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年底,特朗普以入主白宫后首个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给2018年的中美关系蒙上了些许阴影。
在这份报告中,特朗普将中俄视为“修正主义国家”和“世界重塑者”,而且在特朗普的眼里,中国成了“经济侵略者”。其实,如果抛开2017年中美两国元首两次峰会所达成的成果,以及中美在贸易分歧上所达成的共识,还有已经开启的四个高层对话,特朗普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对华言论,并不算太出格。因为特朗普在竞选时的反华立场,比报告中的言辞更严厉。
分析家稍感意外的是,由于特朗普年内对华外交让中美关系进入了平稳状态,又何以突然对华发难?问题其实很简单,因为特朗普对华存在着策略手段和战略指向的差异。战略层面,特朗普不仅不属于知华派,而且坚定认为中国对美贸易对美国不公平。但特朗普的反华和奥巴马着重于意识形态不同,特朗普是重商主义者,这不仅符合他的身份,也契合了他一贯向全球宣示的“美国优先”立场。
正因为如此,特朗普的对华战略紧紧围绕着贸易展开,无论是百日计划、从中国拿到2500亿美元的合同大单,还是启动对华301调查、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频繁地对华双反调查等,特朗普对中美贸易不平衡,特别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始终耿耿于怀。他要遏制住这种对美国的“不公平”,因而才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将中国视为“经济侵略者”。
但在策略方面,特朗普也采取了对华相对柔软的身段。譬如,通过百日谈判计划,为美国商品进入中国市场打开更多通道。通过元首外交,获得更多的经贸合同等。通过不将中国纳入汇率操纵国,甚至在演讲中赞扬中国的方式,将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归咎于前几任美国总统等。简言之,柔软手段的运用,也是为了美国利益的最大化;除了贸易上的利益,也包括让中国在朝鲜核岛危机中发挥更大作用。
如果从特朗普的全球外交而言,中美外交是成功的。因为特朗普在执政第一年,和东西方盟国的关系都很糟糕。中美两强无论是政治关系还是经贸合作,都算得上是特朗普的外交亮点。但越是如此,越让特朗普和他的右翼盟友感到不安,在特朗普和他的朋友圈看来,中国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
这一切,都是美国全球主义者犯的大错,即如离职的班农所言,美国政府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未达到拥抱自由世界的目标,反而把中国变成美国强大的对手。因此,特朗普将中国视为战略对手,既有焦虑也有无奈。在地缘政治上不能对中国硬碰硬地遏制,只能从经贸层面对中国更狠一些,发狠话是必须的,该用的贸易手段也都会用上。
特朗普不是奥巴马,也不是欧洲的默克尔或马克龙。特朗普不会用传统的意识形态说教去给中国定性,这样的对华手段没有多少效果。他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不惜通过货币战和贸易战的方式让中国让步。
在这点上,特朗普甚至放弃奥巴马时代全球化和主导区域和全球贸易规则的方式,而采取直接有效的获利手段。他甚至在学习中国,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粗放和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刺激美国经济增长,提振美国硬实力。相比之下,中国在走之前美国政府软硬实力双重并进的路线。
这就是中美两国的现实,中国经济已经开始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艰难爬坡的过程,因此经济上追求稳中求进。在特朗普看来,危机过后的美国经济必须通过强刺激实现更快增长。所以,除了减税计划,中国高速增长时代的经验也被其拿来所用,摒弃清洁能源计划、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放弃全球化领导者角色,不求闻达于西方世界,只求“美国优先”。
特朗普的现实主义是求利不求名。但是特朗普对华的现实主义,似乎并没有达到特朗普的预期。在贸易上特朗普要得更多,在朝鲜核导危机上中国也没有满足美国的胃口。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力量也让特朗普陷入深深的焦虑中。因此,将中国视为“经济侵略者”,对中国实施更频繁的贸易保护措施,成为特朗普的新选择。
2018年,特朗普会继续对华实施贸易强逼吗?如果是这样,中美关系或面临极大变数。中美两国达成的经贸共识或付之东流。特朗普已经在国际社会让美国失去了好名声,和中国作对或会失去现实利益。
名利双失,绝非特朗普所愿。因此,2018年,中美两国还是要把握好竞争与合作的平衡。
作者是中国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