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史无前例地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入党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届四次全会工作部署,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出台《福建农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提出五个目标、十条措施、五项保障,进一步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助力福建省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福建省农信联社党委表示,全省农信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福建农信工作的总抓手,高高举起乡村振兴的旗帜,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抢抓机遇、主动作为,落实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部署,在打造以农为本、让人信赖、受人尊重、队伍优秀的“四好银行”、建设升级版福建农信上迈出更大步伐,为谱写新时代福建发展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
福建省农信联社主要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对新时代‘三农’工作作出的新的战略部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给福建农信发展带来重大历史机遇。福建农信以农为本,为农而生,因农而兴。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我们更有条件、更有感情、更有责任助力八闽大地成为这一重要战略落实最坚决、实践最生动、成果最丰硕的示范区。”
五个目标 助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按照党中央确定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总要求,通过大力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深化“三农”金融服务,进一步巩固农村金融、普惠金融、民生金融三大主力军地位,发挥独特优势和作用,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
涉农信贷投放更有力
今后五年(2018—2022年),全省农信系统(含农信社、农商银行)计划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万亿元,涉农贷款及500万元以下(含)小微企业贷款市场份额保持全省首位,推动信贷资源向乡村汇集,乡村客户创业融资更容易。
乡村金融服务更便捷
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打造乡村金融服务“三通”格局,即机构网点“乡乡通”、便民服务“村村通”、电子银行“户户通”,为800万乡村客户建立金融档案,发展手机银行客户超千万,实现乡村客户足不出户即可办理贷款、理财、缴费等绝大部分金融业务。
乡村金融产品更丰富
进一步丰富完善“福万通”系列金融产品,因地制宜研发创新适合乡村的融资、结算、理财、代理等各类产品,推动代销理财、基金、保险等业务向乡村地区拓展,努力推进金融产品移动化、互联网化,全面满足乡村客户多层次、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乡村信用环境更和谐
创建信用乡镇300个、信用村5000个,评定信用农户150万户,把“信用村镇”打造成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逐步营造“人人讲诚信、人人重诚信”的良好氛围。
乡村居民获利更充分
继续减免超百项服务费用,让利于民15亿元,免费为乡村居民提供社保卡、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村低保、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贷款贴息等财政、社保业务代理和政府惠民资金代理收缴和发放服务,每年安排500万元以上无偿捐助1000名以上困难大学生。
十条措施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重点任务,加大金融供给,加快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大力支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乡村实体经济发展,为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大力支持乡村三产融合
●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大力支持乡村脱贫攻坚
●大力支持乡村产权改革
●大力支持乡村能人兴业
●大力支持乡村科技升级
●大力支持乡村基础改善
●大力支持乡村诚信建设
举措一 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支持发展优势产业。立足乡村资源禀赋特点,因地制宜支持打造“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支持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福建省七个全产业链超千亿元的优势产业发展。
支持发展品牌农业。重点支持“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特色水果、水产品、富硒农产品等一批区域品牌,形成一批具有文化底蕴、鲜明地域特征“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
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支持龙头企业联手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构建“公司+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起来,促进优势互补、分工协作、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提升产业价值链。
举措二 大力支持乡村三产融合
支持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支持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全产业链,实现单一产业购销合作到多元要素融合共享的转变,推动订单农业和“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创新,实现产加销一体化。
支持乡村新业态发展。支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拓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新业态,活化农村产业,整合农村劳动力,激活农村的内生力量。因地制宜助力打造“创客小镇”“农业互联网特色小镇”“乡村连锁众创空间”“农村万达”等新模式,助力培育一批宜居宜业特色村镇。
支持田园综合体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三个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重塑美丽田园、美丽小镇,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举措三 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发展绿色信贷“1357工程”。加大对民生林业、绿色农业、海水健康养殖、生态旅游、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节能减排、水土治理等七大领域支持力度,打造乡村绿色信贷主力银行。民生林业,重点支持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优质林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和林业产业链发展。绿色农业,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有机农业等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海水健康养殖,重点支持绿色、低碳、高效、清洁、无公害养殖模式和渔业优势养殖品种推广。绿色城镇和美丽乡村,重点支持特色生态小(城)镇建设和“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美丽乡村建设工程。节能减排,重点支持能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碳减排、污水处理、二氧化硫减排等领域。水土治理,重点支持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绿色产业发展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建设。
举措四 大力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支持“百镇千村”建设工程。围绕“十三五”期间在全省建设100个休闲集镇、开发1000个乡村旅游特色村目标,助力打造一批休闲农庄、森林人家、水乡渔村等乡村旅游基地。
支持乡村旅游特色品牌打造。依托山水、人文、历史等旅游资源,因地制宜支持开发一批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技性、娱乐性和参与性强的生态农业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农事活动体验游、乡村民俗风情游等乡村旅游产品,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
支持乡村旅游富民行动。充分发挥旅游辐射面广、参与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重点支持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景观、民宿客栈建设和农家乐、旅游商品制造业、旅游消费发展,支持打造文化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让乡村旅游更加有“味”、有“戏”,从而优化农村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举措五 大力支持乡村脱贫攻坚
支持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继续推进金融扶贫“1550工程”,加快推广金融扶贫示范区、示范县和示范点创建经验,持续加大扶贫信贷投放,创新金融扶贫模式,改善贫困地区金融服务水平,助推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扶贫开发重点村加快发展,助推脱贫目标如期实现。
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程。坚持扶贫同扶志相结合,严格落实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符合信贷条件且有信贷需求的贫困户做到应贷尽贷,推广担保金·扶贫贷等扶贫贷款产品,撬动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确保扶贫小额贷款总量和覆盖面稳居全省银行业首位。
实施金融扶智行动。坚持把扶贫同扶智相结合,按照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要求,积极开展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业务和“福万通”慈善基金助学活动,帮助八闽困难学子圆上学梦,从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举措六 大力支持乡村产权改革
支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主动对接承包地“三权”分置和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等政策,因地制宜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探索创新土地经营权反担保、组合担保、“农地+农户+合作社”等担保和服务模式,以信贷资金引导、支持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
支持农房等财产权盘活和租赁住房试点。围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求,稳妥推广农房(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业务,有效盘活乡村资产,增加农业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促进乡村壮大集体经济和农民增收致富。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工作,拓宽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增收渠道,促进集体土地优化配置和集约利用。
助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动配合福建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森林资源资产抵押为核心的金融服务创新,稳步推广林权抵押、 惠林卡、林权按揭贷款等“福林贷”系列产品,支持林业资产盘活,助推林业发展、林农增收和生态保护。
举措七 大力支持乡村能人兴业
支持乡村致富带头人发展。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创业兴业,助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素质提升工程,发挥乡村致富带头人增收致富“领头雁”作用。
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助力实施“回家工程”,支持发展“归雁经济”,创新推广“青创卡”“巧妇贷”等乡村创业贷款产品,满足返乡农民、大学生“创客”、下乡科技人员创业资金需求,缓解农村“空心化”等问题。
支持乡村能工巧匠发展。围绕传承、振兴传统工艺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要求,创新推出“瓷艺贷”“海丝卡”“工匠贷”等贷款产品,支持在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领域的能工巧匠发扬工匠精神,促进乡村传统工艺品牌化经营。
举措八 大力支持乡村科技升级
支持智慧农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展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支持智慧农业科技研发、农业信息综合服务和农产品物联信息追溯等平台建设,从而实现农业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
支持农业科技运用。加强与基层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合作,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创新推广农业设施、农机具抵押贷款业务,促进农业新品种、良种等推广运用,强化农业科技应用推广,提升农业科技转化能力。
推进乡村移动支付普及。大力发展金融科技,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打造农村互联网金融生态圈,加大移动支付在乡村地区的推广力度,改善乡村支付服务环境,让广大乡村居民体验便捷、高效的移动支付服务。
举措九 大力支持乡村基础改善
支持乡村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高效节水农业、农村土地整治等农业基础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创新推广财政补贴资金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水利机具抵押贷款和“银行+保险”等融资模式,改进农业生产条件。
支持乡村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主动对接乡村饮水安全、清洁能源、道路交通、电信网络和农村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创新开发特许经营权、收费权、股权质押等专项金融产品,运用“银行+农户+企业”“银行+农户+财政补贴”等服务模式,为改善乡村生活和人居环境提供资金支持。
支持改善乡村社会公共服务。积极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便民服务网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继续实施助力民生“863工程”,全力满足乡村交通、医疗、教育、养老、水、电、煤气、天然气、通信、有线等领域的支付结算和代收代缴金融服务需求,提升乡村社会公共服务便利性。
举措十 大力支持乡村诚信建设
深入推进农村信用工程。主动对接各级政府诚信建设要求,在广大乡村地区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和评定工作,加强信用奖惩力度,在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服务等方面给予区别对待,弘扬“守信获益、失信受限”的诚信文化。
开展农村信用共建。进一步加强与政府、人行、银监、法院、工商、税务等合作力度,借助村两委、驻村干部、村级联络员等力量和第三方数据平台,完善乡村客户信用信息档案,填补农村信用空白,着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推进金融知识下乡。围绕“信用与乡村发展”“信用与乡村生活”等主题,依托农信书屋、普惠金融学校、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广泛开展“好信用建好档案,好档案得优贷款”等形式多样金融知识宣传和普及活动,提升乡村居民运用金融服务创业致富的能力。
五项保障 力促行动计划顺利实施
通过建立和完善服务“三农”和实体经济的各项机制,推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确保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如期实现。
加强组织领导。省联社和各行社分别成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建立“一把手”亲自抓、班子成员带头抓、全员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推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落地实施。各行社要根据本行动计划,因地制宜制定实施方案,加强目标管理,强化督导落实,确保取得实效。
加快人才培育。全省农信系统要围绕新时代“三农”工作要求,致力培养造就一支有情怀、有责任、有担当,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信铁军”。依托与厦门大学合作成立的福万通金融研究院、与福建农林大学联合创立的福建普惠金融研究院、福万通网络学院、福万通大讲坛等平台,每年开展各类培训超5万人次,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提升政策研究水平和服务“三农”本领,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强化部门联动。全省农信系统要进一步深化与省直部门、各级党政以及监管部门的联动协作,积极搭建银政合作、银团合作、银村共建等服务平台,加强交流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凝集多方力量,增强工作合力,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强化合规管理。全省农信系统要进一步强化合规意识,培育合规文化,完善贷款责任追究和尽职免责制度,将合规经营贯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全过程,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同时,要将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发挥考核机制的指挥棒作用,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工作动能。
坚持党建引领。全省农信系统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农信系统党委垂直领导、统一管理的优势,实施党委、支部、党员联动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方面走前头、作表率。坚持党风廉政建设与执行阳光信贷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正风肃纪、防范风险,为增强核心竞争力,打造“四好银行”,建设升级版福建农信提供坚强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