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家。桐梓县芭蕉镇河坝村贫困户杨善均乐了。
2017年12月23日,全家7口人,在桐梓高新区楚米易地扶贫安置点分上了新房。就在今年春节前,杨家人将告别祖祖辈辈生活的大山,搬入新家过新年。
喜悦挂在脸上,幸福藏在心底。他家的两个孩子参加了美容美发培训,现已在县城就业,月工资有3500元。孙子则可就近在楚米小学上学。
一步住上新房子,快步过上好日子。像杨家人一样,这样的幸福与喜悦,就像花儿一样,正在黔中大地次第绽放。
2017年,贵州计划搬迁贫困群众76万人。为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这场易地扶贫搬迁硬仗中,贵州,一路奋起,走出了一条独具贵州特色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
量身定制,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在贵州的一些贫困山区,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脱贫致富难上加难。
易地扶贫搬迁成为最难啃的“硬骨头”。符合中央、切合省情,贵州创造性地趟出一片新天地。
“通不了就搬,搬不了就通”。2017年8月,围绕全省50户以下“组组通公路”难以覆盖的村寨,贵州在深度贫困地区新增易地扶贫搬迁人口35万人。
实施差别化补助和奖励政策:建档立卡搬迁对象住房补助人均2万元,同步搬迁对象住房补助人均1.2万元;旧房拆除奖励人均1.5万元。
率先建立资金省级统贷统还机制。专门成立了省扶贫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该公司“统贷统还”搬迁资金,省级政府全额提供“子弹”。
为防止贫困户因搬迁而“增支”负债,制定了建房标准红线:城镇安置的人均住房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
安居乐业,快步过上好日子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
立足于山区贫困群众的根本脱贫和长远发展,2017年,省委、省政府创造性的提出,全部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
安置点一律实行以县为单位集中建设管理,并实行项目县书记、县长包保责任制,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和政策落实成效。
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安居与乐业并重。贵州重点抓住两头。
一头是“搬到哪里去”—— 通过优化安置去向和安置方式,从源头上打造脱贫空间。以经济要素集聚强、创业就业机会多,人口承载容量大的市(州)政府所在城市和县城为主,进行城镇化集中安置。
一头是“搬后怎么办”——通过“五个三”安置措施,全面保障搬迁后群众生计和脱贫发展。以产定搬、以岗定搬、以产促迁,确保每户1人以上城镇就业。
同时,鼓励跨行政区域搬迁,强化搬迁群众后续扶持,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搬出幸福,群众获得感升级
“这样的幸福、这样的扶持,这样的恩情,我们永世不忘。”盘州市民主镇滑石村贫困户汤修能在给政府的信中如此写道。
“自己没花一分钱,就住进了80平方米的新房,感觉像做梦一般!”织金县珠藏镇鱼塘村村民陈群百感交集。现在,她经营小吃店,丈夫打零工,每月收入超过5000元。
“搬出大山大不同!附近就有小微企业园、教育园区和物流园区,娃娃上学、家人就业,都很方便!”这是安龙县城西安置区搬迁户杨昌梅的幸福。
……
幸福看得见、摸得着。据随机入户调查结果显示,搬迁群众对政策满意率占九成以上,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岁末盘点,捷报频传。2017年,53万搬迁群众迁入新居。2018年搬迁项目起步良好。(赵勇军)
朝着幸福出发!贵州易地扶贫搬迁,步履更加坚定,信心更加十足!