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天津 » 正文

全球报道:砥砺奋进的五年!一个村庄的美丽嬗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1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一个村庄的美丽嬗变古老的北运河淙淙流淌,在秋日的骄阳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的千亩麦田
原标题:一个村庄的美丽嬗变

古老的北运河淙淙流淌,在秋日的骄阳下,闪烁着粼粼波光。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的千亩麦田,轮作的玉米快要成熟了。“当年,这片地的麦子正在吐穗,习近平总书记就是站在这里,查看小麦的长势,关切地问我们种了多少亩地、浇了几遍水、收入有多少。”村民杨振刚记得清清楚楚,2013年5月14日,他正在自家地里干活,习总书记来了,亲切得就像一家人一样。

4年前的彼时,丁家瞿阝村1900亩耕地依然是传统的大田作物,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下来,每亩土地年收入不足千元,村集体年收入只有6万元。全村1800名乡亲做梦都盼富、想富,却不知如何能富。面对一次又一次的发展机会,这个小村没方向、没思路,也一次又一次与财富失之交臂,一直以来,村集体经济发展缓慢,在全镇处于垫底位置。

“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努力提高粮食自给能力,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多作贡献。短短几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我们!”那天,村党支部书记张宝军也在场,牢牢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之时,天津市委、市政府正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针对500个困难村经济发展“一村一策”精准帮扶计划,市级机关、市属企事业单位选派千余名干部组成300多个工作组,正在帮助更多困在致富路上的村庄开启新的篇章。

两个月后,市食品集团、市农科院以及区农业局帮扶组驻进丁家瞿阝村。都市型农业应该怎么搞?如何实现总书记的嘱托?帮扶组为乡亲们出谋划策,与乡亲们一起想办法。首先从农田基础设施入手,帮村里解决浇地这个老大难问题,现在全村灌溉全部采用地下管道,新建渠灌区面积达到了1400亩,8座管灌泵站已建成。由于农业用水有了保障,粮食产量连年增长。就拿小麦来说,产量由4年前的400公斤,提高到现在的550公斤,玉米每亩也增产了150公斤。

粮食丰收了,帮扶组又帮丁家瞿阝村搞起了武清区第一家石磨面粉厂。由于没有任何添加剂,采用古老的石磨工艺,不破坏小麦营养成分,即使售价是普通面粉的3到5倍,还是深受市场青睐。“小麦不出村直接卖到这里,收购价格比市场价高,老百姓得到了实惠,村集体每年也增加收入10万元。”张宝军告诉记者。

为了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4年来,丁家瞿阝村在不断探索。“咱也不能光等着送上门,也要自谋出路,这几年带领乡亲们走出去,到种植业发达的地区转转,看看人家都种啥。回来后根据土壤实际,决定发展葡萄种植业。”张宝军指着不远处说。记者看到,在当年习总书记话增收的麦田北侧,已建起了170亩葡萄示范园,今年已进入了盛果期。

杨振刚也承包了三亩地,搞起了葡萄种植。“种了一辈子小麦玉米,没想到种葡萄这么来钱,一亩地增收10倍不成问题。看来观念一转,真是天地变宽。”杨振刚告诉记者,今年他家葡萄亩产达到1750公斤,每亩收入突破了一万元。

葡萄挂在藤上,喜悦埋在心里。现在,丁家瞿阝村正在规划建设一个400亩露天葡萄种植园、200亩高产田,这座运河边的小村庄用自己的嬗变演绎出一首动人的乐章。(张立平)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