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国内 » 全国各地资讯 » 西藏 » 正文

全球报道:城关区成为西藏首批脱贫摘帽县(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30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原标题:城关区成为西藏首批脱贫摘帽县(区) 394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近日,记者从城关区政府获悉,城关区于2017年7月13日
原标题:城关区成为西藏首批脱贫摘帽县(区) 394户贫困户全部达到脱贫标准

1.jpg

近日,记者从城关区政府获悉,城关区于2017年7月13日至25日,顺利通过国务院脱贫摘帽督导组和评估组的评估考核,成为西藏首批全面脱贫摘帽县(区)。据了解,城关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94户1212人全部达到贫困人口脱贫标准。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153.23元增长到现在的9559元,增长了3.44倍。

在扶贫工作中实施“六位一体”责任落实体系

拉萨市政协党组成员、城关区委副书记、区长刘亮在接受采访时介绍,城关区辖12个乡办50个村居,常驻人口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万人。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394户1212人,占农村总户数的8%、农村总人口的8.8%。为做好这394户1212人精准脱贫工作,城关区坚持“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的工作标准,高度重视、精准施策、真抓实干,顺利完成县(区)脱贫摘帽所有相关程序,建档立卡贫困户394户1212人全部达到贫困人口脱贫标准。

在持续开展推进扶贫脱贫工作过程中,城关区成立了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脱贫攻坚指挥部,逐级签订“军令状”,明确各乡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形成区委、政府统一领导、县级领导包帮推动、区直部门定点帮扶、乡村组织认真落实、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群众主体作用充分发挥的“六位一体”责任落实体系。

2015年10月份开始,专门成立10个工作小组进村入户,逐一核查确定了建档立卡贫困户394户1212人;先后5次摸底调研,召开13次常委(扩大)会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逐一分析现状、研究对策、明确帮扶责任;建立城关区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系统,实时更新贫困户脱贫数据,实现城关区委、区政府与帮扶单位、乡村上下之间、扶贫系统内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城关区还研究制定了一系列管用实用的扶持措施:抓分级包帮、抓产业扶贫、抓易地搬迁、抓教育扶贫、抓就业培训、抓社会扶贫和抓思想脱贫,确保精准脱贫工作开展扎实有效。扶贫工作牵扯资金量大,涉及群众利益多,我们通过建立扶贫资金使用审核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从源头上严把扶贫项目资金关、质量关、安全关、廉洁关。

贫困发生率连续3年下降 现已降低到1%

通过这一系列的帮扶措施,2016年城关区以业脱贫256户521人,以迁脱贫100户343人,以教脱贫225户332人,以补脱贫609人,以保脱贫88户137人,以助脱贫24户24人。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2153.23元增长到现在的9559元,增长了3.44倍,贫困发生率连续3年下降,现已降低到1%,贫困群众对脱贫政策的满意度达到91%以上。

2016年8月,经贫困户申请、村级民主评议、乡级审核、公示,城关区级考核、复审、公示等程序完成脱贫摘帽考核城关区自验。2016年8月30日至9月3日,通过拉萨市复核。9月16日至24日通过了拉萨市第三方考评组评估。2016年9月28日至10月7日,通过自治区考评组实地考核及第三方评估。2017年7月13日至25日,通过了国务院脱贫摘帽督导组和评估组的评估考核。

下一步,城关区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继续培育壮大扶贫产业,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的原则,继续保持现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不变,继续压实各级领导帮扶责任,保持脱贫政策、措施和人员的连续性、稳定性、长期性,切实让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持续增收。坚持有进有出、动态管理制度,按照“返贫进、脱贫退”的管理方法,实行贫困户月动态管理,对因灾因病等返贫的贫困户及时进行政策扶持,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