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浙江 » 正文

全球报道:古城换新颜 水乡添动力 绍兴越城区快马加鞭改造“城中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7-26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绍兴越城区,71岁的沈玉美关上老屋的木门,沿着左弯右拐的小道,离开了居住半世纪之久的则水牌。每一天,都有人在与脏乱差的“城

绍兴越城区,71岁的沈玉美关上老屋的木门,沿着左弯右拐的小道,离开了居住半世纪之久的则水牌。

每一天,都有人在与脏乱差的“城中村”作别。一声声再见,是为了更好的重逢。今年初,越城区召开“项目三进”动员大会,以拆改快进为牛鼻子,带动招商优进、建设推进,拉开了城市转型跨越发展的序幕。截至6月底,该区“城中村”改造已签约231.36万平方米,拆改量为前十年之和。

拆改快进中,一块块城市“疮疤”被抚平,一个个建设项目得以快速推进,百姓生活质量改善,城市空间腾笼换鸟,越城大地日新月异。在越城区委书记徐良平看来,这股因拆改而凝聚的强大精气神,为越城区的浴火重生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底气和动力。

城市梦的呼唤

离城市,很近又很远,这是东湖镇则水牌村、松陵村、水产村一带村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隔着一条环北路,向南是高楼林立、兴盛繁华的迪荡新城,而则水牌区域,却是需要斜着打伞才能穿行的棚户区。拆改之前,人们一直过着拎马桶的日子,与城市风景格格不入。

伴着挖掘机的进场作业,一排排低矮杂乱的危旧房渐渐消失,绍兴谚语“松陵则水牌,马桶沿路摆”描述的尴尬景象也将不复存在。

东湖镇党委书记刘明华,曾一次次来到这个被水域包围、被时代遗弃的“城中村”,急切地寻找它的突围之路。

旧时,这里因水域宽广、水网密布,村民大多从事渔业,富庶一时。但如今,百姓蜗居一隅,基础设施落后,交通极为不便。加上生活污水直排,周边水域水质发黑,江南水乡黯然失色。

这是一方人的困惑,大量绍兴原住民,明明身在城中,却与城的距离越来越远。这也是一座城的心结,迈入新世纪以来,越城区的行政区域面积一再扩展,城市化的进程愈来愈快,但辐射带动力不强,经济总量相对滞后,城市首位度始终不高。

灵芝镇,虽然是“镇”,却先后扮演着越城区行政中心、绍兴市行政中心所在地的重要角色。42平方公里的镇区,就有10平方公里的水域,还有一个6000余亩大的湖泊。在这里,规划着科技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金融商务高地……一个现代化的绍兴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然而,今年年初,当镇长王寅打开地图时,展现于眼前的却是一个被村围困的城——42个村、社区、居委会中,还有30个有待城市化。大量“城中村”盘踞土地,城市建设举步维艰。

调任越城区委书记后,徐良平曾多次到“城中村”调研,也深深地意识到,“这是越城区发展的一大顽疾,已到必须根除之时”。

2017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借着浙江省把“城中村”改造作为“三改一拆”重点的东风,越城区召开声势浩大的千人大会,以铁的决心扑向“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的告别

“这么大的拆改量,怎么可能完成?”当天,走出千人大会会场时,不少干部的脸上都挂着愁容,“要知道,过去十年,越城区‘城中村’改造量也没这么多。”

副区长陈学军告诉记者,今年,省里给越城区下达的“城中村”改造任务是132万平方米,绍兴市给区里下达的任务为184万平方米,但越城区自我加压,定下300万平方米的年度目标。这在大多数人看来,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至2月16日,灵芝镇小观、洋渎两村近1200户村民、62家企业,在10天内全部签下拆迁协议。消息传来,大家突然意识到,“越城真的要开始变了”。从小观、洋渎两村的拆改开始,越城区滞缓多年的“城中村”改造,终于撕开口子,进入快进模式。

城南街道东光村,曾是“城中村”改造的“老大难”。街道党工委书记罗方远说,这个位于市中心、邻近两所高校的村庄,有条著名的“垃圾街”,拥有164间商铺,还有10多栋别墅。十余年来,因情况复杂、利益纠葛,这里始终拆不下来。但令人诧异的是,短短20多天,东光村就完成拆迁签约。而稽山街道丁斗弄村,更是创下12小时完成签约的记录……

拆改快进的越城速度,是怎样炼成的?越城区城改办主任金越峰认为,这得益于“公平、为民、和谐、清廉”的拆迁法则,更依赖于广大党员干部克难攻坚、无私奉献的铁军精神。

令刘明华印象深刻的是,这次拆改,不是乡镇独自在战斗。一个则水牌区域拆迁项目,就有200人的集体力量在协同。“区领导亲自挂帅,镇街属地全员参与,倒排时间、挂图作战,拆改工作势如破竹。”他说,这是东湖镇能啃下则水牌拆改的重要原因。

拆改中,总会遇到百姓不理解、不支持的情况。对此,徐良平反复告诉工作人员:“我们的政策或许不能让所有人满意,但服务一定要让百姓满意。”每当夜幕降临,干部们便挨家挨户上门宣讲政策、分析利弊;签约后,马上把奖金送到农户家里;到了后期,又悉心地为拆迁户找房租房,常常忙到后半夜才能回家。

截至6月底,越城区不仅快速推进“城中村”拆迁,还悉数完成300处滞留户的搬迁工作。刚柔并济的铁军作风,让越城区“城中村”改造创下一个又一个奇迹。

新越城的崛起

一个多月前,搬离东湖村的村民何加强,在女儿居住的小区里,购买了一套126平方米的新房。儿子也拿着拆迁补助,购得139平方米的公寓房。“小区环境很好,女儿就近在边上,我和老伴挺开心的。”何加强说。因拆改快进,已有9000余户村民,改善住房条件,实现了城市梦。

在城南街道原东光村所在地,已被拆平的空地上,不少工人忙碌清理,镜湖路连通工程即将启动。这意味着,这条十年之久的“断头路”,终于要接通了。

镜湖路,自东向西贯穿越城核心区的一条交通动脉。十年前,镜湖路修建至此,却遭遇了东湖村拆迁的“肠梗阻”。“几次拆不下来,镜湖路的建设,只好止步于此。”罗方远说,“城中村”拆改不力,重大工程难以推进,这样的案例,在城南街道乃至整个越城区,曾比比皆是。而今,一个个发展的桎梏被逐一打破。

拆出信心,更拆出发展的决心。不到半年时间,灵芝镇已完成10个村庄项目的拆迁。镇里还排出时间表,要在五年内,把余下的20多个“城中村”全部拆改完毕。

“这是一个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过程。”徐良平说,通过上半年的拆改,越城区已腾出8000余亩宝贵的城建用地,拆除违建35万平方米,拆除危旧房约10余万平方米,每天减少排污1200余吨,河道水质显著提升,杭绍台高速、新三江闸排涝等省级重点工程建设推进,城市建设、环境改善获得双丰收。

不仅如此,在拆改快进的带动下,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开门红”: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7%,创下自2013年以来16个季度的新高;15项GDP评估指标中,有8项指标在六个区、县(市)中排名位列前四位,13项指标比去年同期有明显增长。半年度的有效投资、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排名全市首位……

数字背后,是全区干部焕然一新的精神面貌。拆改中,越城区组建了31支铁军,区级领导、部门镇街的810名干部团结协作、日夜不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概,以“不为困难找理由,只为成功想办法”的韧劲,拿下拆改项目,也赢得了百姓点赞。

在徐良平看来,这种强大的“拆改精神”,已化为越城区发展的精神财富。眼下,越城区正历经行政职能的重大转变、行政区划的再度调整,“这是越城区最好的历史机遇,也是最后的发展机遇,惟有牢牢抓住和把握,才能不负历史、不负百姓。”

“越城如何崛起”,这个问题,曾让越城人困惑过。而今,答案已然清晰。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