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互联网+”激活群众文化

   2017-10-08 人民网1110
核心提示:“两节”期间,各地文化盛宴纷纷登场。以前,街道、广场就是舞台,四乡八邻就是观众;现在,舞台还是那个舞台,观众却来自四面八

“两节”期间,各地文化盛宴纷纷登场。以前,街道、广场就是舞台,四乡八邻就是观众;现在,舞台还是那个舞台,观众却来自四面八方——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群众文化更具时代气息、更有新鲜活力。

通常,人们觉得群众文化“土气”“俗气”,登不了大雅之堂,然而伴随“互联网+”兴起的网络直播、小视频恰恰“对接”上群众文化的乡土气息,来自基层群众的表演质朴又充满趣味。大爷大妈的“尬舞”也许不专业,却在网上收获不少点赞;年轻的乡村“主播”将直播镜头对准地方戏传人,吸引不少围观者。那场景、那乡音,越“土气”越解乡愁。“互联网+”时代,“土气”能转化为“喜气”“人气”,群众文化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群众的热情参与和创造让“互联网+群众文化”更精彩。如今,群众已经不满足于只当“看客”,由旁观者到参与者,群众文化规模越来越大,方式越来越多元。很多地方都在打造互联网文化平台,一些传统文化活动“触网”后获得新的生命力。一系列“拉丁快闪”经由微信公号的推送,在很多城市街头掀起表演热潮;“共享书店”让更多人在节假日捧起了书本,还能打通线上线下过一把“朗读者”的瘾。

无论新的、旧的,土的、洋的,“互联网+群众文化”异彩纷呈、创意迭出,表达了自我、愉悦了身心、丰富了生活,成为节日期间一道亮丽的风景。(记者 刘振)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