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4日,合肥气温骤降,飘起小雨。 70岁的合肥市四里河街道桃花社区居民钱昌英平日独自照顾瘫痪在床的老伴儿,“这两天他有些痰多,是不是气切套管有感染? ”钱昌英正放心不下,社区医生赵红的声音在门外响起。进门后,赵红熟练地查看老爷子的气切套管是否护理妥当,又轻轻帮他翻身检查有没有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
因一次意外车祸,这对年逾七旬的老人失去了儿子。前年,钱昌英78岁的老伴儿不慎摔倒造成颅脑损伤,瘫痪在床。她本人有心脏病、双侧股骨头置换,不得不强撑着独自担起照顾的责任。去年9月,赵红在一次入户服务时发现了钱昌英的困境,“当时老爷子瘦骨嶙峋,长期卧床导致严重压疮”。赵红将钱昌英家列为家庭医生团队的重点家庭病床,连续为老人做了7次换药护理直至痊愈。此后,她每周上门服务。
“他带着胃管和气切套管,每50天要专业护理一次。我每次只能叫‘120’送去医院,来回奔波不说,一次就要花500块,我们俩的退休金每月总共才3000块。 ”钱昌英说,“多亏有了赵护士,看病才这么方便又放心! ”
“我原是安医一附院伤口造口门诊护士长,专业特长就是处理各种急慢性伤口、人工造口、引流管等。 ”去年8月“下沉”常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赵红,定期上门为老人护理换药,一次费用仅20块钱,“伤口造口患者大多行动不便,就近就医需求很大。从三甲医院来到社区,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推进群众健康教育和基层带教工作,有利于居民社区首诊习惯的养成,自己也能获得更强职业价值感。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是深化医改重点任务,医联体则是分级诊疗的平台和重要抓手。而现阶段,社区全科医生不足、卫生服务能力薄弱是最大困难。去年8月,我省在合肥市庐阳区、芜湖市、蚌埠市首批启动大医院高年资护士下沉社区试点工作,以医联体为载体,对优质医疗资源进行重新构建,这在全国范围内属率先之举。首批78名高年资护士,分别下沉到2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孕婴工作室、康复护理、糖尿病及慢病护理等8个专科护理门诊,深受居民欢迎。
“高年资护士下沉到社区,有效补充了社区医疗资源,方便了百姓就医,居民医改获得感大大增强。 ”省卫计委政策法规处处长谢瑞瑾告诉记者,目前已完成的第一阶段试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下一步,改革将在机制上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从政府机制、市场机制等方面寻找供需双方的结合点,让优质医疗人力资源进一步流动起来。
十九大报告提出,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我省全面推进医联体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连续、协同的新型医疗卫生服务模式。截至去年9月底,全省已建立279个医联体,共1476个医疗单位参与,全省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57%,129万贫困户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同时,医共体由点到面,已扩大到66个县区,试点地区呈现病人回流明显增加、补偿待遇明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有所提升的良好局面。(记者 王慧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