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新疆伊宁市!三十二家城乡民生坊带动三千余人稳定就业

   2017-12-24 人民网‘2460
核心提示:“我在这里干活,能照顾到家、还不误挣钱。”12月17日上午,正在店里制衣的新疆伊宁市潘津镇皮里其村村民杰米拉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这里还有20名妇女学成后,在镇里三个村的民生坊里教制衣呢。”有创业愿望
原标题:三十二家城乡民生坊带动三千余人稳定就业

“我在这里干活,能照顾到家、还不误挣钱。”12月17日上午,正在店里制衣的新疆伊宁市潘津镇皮里其村村民杰米拉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这里还有20名妇女学成后,在镇里三个村的民生坊里教制衣呢。”

有创业愿望但无创业资金、有就业意愿又无法离开家的城乡居民如何实现就业?伊宁市的做法是为其建立民生坊。从2012年起,全市累计建成32家民生坊,带动3000余人稳定就业。

潘津镇皮里其村村民加米拉木·艾拜2005年7月大学毕业后在村小学任代课老师。2008年,加米拉木开办了一所双语幼儿园,2013年她又萌生带动村里妇女共同致富的想法。

2015年5月,皮里其村村委会为加米拉木提供了有4间平房的3亩地院落,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残联赞助3万元,加米拉木个人投入6万元,购买缝纫机、电熨斗、毛衣编织机等,办起了艾斯玛服装制衣手工店。“访惠聚”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入户宣传动员,使村里86名包括残疾人在内的妇女实现了就业,每人每月收入1000元至4000元不等。

“民生坊就是居民的就业场所,场所有的是利用城乡闲置的房屋,有的是新建的。产品有鞋帽、制衣、手工艺品、文化类产品等。”伊宁市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局就业促进办公室主任邹军平说。伊宁市按照支部搭台、政策扶持、产业带动、扩大就业的思路,在民生坊引进了一些销路广、经济效益好的劳动密集型手工制作类小微企业吸纳居民就业。

为强化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伊宁市争取援疆项目资金2000万元,在全市10个乡镇街道建立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如今,伊宁市乡镇、街道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所全部达到机构、场所、人员、经费、制度和工作“六到位”,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1名至2名劳动保障协理员,形成了上下联通、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就业工作的延伸下移,市、乡镇(街道)、村三级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陈晨)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