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专家 » 时评 » 正文

全球舆情观点:“中国人看世界”年度调查:九成国人看好中国“驾驭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2-28  来源:环球网
核心提示:【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编者按:12生肖一个轮回!《环球时报》以“中国人看世界”为题的年度民意调查今年已是第12次。《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编者按:12生肖一个轮回!《环球时报》以“中国人看世界”为题的年度民意调查今年已是第12次。《环球时报》旗下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近日发布的调查结果显示,今年是受访中国民众最为自信的一次。具体表现在:尽管中韩“萨德”问题、中印间“洞朗对峙”、朝鲜半岛局势日趋紧张等让部分民众对周边这几对关系“不太看好”,但还是有超九成受访者对未来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预期感觉良好;主场外交“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被选为最能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最影响中国国际形象的“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首次让位给“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体现出民众对国内治理成效的某种认可。看完此次调查报告,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海东教授认为,中国民众对国家国力增强的认同感越来越强,而从外部环境看,美国在亚太地区挑起矛盾的能力和力度在下降,中国驾驭周边纷争性议题的能力在加强。对中国民众来说,对2018年国家的“驾驭力”会有更多期待。

大国关系

中美关系连续12年居榜首

“中俄”提及率达历史最高

环球舆情调查中心本次“中国人看世界”调查于12月15日至12月24日期间在北京、上海、广州、长沙、成都、西安、沈阳7个城市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1033份。在回答“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双边关系”这道多项选择题时,有76.5%的受访者提到美国,而中美关系连续12年在“中国人看世界”调查中被视为对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李海东教授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无论从经济体量、共同关注议题的数量还是从对国际问题的影响力上,中美关系被认为是对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都是理所当然的。就连美国总统特朗普都说过:“没有什么话题比中美关系更重要。”李海东分析称,特朗普虽然在大选期间与执政初期对中国放出过“狠话”,但他在访华期间的友好表态以及与中国领导人建立的不错私人关系,都给中国民众留下深刻印象,成为中美关系的“加分项”。

中俄关系从2014年开始超过中日关系,连续4年处于第二位,今年39.9%的提及率也是历年来调查的最高水平。与这一调查数据同期上涨的是两国元首的会面次数——过去5年间会面20余次,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成为中国民众最熟悉的外国领导人之一,他去年在杭州G20峰会期间“代言”的俄罗斯冰激凌在中国也成为“网红”。俄《消息报》曾分析,两国在最高级别经常进行信息交流的机制,把两国联系在一起,这能增强双方互信,而这种互信正是现代世界和国际关系中非常稀缺的。此外,中俄关系也是受访者眼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周边关系,65.4%的比例远超“中日关系”“中朝关系”等选项。

本次调查显示,近八成受访者认为西方仍然存在遏制中国的意图或行为。与去年的调查相比,认为西方对中国“有明显的遏制行为”的受访者有所下降。李海东认为,这显示出中国民众明显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华政策的走向仍感忧虑。过去一年,美国军舰在南海巡航、加强与台湾关系、发布《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欧洲、日本等国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这些都让中国人感受到西方国家不安分的因素。

周边环境

印度韩国受到重点关注

六成民众看好和平势头

如果让您说说2017年最关注的国际事件,会是哪件?我们的调查结果排前两位的都与韩国有关:“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和“朴槿惠被免去韩国总统职务并被捕入狱”。辽宁社科院朝韩问题学者吕超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萨德”入韩无疑破坏了中韩互信,中韩建交以来还从未发生过时间如此之长、涉及范围如此之广的严重争执。随着韩国总统文在寅于12月访问中国,“中韩关系能否回到从前”也成为韩国媒体广泛提出的一个问题。《韩民族日报》称,文在寅访华可能是中韩关系的转折点,但“萨德”仍是潜在的绊脚石。

在本次“中国人看世界”调查中,部分受访者“不太看好”中国与印度、韩国、朝鲜和日本这几个周边国家的关系。其中,分别有46.9%和46.3%的受访者认为中印、中韩关系更加紧张,超过三成受访者认为中朝和中日关系更加紧张。

西华师范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龙兴春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印在洞朗长达70余天的对峙使中印关系一度陷入低谷,近一半的受访者认为中印关系趋于紧张确实是有事实根据的。

虽然在一部分受访者看来,中国与上述四国的关系在2017年并不轻松,但随着中印和平解决洞朗对峙、中韩关系缓和等,还是有接近六成的受访者相信中国的周边环境仍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具体数据为57.8%,比去年上升11.3个百分点。对此,李海东表示,这一数据反映出中国民众对于政府和领导人处理外交事务的信心。龙兴春也认为,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周边形势目前仍处于最好的时期,虽然有不少问题,但中国基本上占据主动,应对矛盾的能力在增强,政府大国外交的意识、能力和经验都在学习和提升中,设置议程、主导周边进程的能力也在加强。

中日关系12年来在受访者心中的地位波动较大,自2012年大幅度提升后,逐渐呈下降趋势。不过,半数受访者对日本政府和日本人民的态度有分歧,有48.5%的受访者“喜欢日本人民,讨厌日本政府”,34.5%的受访者表示完全“讨厌”日本。上海外国语大学日本文化经济学院教授廉德瑰对《环球时报》表示,中国人开始将日本人民与日本政府区别对待是一件好事,证明中国人对日本的了解越来越多,认识到部分右翼人士参拜靖国神社、支持修宪的行为并不代表大部分日本人。他认为,今年中日关系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明年大概率会延续这种势头。

展望2018年的周边关系,吕超认为,中国与四个邻国的关系中,中朝、中韩关系是最迫在眉睫需要处理好的,因为半岛问题最直接威胁到中国的战略安全;中日关系列在第二位,日本目前右翼倾向更加严重,加之此后可能修宪,也会造成中日关系的紧张对峙;第三位是中印关系,其紧张程度不会超过洞朗对峙时期,中印双方最终也显示出了管控分歧的能力。

环球时报-环球网近日一项主题为“回望这一年各种风波,你认为哪个国家对中国最不友好?”的调查也涉及周边关系。截至27日,近1.5万人参与该项调查,结果显示,59%的受访者认为澳大利亚对中国“最不友好”,其次为印度(14%)、美国(11%)等。

对此民调结果,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认为,受访者的记忆往往比较短暂,此项调查结果更多体现了当前国际环境下民众的态度。最近一段时间,澳大利亚部分政客频繁发表对华不友好言论,总理特恩布尔还用中文喊出 “澳大利亚人民站起来了”,这些言论让中国网民记忆犹新。

中国地位

一带一路峰会最能提升自信

国人海外形象首成严重问题

当问及“您认为2017年最能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什么”时,超四成(43.3%)受访者选择“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排名靠前的还有“中共十九大召开”“60个国家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中国首艘国产航母在大连正式下水”“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等。谈到  “2017年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被认为是2017年最能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表示,这次会议无疑是2017年中国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所以大家做这个选择也很自然。这次主场外交体现的不只是中国硬实力的崛起,也是中国软实力的崛起。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近130个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一带一路”实际上是在引领一种新型的全球化——不再是你赢我输的“零和游戏”——而是共商共建共享的新型全球化,共商共建共享这个中国人提出的全新理念将影响全球治理的发展。在廉德瑰的观察中,国际社会对于中共十九大更加看重。他认为,十九大决定了未来5年中国发展的前途,也被国际社会视为中国政治稳定的标志,对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更为重要。

此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出受访民众的乐观情绪。仔细看了调查报告的张维为等几位学者表示,中国人自信心上升,是这几年来发生的最大变化,也是非常可喜的变化。张维为说:“我注意到环球舆情调查中心的调查把两类情况加在一起,即把第一类认为未来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会‘越来越好’(38.1%)和第二类‘总体上将得到改善,但摩擦还会很多’(52.8%)的受访者加在一起,这样的话,乐观者就占到了91.0%。就我本人而言,第二类人占多数更令人欣慰,说明多数人既是乐观的,也是清醒谨慎的。这些年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在许多问题上,摩擦并不可怕,通过对话、谈判、斗争,最后几乎都能找到管控,甚至解决的办法。”

不过,李海东也提醒国内读者,虽然中国的战略环境比去年强一些,但这种趋势2018年能否延续并不一定,民众不应过度乐观。他表示,美国最新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在对华政策的具体实施方面有调整,美国与欧洲国家协调能力不断加强,虽然未来中国的国际局势很大可能会维持和平发展的态势,但面临的挑战会越来越多。

从数据历史走向来看,2007年至2016年损害中国国际形象的诸多事件中,受访者对“部分官员的贪污腐败”认同度一直居于首位,但今年该选项退居第二(从2012年的65.5%下降到2017年的41.5%),让位于“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从2015年的32.0%上升至2017年的43.3%)。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一变化一方面显示出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国内的反腐败行动显示出明显成效,得到民众的支持与认可;另一方面,受访者更加重视“中国人在国外的不文明行为”,也说明社会文明程度和整体国民素质都在提高,越来越重视国人在国外展现出的形象。

原标题:环球舆情“中国人看世界”年度调查:九成国人看好中国“驾驭力”

免责声明:本文若有侵权,请联系我,立刻删去!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全球资源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