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蚕共育技术真是好!我种了3亩桑,小蚕共育前,年收入只有6000元左右,小蚕共育后,年收入将近2万元。”8月28日,永新县石桥镇长溪村贫困户罗海林喜滋滋地向“三个90周年”大型主题宣传采访团记者分享他的喜悦。
行走间,一望无际的桑树林映入眼帘。阳光照在绿油油的桑树叶上,银光闪闪,如同夹杂着银色的绿色海洋。在长溪村,像老罗这样的蚕农还有很多。长溪村种桑养蚕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是当地一个种桑养蚕专业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行情好,蚕农受益多。后来受到市场冲击,蚕桑产业严重滑坡,导致村民贫困现象十分严重,长溪村被列入“十三五”规划扶持贫困村。2014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74人,其中黄卡26户101人、红卡15户67人、蓝卡4户6人。为了让这个传统产业重焕生机,近年来,石桥镇在巩固老桑园的同时,发展新桑园,以“基地+合作社+农户+技术服务+销售”的形式,创办蚕桑产业合作社,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社长,推行小蚕共育技术,由合作社统一将蚕种孵化出小蚕,并饲养到3龄蚕后再分发给蚕农饲养,提高小蚕饲养的成活率。
走进参与了该合作社的贫困户尹冠民家中,只见一间不到5平方米的房间被雪白的蚕茧铺得满满当当。“一张A4纸大小的蚕种可结出大约60斤蚕茧,每斤可卖20元。”尹冠民说。
记者了解到,参加合作社的村民,有能力养蚕的就享受共育技术以及利润分红,无能力养蚕的,可以桑园或产业发展基金入股的形式参与分红。合作社除小蚕共育外,还饲养大蚕,有能力但无条件养蚕的,可根据需要去合作社参与养蚕领取劳务工资。通过全面推行小蚕共育技术,现如今不少贫困户都获得了看得见的实惠。对此,石桥镇党委书记王景算了笔经济账:传统养蚕1亩桑园每批次养0.2张A4纸大小的蚕种,每张60斤,每斤蚕茧可卖20元,贫困户可获得收入240元;相比之下,小蚕共育1亩桑园每批次养0.3张A4纸大小的蚕种,每张100斤,每斤蚕茧卖20元,贫困户可获得收入600元,经济效益是传统养蚕的2.5倍。
目前,该村桑园面积达到1100余亩,养蚕农户225户,5亩桑园以上大户有23户,45户贫困户全部加入产业合作社,均享受到小蚕共育带来的好处。同时带动了周边村组的蚕桑发展,全镇蚕桑面积达到2100多亩,养蚕农户310余户,养蚕大户32户,蚕桑产业已成为该镇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 (记者 齐美煜 实习生 马婉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