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河北 » 正文

全球报道:武大前校长!教育不要被虚荣心绑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2  来源:舆情监测
核心提示: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撰写了一首《好了歌》,首句就是:“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所谓功名是指功绩和名声,

在《红楼梦》第一回中,曹雪芹撰写了一首《好了歌》,首句就是:“世人都说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所谓功名是指功绩和名声,语出《史记·管晏列传》,之所以人们忘不了,是因为它具有极大的诱惑力和功利性。因此,正确的功名观应当是,把为国建功立业与实现人生最大价值结合在一起,这样的功名观对社会往往具有推动作用。但是,如果不是以正确的观点看待功名,那就如《唐摭言》中所云:“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这是一种虚荣的功名情结,这也正如当今报考公务员,必须具有博士学位者一样,只图表面而不考察实际的水平与能力。

 

顾名思义,虚荣就是虚假的荣誉,是靠捧抬而树立起来的名声,因此它们是不真实的,或者是以不正当的手段攫取的功名。追求这种虚假功名的心态,就是虚荣心,而爱面子、好虚荣是攀比心理的伴生物。有一句俗话说,“死爱面子活受罪”,就是这种文化劣根性的集中反映。从心理学上说,爱面子、好虚荣的思想和行为,是一种预期性的焦虑,是一种病态心理,把不真实的或者虚幻的目标当作理想追求。

 

在中国的教育中,虚荣心的表现比比皆是,它渗透到教育的一切领域。无论是办学者或是求学者,也无论是学生的家长或是教育行政部门,都存在着严重的虚荣心。众所周知,有些人高分低能已经是被无数事实证明了的现象,但是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却仍然把追求高分作为目标,凡是考满分或前三甲者,总是备受表扬。可是,杭州天长小学班主任周武通过10年跟踪调查,得出了“前十名现象”的规律,这是值得重视的。他指出,凡是考前三名者,在日后的学习与事业中,都没有突出的成就,反而十名左右的学生,在日后的学业和事业中都有突出的贡献。这就说明,考高分或是名列前茅,都只能满足虚荣心的需要,于己于国都没有实际的意义。

 

每年一度的高考,总是会出现一批被称为“状元”的考生,状元的家长们获得了回报感,培养出状元的中学获得了荣誉感,而各大学以录取到状元而获得了自豪感。可是,状元是什么?他们只是此时此刻考试的一份记录,反映的是考生对试题的适应性和应试的能力。如果重新再考一次,状元或许会易人,这就说明考试具有很大的随机性。本来,科举考试已经废除了一百多年了,状元一词也被扫进垃圾桶。可是,在虚荣心恶性膨胀时,学校和媒体又把状元复活了,甚至被炒作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有人做了跟踪调查,自1977以来,全国涌现大量状元,但顶尖人才很少,他们大多从事平凡工作,过着平淡的生活。在对待状元问题上,为何屡禁不绝,这再次反映出我国大多数人都有虚荣心。

 

如何对待名校和名师呢?这也是区分实事求是与虚荣心的分水岭,应当说名校和名师能够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最终能否成才,还是决定于自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当属我国重中之重的名校,但被录取到这两所大学的学生,并不是个个都成为优秀的人才。有人对此类现象讽刺说:“播下的是龙种,而收获的是跳蚤。”反之,非名校甚至没有进入到大学的学习者,也有很多人成为杰出的人才。同样的,先后跟从同一名师的学生,并不是每个人都成为杰出的人才。华罗庚先生是世界级的数学大师,先后有一百多人做他的研究生,但称得上有点名气的数学家也只有五六个人,只占5%左右。所以,我一直主张要淡化名校和名师情结,决不能以虚荣心去追逐名校和名师,决定成才和事业成功的只能是自己。

 

在大学的合并、升格和改名问题上,最明显不过反映出我国高等教育界的虚荣心是多么的严重!除了部分老牌大学以外,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改名了,而且是一改再改,反正是校名越改越大,越响亮越好,甚至冠以“中国”,这是在世界任何国家都不曾有过的现象。清华大学被称为中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不少学校对“华”字趋之若鹜。美国和法国的学院甚至专科学校,几百年都不改名,并没有影响他们成为世界顶尖的大学。我国原来的专科学校,现在都升格为大学了,但我看他们一百年甚至数百年,也达不到那些教育发达国家学院的水平。因此,虚荣心害死人,除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的需要以外,只能是误导学生,误导社会大众,贻害无穷!

 

自1990年代初以来,一些官员和老板都涌进大学校园争戴博士帽,这也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这些人完全忘记了自己创业的历史,他们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原本并没有学位,有不少人甚至根本就没有上过大学。他们用不菲的金钱换得一个博士帽,除了装饰“脸面”,对他们的企业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帮助。

 

教育走不出困境,重要原因就在于教育被虚荣心所绑架。因此,我们必须发扬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求实、求真的教育理念,坚决杜绝一切虚荣心的表现,绝不留情地揭露弄虚作假的丑恶行径。必须秉持“板凳一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这样才能追求永恒的真理,做出传承百年甚至千年的学问。这才是我国重点大学应当追求的理想!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