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军事观察:中国航空发动机寿命为何比西方“短命”?一关键材料储量太低

   2017-09-16 环球火力5180
核心提示: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表明,航空材料是制约发动机突破最关键的因素,同时新材料的应用也象征发动机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媒称,中国开


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表明,航空材料是制约发动机突破最关键的因素,同时新材料的应用也象征发动机技术的重大突破。美媒称,中国开始从国际市场大量购买耐高温金属材料铼。很可能已经解决与之相匹配的发动机关键技术,将用于大量生产新型发动机。


当然,从全球铼消费模式就能看出中国人购买铼的原因:全球约80%的铼用于生产航空发动机。


铼的熔点为3180℃,在高温和极冷极热条件下均有很好的抗蠕变性能,适于超高温和强热震工作环境。它是发展航空航天以及电子工业等现代高科技领域极其重要的原材料之一。日益引起了各国材料学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世界上已探明的铼储量为2500吨左右,基础储量为7300-10300吨。93%的铼资源分布在西半球。而我国铼的保有储量仅为237吨。长期以来,中国战机主要落后在发动机上,而发动机又主要落后在发动机涡扇叶片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耐高温性能差。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动机寿命为几千小时,中国的航空发动机寿命最长为500小时。这样严重的影响到战机的使用性能。


不过航空发动机叶片的合金发展路线并不一定是添加铼,新成立的航发集团只要有恒心加大投入肯定能做出替代铼的材料。目前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进口,也要加强对低含量铼资源综合回收的投入,开发出经济合理的工艺技术方法,实现铼资源的回收,以满足我国现阶段航空发动机对铼的需求。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