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上海秋意依然。
恰逢“双十一”购物节,产于长江源头的绿色生态农畜产品,制作精美的民族手工艺品,热情奔放的民族歌舞,不远数千里来到东海之滨的长江尾与上海市民见面。
11月11日,上海市农业展览馆前,来自果洛藏族自治州的草原儿女以嘹亮的歌声和欢快舞步,拉开了“2017青海省果洛州首届高原特色农畜产品上海展交会”的序幕。
劲歌热舞,迅速在上海市农业展览馆前刮起了一阵草原风,独特的“异域文化”立刻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此刻,展馆内已是人头攒动。
上海对口援助果洛成果展示区、高原绿色有机农畜产品展销展示区,果洛文化旅游资源、人文风情展销展示区和藏族民俗体验区分布在展馆的四周。
从精细包装的牛羊肉,到酸奶、酥油、曲拉等乳肉制品的品尝,再到虫草、蕨麻等农畜产品的推介;从黑陶加工到唐卡制作再到牛羊毛编制工艺等旅游商品的展示;从打酥油到拌糌粑再到藏族礼仪等藏族生活场景的再现,让上海市民耳目一新、应接不暇。
“我去过青海的海西海北,这里是‘世界四大无害超净区’,不仅天蓝水净,出产的农畜产品还绿色味美,全家人都比较认可。我特别爱吃这里的牦牛酸奶。” 正好碰到展交会,上海市一学校的沙老师索性选购了两大包。
“这些包是用什么做的?”在扎尼手工艺品展位前,市民们拿着一件件羊毛编制的箱包、头枕等各种工艺品,与普通话不太流利的参展商彭毛德吉交流。
“这都是用羊毛人工纺线编织出来的,也是我们藏族最传统的手工艺品。”一位年老的市民听了彭毛德吉的话提议:“这些都是原生态的东西,一定要传承下来。正如这个头枕,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里面再增加点按摩功能的滚珠,这样会卖到更高的价格。”
一旁一幅幅美景图片展吸引着市民的围观。“这次我们带来了150幅果洛的自然风光、野生动物、民俗风情和藏式碉楼等方面的图片,让上海市民能直观地看到‘大美青海·雪域果洛’的美。”
援青干部、果洛州旅游局副局长潘勇强说,果洛风景如画、资源丰富,只是基础设施薄弱。目前,正在筹划成立果洛州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使全州的旅游业实现统一规划、开发、经营和管理。通过上海援青,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旅游推介和人才培养,提升旅行社的接待和服务能力,吸引上海市民游果洛,全面提升果洛的旅游产业。
“自上海对口支援果洛,我们企业已参加了4次上海举办的农产品交易会了。从第一次无人问津,到现在争相购买,通过展会上海市民已接受了来自高原的特色产品。”玛沁县玛尔洛食品有限公司的巴月说。
正在展厅内举着照相机拍照的沈承祖老人说:“青海和上海虽相距遥远,但发达的网络让我看到了青海的大美。今天拍了很多照片,我想发到微信圈与摄友们一起分享。如果有机会,最大的愿望还是去一次青海,看看那里的壮美山水。”
“上海作为一个拥有24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每天消费的农副产品数以万计,是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尤其需要青藏高原出产的绿色健康有机的农畜产品。”前来参展的上海新御农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萍说。
省农牧厅副厅长巩爱岐告诉记者, 2007年,上海新御农农产品有限公司专营起了青海农畜产品的推广和销售。通过线上线下联动、传统与网络结合,去年销售额达1500万元,使青海的农畜产品走进了学校、社区和高端酒店,被青海省农牧厅授予青海农畜产品‘展示体验营销’的专业公司。
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长江头到长江尾,虽然相距数千里,但通过对口支援,两地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高原特色”融入上海大市场,正是两地依托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深度合作的结果。
正如援青干部、果洛州副州长倪斌所说,为了“一江清水向东流”,希望上海果洛在产业化建设、精准扶贫、文化旅游等方面开展更高层次、更广领域的经贸和援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