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观察:走进中国的“萨克斯之都”

   2018-01-05 环球网7810
核心提示:美国《纽约时报》1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萨克斯之都”,一个被惊呆的工厂小镇 白天,工厂里的工人们将黄铜板敲进圆筒内并为

美国《纽约时报》1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萨克斯之都”,一个被惊呆的工厂小镇  白天,工厂里的工人们将黄铜板敲进圆筒内并为金属按钮涂上黏合剂。到晚上,他们将他们的创造物带到街上并开始演奏。令人心旷神怡的旋律回荡在玉米地、街头市场和广场上,与摊贩们叫卖豆腐的喊声交织在一起。这是邻近天津的四党口村,那里有一种声音盖过所有其他声音:萨克斯。

在中国,萨克斯曾不受待见并被指责为发出“资本主义靡靡之音”的乐器。但在这个自称中国“萨克斯之都”的村庄有70多家工厂,每月生产约一万支萨克斯,其中近90%出口到国外。当地一家生产商的总经理王玉春(音)表示,“如今它已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一个多世纪以来,四党口村周边地区一直是乐器生产中心之一,产品包括笙和笛子等中国传统乐器。然而,似乎什么也不像萨克斯这样令当地人如此心驰神往。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加深,当地工人也开始尝试模仿他们在电视上看到的著名乐手演奏该乐器。“太美妙了,我不知道如何形容它”,55岁的赵柏泉(音)说,“无论我的火气有多大,它都能让我静下来。”除日本歌曲《北国之春》和肯尼·基演奏的曾响彻中国各地的名曲《回家》等曲子外,他们大都喜欢演奏中国传统乐曲和爱国歌曲。他们中许多人都是自学或通过网上教材学习演奏的。“我们这里没有老师”,56岁的陈津生说,“学萨克斯不容易,我走了许多弯路。”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许多中国家庭已爱上钢琴和小提琴,但对萨克斯的疑虑仍挥之不去。2003年当王玉春试图在该村附近学校成立萨克斯乐队时,一些家长很生气,声称该乐器只会起到破坏作用并浪费时间。但王表示,近年来人们的态度已发生变化。如今四党口和周边地区的3所学校已成立萨克斯乐队。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已在这座“萨克斯之都”开设音乐课程并举办相关的历史和文化展。(作者贾维尔·赫尔南德兹,王会聪译)

 
举报收藏 0评论 0
更多>相关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说点什么吧
更多>同类资讯
  • qqzyw999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公益慈善栏目 赞助本站可以扫描支付  |  免费推广计划  |  全球资源网顾问团  |  帮助中心  |  企业文化  |  关于我们  |  全球信息中心  |  隐私政策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帮助中心
本站对所有发布的信息不承担任何责任,用户应决定是否采用并承担风险。全息元宇宙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