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我省通过优规划、提能力、建机制、强支撑、促保障等“五环联动”,发力供给侧和需求侧,着力破解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全省县域内就诊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分别提高到86.56%、79.64%,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
“前些天,我父亲突发生心肌梗塞,拨打‘120’后,急救人员20分钟就赶了我家中,因抢救及时,父亲的病化险为夷。”2017年12月25日,家住兴国县兴莲乡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乡镇自前几年设了120急救点,乡里没有发生因村民突发疾病而抢救不及时失去生命的事件。这是我省加强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一个缩影。省卫生计生委体改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全省各设区市均建有独立运行的急救中心,各县(市、区)均建有规范运行的急救站。全省中心城区“120”到达现场时间在10分钟左右,农村地区在30分钟左右。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38.72亿元,重点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省千人口床位数、医生数、护士数分别发展为4.55张、1.72人、2.08人。据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2016年实施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以来,选送了1200名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到全国知名医院进修,选派100名县级公立医院院长到国(境)外研修,支持建设603个县级临床重点专科,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
此外,我省还在全国率先创新公立医院岗位管理,按服务人口核定床位数、按床位数核定岗位,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务人员职称晋升难问题。同时,也优化了基层人才评价机制,对申报乡镇类资格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侧重考核评价常见病诊治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对论文、科研不再作要求,将基层医务人员从为了晋升职称“搞课题、写论文”中解放出来,用更多的精力去防病治病。
目前,我省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整体提升医疗服务体系运行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全省汇聚整合了健康医疗数据,采集基层医疗卫生数据近40亿条,为各类人群建档5000多万份,为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个性化、精准化医疗奠定基础。
2017年,我省提高了资源集约化利用效率。为全省346万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口购买大病补充保险,建立了除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之外的“第四道保障线”,贫困患者个人自付比例控制在10%以下。此外,对尿毒症血透、贫困家庭重性精神疾病等10种大病实行免费救治,并实施长效管理,累计救助84.3万例,其中2017年救治16.4万例,是全国救治病种最广、救治人数最多、救治效果最好的省份。(记者钟端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