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民航建设专项规划发布,民航业进入发展“新跑道”。
增长较快,规模偏小,是我省民航业发展的现状。据统计,“十二五”以来,全省民航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2%、11%,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民航旅客、货邮吞吐量总体规模一直位居全国后位,近年来在华东六省一市中排名末位,2016年底,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739.2万人,离1000万人的吞吐量目标尚存在较大差距。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安徽省民航建设专项规划(2017—2021年)》,提出了加快全省民航发展的新目标、新举措,为全省民航业谋突破、上台阶规划了“新跑道”。
正视短板,力避“虹吸效应”
《规划》指出了我省民航业发展的突出短板。我省运输机场数量少、地域服务范围不广,全省16个设区市中只有5个市拥有运输机场,按直线距离100公里计算,有36%的县级行政单元未被航空服务覆盖。基地航空公司少,航空运力投放总体不足,全省仅合肥新桥机场拥有东航1家基地航空公司入驻,是华东地区省会机场中基地航空公司最少的,而其他支线机场尚没有基地航空公司入驻。
空域环境也逐渐成为制约全省民航业发展的“瓶颈”。安徽空域是长三角西大门,多条航线成米字型汇聚在合肥导航台上空,使该点飞行流量常年位居全国前三位。随着空域内飞行流量逐年增长,空中交通管制负荷逐年增加,空域资源矛盾日益突出。
随着全省高铁网络的进一步完善,民航业面临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剧。同时,省外机场对我省客流“虹吸效应”明显。因此,今后5年,我省民航要想取得突破性发展,面临较为严峻的挑战。 为了应对高铁竞争,力避“虹吸效应”,《规划》提出,进一步完善机场布局,力争到2021年,全省基本形成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区域性航空枢纽为中心、其他支线机场为节点、通用机场为补充,覆盖全省、辐射周边、通达全国及部分国家的民用航空网络。全省开通民航运输机场达到10个,建设通用机场16个以上,实现全省92%的县级行政单元能够在地面交通100公里范围内享受航空基本服务。
与此同时,力争显著提高合肥新桥机场的枢纽能力,开通航线100条以上,基本实现与国内适航省会城市全部通航。进而支撑全省民航运输规模不断扩大,全省旅客吞吐量、货邮吞吐量年均增长率保持12%以上。到2021年,全省年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突破11万吨。
建设机场,完善航线网络
新建扩建一批干支线新机场,进一步优化机场布局,是推动全省民航突破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保障。
《规划》提出,适时启动合肥新桥机场二期建设,继续完善合肥新桥机场设施水平,新建两个E类货运专用机坪,新建10个客机远机位。适时开展第二跑道、T2航站楼及配套空管工程等前期研究。
芜湖宣城、蚌埠、亳州、宿州、滁州等民航机场建设项目将加快推进。芜湖宣城机场拟选址芜湖县小庄,按4C级标准建设,跑道长2800米。蚌埠机场拟选址怀远县淝河乡腾湖,按4C级标准建设。亳州机场拟选址涡阳县标里镇刘竹,按4C级标准建设。宿州机场拟选址埇桥区大店镇梁家,按4C级标准建设。滁州机场,拟按4C级标准建设。
同时,还将实施阜阳、黄山、九华山、安庆等机场改扩建工程,并积极开展新建金寨民航机场以及迁建安庆、黄山机场前期研究。
在优化机构布局的同时,我省还将积极培育完善航线网络。扩大合肥新桥机场国内航线覆盖区域,继续巩固和加密热点城市航线航班,基本实现与国内适航省会城市通航。着力培育支线航空网络,以合肥新桥机场为核心,省内支线机场为重点,引导航空公司通过合肥新桥机场经停或串飞支线机场,加强干支航班衔接。打通黄山、九华山至热门国家、省份的航线网络,努力把黄山机场建成区域性旅游航空枢纽。抢抓“一带一路”发展机遇,积极拓展国际客运航线,大力发展国际货运业务,力争航线网络延伸到欧洲、非洲、大洋洲和北美洲。
加强基地航空建设,是加大航空运力投放、完善航线网络的重要举措。我省将进一步加强与基地航空公司合作,支持在安徽完善航线网络,对其新开、加密航线给予一定的航班补贴。与东方航空公司开展深度合作,支持东航安徽分公司做大做强,并增加在合肥新桥机场的运力投放。积极引入新的基地航空公司,对新入驻的基地航空公司在办公、生活设施及环境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制定有效的奖励政策,加快培育本土基地航空公司,补齐我省基地航空短板。
依托空港,做大临空经济
机场不仅是重要的客货运基础设施,更对促进区域开发、优化产业布局发挥着先行引领和带动作用。
《规划》提出,大力推进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建设。以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为依托,着力推进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产业与城市融合发展,推动对外开放合作和体制机制创新,探索以航空港经济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新模式,努力打造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以航空运输为依托的区域性航空物流基地、以航空器维修检测为主导的国际航空运输保障基地,形成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产城一体化的现代航空都市,努力争创国家级航空经济示范区。
同时,还将促进支线机场临空经济发展。合理发展黄山、阜阳、九华山、安庆等既有机场临空经济,结合机场和区域产业发展特点,探索临空经济发展路径,推动航空运输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规划和建设临空经济产业园。对芜湖宣城、蚌埠、亳州、宿州、滁州等新建机场,在机场前期工作阶段同步规划临空经济区,实现临空经济区与机场统筹规划和建设。
建立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多渠道融资机制,加大各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支持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运作”投融资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吸纳社会资本以合资、独资、项目融资等灵活方式参与机场和临空经济区建设。创新投资融资方式,探索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方式,确保机场作为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