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马鞍山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名城

   2017-12-16 人民网2410
核心提示:日前,中国文化馆年会在马鞍山市举行,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4000多位文化界精英参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文化馆行业盛会,该年会之所以“花落”马鞍山,与该市今年着力建设文化强市、构建“公共文

日前,中国文化馆年会在马鞍山市举行,共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4000多位文化界精英参会。作为我国规模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文化馆行业盛会,该年会之所以“花落”马鞍山,与该市今年着力建设文化强市、构建“公共文化服务名城”等方面的不懈努力密不可分。

马鞍山市是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也是全省首个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和国家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试点地区。近年来,马鞍山市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目标,实施广覆盖、高效能、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文化惠民。该市启动城乡公共文化设施提质增效工程,先后投入30多亿元资金,建成标准规范、设施一流、布局合理的科技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体育会展中心等一批公共文化场馆,实现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同时,该市76所大中小学校文体场馆对公众开放,提高了公共资源利用率。目前,马鞍山市已经构筑了主城区10分钟、县级城区和中心镇15分钟、一般村镇20分钟的现代化公共文化服务圈。

“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马鞍山市坚持群众唱主角,繁荣发展群众文化,培育出江南之花、周末大舞台等20多个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不仅如此,马鞍山市力推原创文化产品,繁荣艺术创作,推出了《凤鸣宏村》《李白》等多个文艺精品。今年初,入选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大型民族舞剧《李白》,于11月份首演,并在电视直播、网络传播,获得观众高度认可。 “这是我看过的掌声时间最长、次数最多、中途离场人数最少的节目。既提高了大家文化品位,也体现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 ”该市某中学语文老师史玉婷告诉记者。

今年9月,马鞍山市继全国首个数字文化馆之后,又一新型数字文化综合服务平台——“文旅马鞍山”运行。该市还开通了“马鞍山文化e点通”“诗歌之城”“智慧旅游”官微平台,拓展“指尖上的文化微服务”,并依托互联网打通实体馆、PC、手机、电视、触摸屏等5个通道。通过构建多渠道“互联网+文化服务”模式,马鞍山市实现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预约式服务,满足了群众对文化生活的综合性需求。(记者 贾克帅)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