来的很多知名重点中学正在前所未有地通过多种办法去迫不及待地提高那些奥数牛孩的语文和人文素养。
中高考将包含小学知识,学科无考试大纲
以后的高考、中考,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
通过中考、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广度而不是难度,纠正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该掌握的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必须掌握,必须掌握的还要掌握牢固。
降低学生平时学习负担,摒弃在全国普遍存在的9年义务教育畸形掐尖的严重现象,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年龄阶段正常、合理的教育环境,逐渐修补早已破坏深重的国家教育生态。
为展现国家的决心和实施的力度,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全国上下中小学学校教材全都采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以对接国家教育的重大变革。
今后,主要学科的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哪个学生的知识越宽广、体系越健全而不是越艰深,哪个学生就会成为教改重大变革最受益的群体成员。
降低小升初选拔性
偏重搞全面素质教育而放弃传统的应试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必然是降低小升初的强选拔性,使小学、初中教育逐步均衡并优质。
其中有三大举措目前看是最见效的。
第一,将普通小学纳入优质教育学校或教育集团并实现直升优质教育初中校;
第二,强推贯通培养。不仅小升初有优质初中校直升,初中校的学生也会建立直升优质高中的机制,以北京为例,2018年就会逐步开始推进;
第三,通过“校额到校”机制,让更多普通初中校的学生能进入重点高中校就读。目前山东青岛的校额到校比例已经达到了65%。
生涯教育规划必将日益重要
全面素质教育内容庞杂,体系众多,远不像应试教育那么单一,既要瞻前顾后又要恰如其分,需要很客观全面的把握和策略。
顾明远教授在这方面也指出,生涯教育主要是告诉孩子怎么了解自己,怎么了解他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从而提前对将来的学习和人生进行规划。
全面素质教育如果失去了对每个学生学涯教育和生涯教育的规划,很容易偏离方向。
教育改革,你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