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报道:云南加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力度 保护与研究生物多样性

   2018-01-03 人民网1710
核心提示:  图为极小种群野生漾濞槭春季开花。昆明植物所供图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作为建设依托单位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批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该实验
原标题:云南加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力度 保护与研究生物多样性

云南加大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力度保护与研究生物多样性

图为极小种群野生漾濞槭春季开花。昆明植物所供图

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由该所作为建设依托单位的“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获批为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对象。该实验室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领域的第一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将为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种群恢复、生物多样性保育做出贡献,也为全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科学拯救和保护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是指分布地域狭窄或呈间断分布,长期受到自身因素限制和外界因素干扰,呈现种群退化和数量持续减少,种群及个体数量都极少,已经低于稳定存活界限的小生存种群,而随时濒临灭绝的野生植物。目前,多数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科学研究极为薄弱,许多种类面临灭绝的机制不清,不能提出科学保育原理和切实可行的拯救措施,已成为当前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立足云南,面向西南,辐射全国,以在自然界中濒临高度灭绝风险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为对象,采用多学科理论和研究手段的交叉与融合,系统研究这些典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形成、维持与可能的灭绝机制,并构建种质资源保藏、种群保育及生境恢复的保护技术集成体系。

根据规划,通过5-10年的努力,实验室将发展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形成、维持和灭绝机制的新理论,突破其种质资源保护的关键技术,集成科学的应用技术体系;建成集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保护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集成创新为一体、特色鲜明、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实验室,成为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的研究中心,引领全球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科学拯救与有效保护。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过去的60多年,中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果,但物种层面的生物多样性下降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保护形势依然严峻。”中国科学院院士孙汉董表示,作为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的云南省,基于长期对野生物种保护的实践,率先提出了需要优先保护“极小种群物种”的概念。该实验室在定位上立足极小种群植物分布多的云南省和西南地区,并辐射全国。有望通过系统研究,引领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和有效保护,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研究与科学保育实验室,以及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回归引种和种群重建的技术指导中心。(记者 马骞)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1558y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